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4 12:06:22瀏覽1793|回應3|推薦49 | |
「啦啦隊長」這個名詞常常出現在外電報導中,通常是記者根據一則美國的體育新聞翻譯成中文後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如果只有文字,讀者根據對於這一名稱的理解會認為被稱為「啦啦隊長」的女孩不但是啦啦隊的一員,而且還是啦啦隊的隊長,可能需要指揮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啦啦隊,為自己學校的球隊加油。可是,如果有圖片或影像,通常會出現好幾位穿著一樣的女生,細心的讀者通常會迷惑,怎麼「隊長」有那麼多個?
在台灣,啦啦隊本身就是一個加油部隊,因為一般的觀眾較為保守,製造加油的責任就落到啦啦隊身上。通常,一個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啦啦隊需要有一個指揮才能把所有啦啦隊員的聲音或動作劃一,製造出震撼的效果。 在美國的高中或大學,啦啦隊﹝cheerleading squad﹞本身的規模很小,一般來說男女生各不超過十個人,這些人都受過體操訓練,翻滾跳躍是不可少的動作,時而帶領觀眾喊口號,時而帶領觀眾做些海浪的動作。因為一般的美國觀眾喜歡參與,啦啦隊的責任是負責帶動所有為自己球隊加油的觀眾的參與,加油聲由觀眾自己來製造,因此,每一個啦啦隊的成員都叫做cheerleader,也就是加油的帶領者,leader在這裡很明顯的並不是針對啦啦隊的職務,而是相對於觀眾他們是觀眾的帶領者。因此,把一名實際上是啦啦隊隊員的cheerleader翻譯成「啦啦隊長」,實在是誤導。 那麼這些cheerleader當中,是不是也有一個隊長呢?有的,他的稱呼是captain,通常在比賽、表演的場合很難分辨誰是隊長,隊長的責任通常只是負責練習和表演的召集。 離譜的是,對「啦啦隊長」的錯誤用法似乎已經不再局限於翻譯自外電的報導,像以下這個純本土的新聞標題:「張靚穎為世足賽化身啦啦隊長」,那真是不知所云呢!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100104+112010041500014,00.html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