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0927 歡迎家族新成員,Emily小寶貝 (附137張照片)
2020/10/25 20:45:40瀏覽140|回應0|推薦0

     我家媳婦927日下午1多鐘,在新竹市東元醫院喜獲千金,讓我們家族增添一位新成員,就是文友和我的小孫女,明暘和雅芳的長女,世芬、世賢、世祥的姪孫女,明婕和天麒的姪女,VitoVic的小表妹──可愛的小咪寶Emily!

    由於疫情仍在,我也只能以DVR視訊觀看在安育月子中心嬰兒房中的寶寶,或者幫她即時拍幾張快照。月子中心的專業攝影師也為我們家寶寶拍了好幾張柔美秀麗的照片喔!   

      Emily屬鼠,天秤座(Libra),身長49公分,體重3145公克。祝我們家這位金鼠妹眉健康、活潑、聰明、靈巧!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親密接觸,從出生開始 (兩週寶寶)

寶貝出生兩週了,看起來更漂亮了!常常忍不住想要親親他、摟摟他。 這時,小寶寶對觸覺最為敏感,不論是對撫摸、疼痛、溫度等刺激都會有感覺,也有明顯的反應。剛出生的嬰兒需要接受適當的外界刺激,才能增進腦部的發育,但新生兒的視覺功能尚不完整,父母親應該多給予聽覺、嗅覺及觸覺刺激,而〝肌膚之親〞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嬰兒可以藉由肌膚之親接觸到父母親的聲音、體味、肌膚,這樣的刺激不僅可促進大腦發育,更可以給予嬰兒安全感,進而穩定嬰兒的情緒。 很多長輩都擔心孩子抱多了,就會寵壞孩子。事實上,研究發現,當孩子的負向情緒得到必要的回應時,孩子的情緒都會變得較為穩定。所以,不必擔憂抱多了就會寵壞他,擁抱反而是有相當正向的功能。

 

本期特選主題

 

擁抱寶寶,可以促進大腦的成長


小寶貝出生了,您每天第一個念頭就是想把他抱在懷裡,永遠不分開。他也在您每天的擁抱中感受穩定安全,感受感官刺激,感受到爸媽無盡的愛,在緊緊相擁中,他開始了愛的人生。

觸覺是胎兒最早發育的感覺系統,七週左右的胎兒,口腔就會對外來的觸覺刺激有所反應,並能透過皮膚感覺周圍的環境;另一個較早成熟的系統則是專司平衡感的內耳系統,藉此接受母體搖動所傳來的刺激。

擁抱讓孩子彷彿回到子宮裡

出生後,新生兒在視覺和聽覺系統尚未成熟之前,靠觸覺認識外在的世界,靠平衡感認知身體的姿勢變化。所以,當媽媽輕輕地搖晃、撫抱他時,媽媽正給孩子此時最能感受到的兩樣刺激——觸摸和搖動。

許多研究顯示,媽媽擁抱初生嬰兒,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嬰兒從媽媽的子宮初到人世,新的環境、新的生存條件,難免有不適的無助之感。把他擁入懷裡,讓他體驗溫暖的肌膚接觸、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自然能減低他適應新世界的焦慮,感受到爸媽的歡迎。

擁抱能讓孩子放鬆並促進發展

很少有嬰兒不喜歡被大人抱,「抱」是肢體碰觸的感官觸覺需求,柔軟、舒適、溫暖的感覺,具有安撫、放鬆的功能。通常抱起哭泣的嬰兒,只要他不是肚子餓或生病,多半可以感覺到嬰兒的身體會從緊張逐漸放鬆。

擁抱也有促進生存的功能,當早產兒的媽媽把孩子抱在懷裡,她的懷抱就如同「保溫觸覺袋」,提供幫助孩子順利成長的能量。心理學家曾研究印度恆河猴,發現幼猴對柔軟的偏好,雖然幼猴會到手中握有奶瓶的鐵絲母猴(用鐵絲做成的物體)處喝奶,但喝完隨即又會返回用毛巾包著的鐵絲母猴身邊磨蹭窩著,因為毛巾提供了舒適與慰藉。

其他型式的撫觸也可調控嬰兒的神經系統。觀察研究顯示,哺乳母鼠對幼鼠的舔觸會影響幼鼠的心跳、體溫、生理節奏、免疫系統與其他生理狀態;而人類母親在哺乳過程對嬰兒的撫摸,會無形中調控小嬰兒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在爸媽溫暖的包圍下,向外探索

成長中的寶寶正透過統合各種感官知覺,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所接收到的訊息,來勾勒出他對這個世界的印象。從不經意的反射動作、觸碰,到能夠有意識的尋求資源,寶寶漸漸學習到自己可以經由肢體動作及感官探索,對週遭環境做出更多自主的反應。

如果爸媽能夠提供足夠的溫暖保證,可以協助寶寶建立對人的信任與安全感,作為往後學習獨立的基石。他藉由感受體溫、氣味、力量、韻律,來認識爸媽、認識自己、認識環境。

 

如何辨別寶寶的哭聲?(三週寶寶)

「哇~」寶寶又哭了,新手爸媽一定常覺得手足無措啊! 別急!別急!寶寶的哭聲,其實是一種溝通方式,要解讀寶寶的哭聲的確有些困難,不過,只要多用心、多觀察,就可以慢慢知道寶寶想要表達什麼了。 「哭」是寶寶對外界傳遞訊息的唯一管道,通常,寶寶哭不外乎:肚子餓了、尿布濕了、覺得太冷或太熱、無聊想要媽媽抱抱……當然,當孩子覺得累了或是身體感到不舒服,也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 有趣的是,孩子會用不同的「哭法」來表現他的需求,所以,我們在日常照顧時可以仔細辨識孩子的哭聲與需求,也就是以接納、傾聽,來正確解讀他的哭聲,再給予必要的回應。所以,請多些耐心面對孩子的哭聲吧!當我們安撫了孩子,寶寶也會用眼神、表情、動作或聲音回應喔!

 

本期特選主題

 

寶寶的哭聲訊號

寶寶的哭聲常讓爸媽不知所措,在尋找安撫方法之前,爸媽必須了解它是小嬰兒對外的第一種溝通訊號,如果照顧的人能即時回應,寶寶就會愈少哭鬧。

哭聲有回應,寶寶學會溝通

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的確有些比較愛哭,有些總是笑瞇瞇的。長輩們常叮嚀新手爸媽:孩子一哭就抱,會寵壞孩子;不過,近代的研究卻不贊成為了怕寵壞孩子而故意不理會嬰兒的哭聲。事實上,當小嬰兒發現自己的「哭聲」能受到爸媽重視時,他們反而不會以聲嘶力竭的方式來獲取爸媽的回應,對人與環境也比較能建立信任感;隨著每個月長大,寶寶漸漸變得安定,並學會以笑聲或是其他牙牙學語的聲音和外界溝通。

愈小的寶寶更需要立即安撫

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愛哭是因為脾氣壞,為了避免寵壞孩子,他們通常在寶寶哭了一陣子之後才安撫,然而,這個方式並不適合1歲內的寶寶,因為早期哭泣受到忽視的嬰兒,他們在3個月大時,會比平常一哭就有人抱或安撫的寶寶更愛哭,而且在往後的幾個月內哭得更頻繁、更久。

研究認為,寶寶6個月大以內,爸媽聽到哭聲就去照料是比較理想的作法,但這並不表示爸媽一聽到哭聲就得緊張地跑過去,如果同時照料兩個寶寶或手邊有要緊的事,讓哭鬧的寶寶稍候一下是無妨的,你可以先對他說話,用聲音安撫。如果確定寶寶沒有什麼地方出差錯,但寶寶仍然哭,他很可能是累了或情緒不好。不妨讓他在床上哭個15分鐘,再抱抱他、給他喝點水、拍一拍,然後把他放回床上。每隔1520分鐘重複做一次,讓寶寶自己慢慢安靜下來。許多爸媽發現,當自己帶孩子的經驗比較豐富之後,孩子似乎也會變得好帶,不會那麼愛哭了。


寶寶哭聲透露的訊息

爸媽能分辨出寶寶的哭聲,安撫起來就更順手囉!建議爸媽依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給予引導:

當寶寶哭得很大聲,伴隨節奏性的動作,如踢腳等行為時,可能是因為肚子餓或尿布濕了。爸媽可以從餵奶時間推估是否該即時哺乳或換尿布。

當寶寶哭聲不規則,哭泣時會停頓久一點等別人回應,這表示他可能想要人陪伴。建議爸媽跟寶寶說話、抱一抱、拍一拍,讓他知道你在身邊。.

當寶寶哭聲較為密集,很可能是因為脹氣、疼痛、不舒服,這時可以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身體,幫他舒緩疼痛,然後讓他貼近媽媽的胸前聽聽心跳。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5198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