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1207 Emily小寶貝十週大了!人臉、對比色,是小寶寶的最愛!(附照片20張)
2020/12/09 00:16:17瀏覽73|回應0|推薦0

      本週我除了每隔一天要去聯新醫院復健腳傷(超音波+電療+熱敷,費時45分鐘 )及週四早上眼睛回診之外,週二去新店上第八次(最後一次)的旺得福長照關懷培訓課程,週五英文會話班本小組輪到我負責報告,週六晚上有箴言第17章的英文查經班,都需花時間準備,感覺相當忙碌。心中想著要去逗逗可愛的小孫女,只好等到週五上完Jimmy老師的英文會話課,再驅車前往新竹兒子媳婦家吧!週日上午做禮拜,下午教會有同工聚會,也事先跟女兒說好,請他們本週日暫且就不回中壢。此外,我的碩士論文停滯太久未提筆,動力幾乎消失殆盡了!雖然,學位對我意義不大,可是讀了兩年的研究所,撿了些法文回來,若能完成論文,應該也算美事一樁。就繼續打起精神,關注此事吧!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人臉、對比色,是小寶寶的最愛!

寶寶天生就愛看人臉,因此,當你貼近寶寶時,寶寶的眼神會在你的眼睛、嘴巴和髮際間來回移動,而他對照片、雕像或人臉,也會自然而本能的微笑。 不過,寶寶的視力還不是很好,瀏覽物體時只能看到局部的內容,比如:拿一個完整的三角形或四邊形圖片給寶寶看,他可能只能察覺到幾個線條或一個角,或是會把〝△〞看成〝ㄥ〞。此外,寶寶也比較喜歡看對比分明又不會太過複雜的圖案或物體,如果拿一個黑白棋盤給寶寶看,因為圖形太過複雜了,他可能只看到一團黑黑的。 爸媽平時可以帶寶寶到光線充足的地方走走,豐富他的視覺刺激。嬰兒用品或玩具,也不一定要選粉嫩色系,因為淺的顏色看起來跟白色差不多,無助於區辨物品形狀,也無法增加對線條和色彩的敏感度。此外,也可以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適度的佈置圖畫或吊飾,記得要選擇線條明顯、配色簡單、色彩對比性高的喔!

 本期特選主題:小嬰兒如何認識形狀?

就距離來說,新生兒的視力是很有限的。視力的測量通常是決定於可以從多遠的距離看到小字。正常視力通常表示為20/20(1.0),而新生兒的一般視力只有20/500(不到0.1),表示嬰兒能夠對焦的距離是成人正常視力的百分之四。到了六個月大,就會進展到成人的百分之十(20/200;或0.1),到了一歲是20/50(約0.2),就更接近成人的視力——但事實上,兒童的視力還是要等到四至五歲才會完全達到成人的程度(1.0)。

 新生兒就能辨識形狀的不同

 當新生兒看到一個不會動的東西時,會先專注在輪廓的某一部份。譬如給新生兒看一個正方形,他可能只會盯著某一角,因此無法分辨正方形和三角形,但是他能夠看出正方形和圓形的不同。到了六到八週大,他已經能夠看到整個輪廓,也開始注意內部細節。三個月之後,嬰兒就能比較整合地看東西,同時注意輪廓及內部細節,對視覺刺激建立更完整的概念。

出生即具有「大小和形狀不變性」

但是視力不只需要對準東西的焦點,也不只是對東西的長相有概念。首先,這包括了對「大小和形狀不變性」的理解。這是說當東西靠近時,雖然看起來會變得大一點,但是你知道它的實際大小並沒有改變。同樣的,當旋轉CD盒子的時候,它的形狀好像從正方形變成一個長長窄窄的長方形,等轉完,又會變回正方形,而你也同樣知道這個東西的形狀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是保持一樣的。從一出生,我們的視覺系統就能夠正確地處理物體大小和形狀的不變性。你把一個玩具從床尾拿到寶寶鼻子前面,他的視網膜上的玩具視覺影像會越來越大,但是研究指出,寶寶的確已經知道當玩具向他靠近時,事實上並沒有變大也沒有改變形狀。

 刺激寶寶的視覺感官

 嬰兒視覺發展的過程使得他隨著成長而能注意到不同的東西。剛開始,對比強烈的黑白圖案比柔和色調的圖案似乎更有吸引力。你會很訝異地發現茶几上的西洋棋盤比你剛拿給他的那昂貴的綠色柔軟玩具更能吸引他的注意。

三個月大時,嬰兒也會注意到亮度上的強烈對比及變化速度的不同,這能夠幫助他了解東西形狀和在空間裡的位置——如果你的房子有變化光線強弱的裝置,就可以改變房間的光線來吸引寶寶的注意。請不要忘記,在寶寶還小的時候,比較容易看得見某些顏色,譬如黃色勝過藍色。移動中的物品也會特別容易刺激嬰兒,若只是讓寶寶看著靜止的玩具,不如把玩具拿在寶寶眼前晃一晃,假裝正在對寶寶說話來回應他的動作。

三個月以下的嬰兒會利用所謂的「移動視差」(motion parallax)來取得距離和深度的額外線索。因為只要頭部稍微移動,整個視線就會產生明顯的改變,比較近的東西就似乎移動得多一些,而較遠的東西就移動得少一些。

 以下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視覺發展:把兩個很大的東西放在桌上,一個在他可以搆得著的範圍內,另一個比第一個遠幾公分。把寶寶抱在你的腿上,讓他面對著這兩個物品,觀察他在看這兩個東西的時候,會不會稍微左右移動他的頭。如果會,那麼就是在利用移動視差來確定哪一個是他可以搆得著的;如果他不會自然地做這個動作,那麼你可以扶著他的頭左右移動一下。若距離判斷正確,他會試著去碰那個比較靠近的東西,而成功的接觸可以鼓勵他再次使用移動視差。

(本文節錄自《聽寶寶在說話》,信誼出版)

明眸睿智——發展視力與培養視知覺

人在胎兒期五個月大時就具備「聽」的能力,但要出生後才能朦朦朧朧、懵懵懂懂地「看」這個世界。至十個月大起,視覺系統後來居上,成為外來訊息的主要來源。人類的視知覺系統較語言系統進化得更為完備的樣貌,即將逐步展現。

文╱高麗芷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

 一大早,媽媽幫彤彤搭配好上學要穿的衣服,叫她過來換下睡衣。沒料到,一歲四個月的彤彤自顧自地到衣櫥,找到自己想穿的裙子,堅持要媽媽幫她穿這件。媽媽喜見她記得自己衣服的放置處,看了看她選的裙子也很可愛,決定順她的意、肯定她的主見。可是彤彤的堅持不只一樁,她還要自己挑襪子、選鞋子,媽媽只好耐著性子跟她磨,出乎意料她搭配了一身的粉彩,煞是可愛。

 出門前,彤彤又鬧彆扭了,她一邊拽媽媽的裙子,一邊用有限的語言說:「媽媽不要穿」,又跑到媽媽的衣櫥,指著一件粉色的裙子,說:「媽媽穿」。媽媽才弄清楚,彤彤要媽媽跟她搭配同花色的母女裝。媽媽高興地讚美女兒有審美觀了,心想還好剛才自己刻意保持風度,沒隨便罵她不聽話。牽著彤彤的小手,母女倆心領神會地笑著,快樂地上學去。

 真的,大人不應該小覷幼兒的判斷力,老是要擺佈孩子。

 視覺——接收外在訊息的主要來源

 人在胎兒期五個月大時就具備「聽」的能力,但要出生後才能朦朦朧朧、懵懵懂懂地「看」這個世界。至十個月大起,視覺系統後來居上,成為外來訊息的主要來源。人類的視知覺系統較語言系統進化得更為完備的樣貌,即將逐步展現。

 對美的事物,視知覺能欣賞,進而心靈受到激盪,但有時萬物之靈的人類,卻覺得即使運用特有的語言也不足以表達其奧妙,即用「筆墨無法形容」來搪塞,這也印證了視知覺的演化史遠比語言的發展史長了數百萬年。

 視知覺相較其他感官的優勢

 視覺訊息包括影像、圖像、文字等,人在極短時間(幾分之一秒)內,便能察覺大量的視覺訊息。視覺訊息的屬性包括大小、顏色、線條、形狀、動作、表情、距離等,其中顏色是物體最顯著的屬性,最快被眼睛察覺,其次是形狀,然後看到動作。

嬰幼兒在二十毫秒(1╱50秒),就能由父母的表情警覺或掌握父母的心情,是極迅速、有效的辨識系統。孩子在視知覺的運作過程,需注視、主動搜尋訊息,在複雜的視覺背景中篩選出要看的主題,與記憶庫中的資訊作比對,產生領悟,再將視覺印象記憶。一般說來,比起另外六種感官,獲得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視覺;視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從周遭世界中汲取知識。

 培養明眸睿智

近四十年來,臺灣在婦幼衛生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對兒童視力發展的關照,僅做到針對就讀幼兒園的三歲幼兒作視力檢查。在美國,早在嬰兒六個月大,即為其作視力檢查,以早期發現問題,即早治療,免生不可彌補的遺憾。如果想培育出與美國能相媲美的健康、聰慧孩子,父母可依以下幾點來做:

● 剛出生:父母應注意新生兒的瞳孔是否有白點、鬥雞眼、斜視的問題。白天在室內拉上窗簾,減少過於眩目的刺激;晚上打開窗簾,讓他們觀看黑夜中燈光下的景物。

● 1個月:注意光線的充足性,牆壁上張貼大幅海報,吸引嬰兒觀察四周景物,雙眼作視覺追蹤。

03個月:經常讓嬰兒看父母的臉,觀察臉龐內的五官。

4個月:嬰兒會辨識不同的顏色,喜歡主動觀察色彩豐富的東西。

68個月:嬰兒具備深度知覺,能經由推論看懂非完整呈現的事物;辨識物體不同質地的差異,視覺能力已及成人的一半。

9個月以後:父母陪著孩子讀繪本、玩顏色歸類、幾何積木崁入、走迷宮、拼圖等,能提升孩子的視知覺智能。

 孩子要發展出正常的視覺系統,才能擁有健全的視力,關鍵期在生命的前半年,重點是提供充足的視覺刺激。想要孩子聰明伶俐,就必須透過玩具、遊戲、活動,讓孩子主動運用視覺系統,培養視知覺的功能,強化視覺腦。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544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