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4 22:11:42瀏覽593|回應1|推薦5 | |
上回撒錢的時候,咱跑醫院顧小阿姨去了,只好在這次繼續麻煩郵局同仁,真是不好意思。領到幾張玩具似的鈔票,確實不無歡喜,但半個小時之後,所有權就移轉給家母了;只能提醒她,記得到全聯福利中心挑優惠品。 許多聰明的經濟學者,用簡單有趣的小故事來演繹複雜深奧的經濟理論,我講的實在不如他們生動活潑,在此就藏拙吧。至於,這到底是不是「德政」呢?論斷得失從來不是我的強項,就從幾個小地方發表一點粗淺的感言吧。 別的不說,它讓一些不受注意的社會問題再度登上新聞版面。舉凡幽靈人口,落跑父母和不適任監護人出來搶錢,甚至有兄弟不惜落網而重出江湖。這些永遠得不到解決的事情……還是沒有解決,起碼有了一些update。 第一梯次的領券率突破九成,小弟真是嘆為觀止,沒想到我不合群到這麼嚴重的地步;假若其他的公共議題都能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和參與,今天的台灣和眼前或許會大不相同。唉,可惜,人為財死,「投資報酬」都太遙遠了,非現金不足以掀起旋風啊! 接下來的日子,台灣人就拚命買~。三千六,拿來送禮好像很大,自己開銷起來只剩杯水車薪。但,如果它真的有經濟學者宣傳的效果~讓世界開始轉動的第一個齒輪~就來響應一下政策吧。至於,馬政府會不會發錢發上癮呢?這理面又有不少有趣的環節。 從倡議之初,反對之聲就時有耳聞,其人也一如既往,除了表示反對並述明理由之外,從未提出其他具體可行的方案。施政之後,馬後放炮更是不絕於耳,言者彷彿以先知、耆宿自居,三番四次地諄諄訓勉,告誡馬政府不可以此為樂。同樣,具體可行的其他方案,千呼萬喚出不來;就連九萬兆後續構思的多種兌換券,均不如消費券來得振聾發嘳。 假設,中華民國有公平公正的稅制,個人以為上癮無妨。我們把過程簡化一點:先徵「消費券稅」,錢收齊了再發。事前的規劃其必須包含:發放總額及相關成本,不同所得等級需負擔的稅率,「量出為入」。那麼,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理論上,這是最直接的、平抑所得的方法,不過侵犯性太強,保證顧人怨~尤其有錢人一定反對得最大聲~故可行性不高。即使真的排除萬難成為常規,依照中華民國的民風,產業外移的比例會爆增、國人出走的意願會提高、逃稅漏稅的手段會精進,最終又成為窒礙難行、防君子不妨小人的惡法。 說了那麼多,我的肚裡其實也拽不出具體可行的長策,只是本人也不大同意繼續散財;即使民眾都很「發心」,願意捐獻消費券作為社福用途,這個作法終究是讓現有制度下的不公平更為嚴重。白花花的銀子撒出去之前,還是逐步改革稅制吧,不然,很多錢都白花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