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1129 Emily小寶貝滿九週了,正在注意「聽」呢!聽力是語言發展的敲門磚!! (附照片20張)
2020/11/30 17:08:16瀏覽66|回應0|推薦0

       Emily小寶貝滿九週了,可惜我最近手邊待完成事情稍多,再加上每隔一天的足部復健,所以無法抽空去新竹抱寶寶。還好兒子和媳婦會陸續傳來一些照片或短片,有時還會視訊,我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的可愛模樣,也很開心。感謝主!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聽力是語言發展的敲門磚

如果一陣強風將門「碰」的關上時,你家寶寶會如何反應?應該是受到驚嚇而哇哇大哭吧! 其實在孕期時,胎兒的聽覺系統就已經發展了,出生後,不但聽得到聲音,還能分辨聲音的高低、頻率。不滿一個月的寶寶就已經可以認出媽媽的聲音,而且對其情有獨鍾。到了34個月大時,更可以轉頭去找尋發聲的物體了。 由於聽力與語言發展有密切相關,除了平時要多留意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更務必在寶寶未滿3個月前,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合約之醫療院所進行新生兒免費聽力篩檢,萬一有聽力缺損的問題,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 平時,你可以利用柔和的音樂來促進寶寶的音感和聽力發展。試著在他的左耳或者右耳邊說話,讓他感覺不同方向的聲源,藉此幫助寶寶發展自我位置的感知能力。多和他說話,用誇張的語調、豐富的抑揚頓挫,他會相當著迷的!

 本期特選主題:寶寶正在「聽」呢!新生兒聽覺雖敏感,但不必靜音

聽覺是最早發展、同時也是出生後發展最完備的能力。爸爸媽媽可以觀察到:寶寶吸奶時如果聽見特殊聲響(如開門、電話鈴聲),可能會暫停吸吮;若有救護車急駛而過、發出巨大鳴笛聲,更會讓未滿3個月的寶寶皺眉,甚至「嚇一跳」而出現手臂急速張開再內縮的驚嚇反應。但這不代表寶寶應該處在極度安靜的環境裡,因為他早已習慣羊水裡的背景雜音,大人的輕聲細語並不是那麼容易吵醒他。一般來說,大於60分貝正常說話音量的聲響,才會促發驚嚇反應。

隨著頭頸開始有力,3個月左右的寶寶聽見感興趣的聲音,會轉頭注視發聲來源。爸媽可以先拿個有聲玩具在寶寶眼前逗弄,確定掌握他的注意力後,再慢慢移動,就能觀察到他「聽音追視」的能力。不過,超過70分貝的聲響會傷害聽力,爸媽提供有聲玩具時,切莫太靠近寶寶的耳朵,音量也不能太大。

聽力是語言發展的敲門磚

雖然新生兒的聽力與大人一般,但聽覺中樞才正要發育,需要透過外界聲音刺激,讓腦部神經彼此產生連結,藉此瞭解各種聲音的意義——尤其是語言。23個月的寶寶開始學習用唇齒發出各種聲音(如:ㄇㄚㄇㄚ),滿4個月之後更是整天嘰嘰咕咕,甚至咯咯地笑出聲音。當爸媽看著他說話時,他會認真地注視大人的臉,學習說話的唇形、音調和表情。很快地,他們便能掌握交談時一來一往的原則,爸媽說一句、他們也咿咿呀呀回一句。

半歲左右,如果喊他名字,大部分的寶寶都有反應,甚至會轉頭看是誰在叫他。這表示寶寶不但聽得見聲音,認知上還能辨別聲源的方向。不過聽力嚴重受損的孩子,由於得不到聽覺回饋,7個月以後發出的聲音便會慢慢減少,連帶地也影響語言的學習。

1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分辨所有的音素,但在10個月以後,寶寶只能區辨母語需要用的音,這是因為大腦知道其他音素不是寶寶生存所需使然。這時寶寶不但會持續發出更多樣的聲音,聽到輕快的音樂時,也會自然地搖動身子「聞樂起舞」。但是,他如果一直用很大的聲量發聲,或者對較細微的對話沒反應,可能是聽覺受損,則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豐富聽覺刺激,滿足寶寶的好耳朵

由於聽覺發展得早,即使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可以開始提供他聽覺刺激。感覺到肚裡的寶寶踢腳時,媽媽可以唱唱歌、跟寶寶說說話;寶寶出生後、清醒時,也是爸媽和他互動的好時機,尤其當他哭鬧時,聽到在子宮裡就已經熟悉的媽媽說話聲或溫柔歌唱聲,絕對比什麼安撫都有效。23個月後,隨著寶寶對外界愈來愈有反應,播放旋律優美的音樂或用敲擊節奏明顯的樂器跟他玩耍,都是滿足寶寶聽覺刺激的好方法,爸媽可隨著寶寶的年紀增長,持續提供豐富的聽覺饗宴。

成長放大鏡~免費新生兒聽力檢測,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過去,爸媽大多等到孩子學說話,才發現孩子聽力有問題,此時已經延誤了治療時機。而根據統計,先天性雙側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如果再加上輕度、中度以及單側聽力損失,發生率將高達千分之3,比例其實不低。但只要能在3個月大前確診先天性聽力損失,並在6個月大之前進行聽力矯治,3歲時的聽力,甚至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機會趕上同齡的孩子。因此爸媽別忘了,在寶寶未滿3個月前,務必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合約之醫療院所進行新生兒免費聽力篩檢,以保障寶寶的聽力健康。

輕聲細語,呵護寶寶聽力

朋友送來新玩具,媽媽拿起玩具逗小貝,發現新玩具發出的聲響雖然細微,但卻很能吸引小貝的注意,比起發出大聲響的玩具,更受寶寶喜愛呢!

寶寶從一出生就打開耳朵

新生寶寶即使視力範圍有限,還不太能聚焦,但是聽力發展方面早已經對不同的聲音很有反應。比如說,媽媽正抱著寶寶餵奶,這時如果有人走過來跟媽媽打招呼,或是對著寶寶逗弄:「寶寶乖乖喝,快快長大喔!」喝奶喝得正起勁的寶寶很可能就停了下來,彷彿在聆聽大人說話,等周邊沒動靜了才繼續吸吮。

分階段提供寶寶聽覺刺激

想要瞭解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或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刺激,爸媽可隨著寶寶的發展階段來關注:

新生寶寶:小寶寶對巨大的聲音會因嚇一跳而眨眼或睜大眼睛,像鞭炮或喇叭聲都會造成過度刺激;當你輕聲說話時,他比較容易安定,若是很大聲說話,他就會顯得焦躁不安,因此照顧新生寶寶需要對他輕聲說話、唱歌,還可以試著分別靠近左右耳朵說話,讓他感覺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6個月大:這個階段的寶寶不但會聽別人發出的聲音,也喜歡聽自己發出的聲音。他很注意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並且會尋找在視線範圍外的聲響(例如︰小狗叫);牙牙學語的他,聽到熟悉的兒歌和自己的名字都會感到開心。爸媽除了多跟他說話、唱歌,還可提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如:手搖鈴、小樂器,讓他壓擠玩弄。

1歲大:寶寶能模仿簡單而熟悉的聲音,例如︰學咳嗽、學小狗叫。他對自己的名字已經很清楚,也能聽懂簡單的指令,知道「不可以」、「不要」、「再見」的意思,並做出反應。爸媽跟孩子對話時要注意音量,生活中也要減少接觸噪音,一般說來,60分貝左右是安全的聲音(如:談話聲),70分貝以上就要注意警戒(如:汽機車發動聲或喇叭聲),超過85分貝就是有害聽力的危險範圍了(如:鞭炮、廟會鑼鼓),必須防範。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5413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