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包容不同文化的雅量
2013/10/25 23:48:59瀏覽1258|回應0|推薦10

常在台灣聽人家說什麼「國際化」、「地球村」,簡直像口號一樣,好像和不同國家有了聯繫就一定能飛黃騰達。

然後只要我說我國高中讀的是國際學校,大家都會以為學生們一定和樂融融,朋友都是不同國家的人,像個國際大家族。

但實際上,真正的國際化才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國際學校就讀時,學生們的交友模式非常符合「同類相聚」這個真理。

來自相同國家或文化背景的人大都聚在一起,有他們自己的活動範圍,且不接納外人,不講英文。

只有那些孤伶伶全校只有他那麼一個來自沒人聽過的國家的那種人,才會聚集在一起,成為比較符合人們想像中國際圈的小團體。

再來就是一些有自己興趣的獨行俠人物,不和人打交道,自愉自樂。

才沒有什麼民族大融爐這種事。

 

到了龍蛇混雜的紐約,情況更是如此。

華人有唐人街法拉盛八大道,韓國人有他們的韓國城,義大利人有他們的小義大利,西語裔有他們的可樂納。

地圖上分得清清楚楚,那條街到那條街,全都可以清楚畫出。

要他們混雜,那要等二代三代。

但到了二代三代,那也已經變成所謂美國人了。

像有些 ABC連中文都不會說,你要他去住唐人街,他反而不能融入。

所以我並不會把他們歸類為華人。

 

真正非同化的族群, 大家能夠合諧相處,完全得靠包容和忍耐。

而這點我覺得是很多人自以為做得到,但實際上做不到的事。

像我住紐約,自然會碰到崇拜 Sex and the City的女性友人,把約會帥哥當成休閒娛樂,探索性事。

這樣的態度拿去依舊保守的台灣,肯定會被看成異類並被排擠,真正能包容的並不多。

但在紐約,大家就比較無所謂。

我愛保守那是我的事,你要夜夜春宵那也是你喜歡,只要別睡到我老公,大家一樣是朋友。

誰也不會強迫對方變成跟自己一樣。

 

井水不犯河水,不認同對方的地方,只要不影響到自己,就不予理會。

大家喜歡看電影,就一起去。

之後有人想回家寫字,有人想去Pub找一夜情,都請自便。

不喜歡就當看不見。

這才是文化思想行為模式差異很大的族群的相處方式呀。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eptical&aid=918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