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毒不丈夫,要狠才英雄---談道德、論是非的基礎在哪里?
2006/06/23 10:58:22瀏覽404|回應0|推薦0
如果我們不是從“尊重人”的角度來審視史事、論斷功過,而是簡單地、功利地讓時間和習慣來決定是非,那將輕易掉入“偽道德”判斷的誤區。事實上,今天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地域、國家、族群、文化等的認同,不也是時間和習慣所造成的局面。例如滿清入關,厲行剃發(辮發),漢人束發慣了,當然不肯剃發;據說,清人為了統一髮型,曾發出“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律令;而漢人為了維護“發的尊嚴”,曾導致所謂“江陰三日”和“嘉定十屠”的慘劇。等到民國新成,革命党人要老百姓剪掉頭上那條辮子時,那時的漢人卻早把“辮發”當成“傳統”了。中國人單為“統一”髮型與“護髮”所付的代價與所作犧牲,其慘烈與荒謬有至於此。因此我們可以說,鄉土、族群、國家、文化和信仰的偏見和“見外”,都是時間和習慣造成的。

今天,如果因為“統一”或“鎮壓六四有理”是政治正確而合理化秦始皇的暴政,我們將陷入道德推理的矛盾中;比方說在我國,我們如何批判以巫統為首的國陣所主導的種族威權政治?我們反對狹隘的文化、教育政策的理念基礎在哪里?我要再次強調的是,如果二戰不小心地以德、意、日三個“邪惡軸心”的前輩獲勝收場的話;當時間馴化了曾經有過的痛苦後,當“國仇家恨”慢慢被“淨化”、被“昇華”為“統一”必然要付出的“陣痛”後,當大家都講德語寫日文後;那時,我們又將如何來論斷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東條英機呢?

這個假設當然沒有成真;但,無毒不丈夫,要狠才英雄,既成事實的壞事最終變成好事的例子,古今中外,俯拾皆是。

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的標準,不能被時間所扭曲,不能被習慣所混淆;更不能僅從一己之利的角度來褒貶人事,否則我們如何站在更寬廣的基礎上來談道德、論是非。

(原載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人性基本面”,9-2-2003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asekhock&aid=3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