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可有亦可無】乃得以穿透人間的…弔詭
2010/06/25 16:21:26瀏覽4353|回應292|推薦56

世間【無一法可說】亦【無一法得說】…【有無】的迷藏是蘊育人類的【子宮】

一切皆從【無中生起】至【有中幻滅】…【可有亦可無】乃知【先有才能識無】

這【空中妙有】道盡了一切自然的生趣…【道法自然】遵循自然便是回家的道路


這篇文章下面的回應會是【心靈工坊】出版的【鑽石途徑】這整套書的精典摘要

第一冊講的是【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

第二冊講的則是【存在與自由】…第三冊命名為【探索真相的火焰

第四冊解析【無可摧毀的純真


在此特別感謝【陳思瑜】小姐的推薦乃有機會接觸這套書的精湛內容

希望在【愛琴海】整理這套書的精髓與各網友分享

2010年9月8日完整地摘錄前三冊的重點,讓珍辰我感覺很欣慰

因為在整理的同時,它協助珍辰我得以回顧一生的經驗

且在細品慢嚐之後,著實得到了穩定紮實的成長

再一次的感謝,獻予此書作者【A.H.Almaas】阿瑪斯

也非常感謝【胡因夢】小姐的漂亮翻譯


全書四冊的摘錄工作終於在2010年10月1日正式完工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odozz00&aid=4164466

 回應文章 頁/共 30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5章摘要b…【物質現實與無念實相】
2010/09/27 10:06

我們的感官本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缺少了它們,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但我們仍有可以不受感官的束縛,執著於感官乃是體悟無念實相最大的障礙

了解感官的運作方式,則會幫助我們釐清這個障礙

但若是缺乏超越感官的體驗或從未考慮這種可能性

那麼體悟這種狀態就會有些困難,當你不透過身體的感官來經驗事物時

就會發現感官只會讓你產生偏見


受制於感官使我們斷定對世界的感覺是真的,而且把覺知到的現實當成了全部

我們會完全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很顯然大部份的人都受到了這種制約

但我們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制約,總以為自己感覺到的世界就是真相

我們對眼、耳、鼻、舌、身、意所覺知到的一切都深信不已

一旦把感官覺知到的一切都當成了實相,就會認為實相即是物質世界

且認為除了物質世界之外,其他什麼都不存在了

能夠摸得到、看得到的,才是真正實存的東西,反之,則都是不存在的


肉體感官總是以強而有力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意識

除非我們覺知到無念實相,否則永遠無法認清這種影響有多強烈

解脫感官的束縛不代表不再運用感官,而是不再深信得自感官的訊息便是全部

如果你在禪定中有了某種洞見或是能量突然打開了

你會很清晰地發現這類經驗和以往的截然不同,覺得不再像以往那麼晦暗無明

你的覺知也顯得比以往敏銳多了,你看到的世界變得更鮮活、明亮和清晰

這時你經驗到的物質世界,是透過直接的感官,而不是以概念覺知到的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7 10:37 回覆:

在這一類的體驗之中,不但物質世界變得更鮮明

而且你對自己的身體、感受和存在,也能更清晰地覺知

但即使有成千上萬這類的經驗,仍然很難徹底放下物化的覺知方式

如果你徹底認同了這種看法,就會變成完全物化、把自我當成真的人

因此物化傾向不但是認同了物質的價值,同時也把物質宇宙當成了唯一的宇宙

如果你只相信自然科學,就會變成物化傾向的人


所謂靈性層面的覺知或是對實相的覺知

指的是把感官的覺知看成是擷取訊息的一部份管道

受制於感官,則是意味著把感覺覺知到的現實當成了全部

觀察一下自己的行為、思想和感覺,會發現自己的確深埋著這份信念

而且看待自己以及看待人生的方式,全都受到這份信念的影響

這是你頭腦中最強烈的信念,即使靈性或超驗性體驗,也無法動搖它

任何一種屬於實修的內在工作,最終都會挑戰、撼動以及去除這層信念

我們必須將其粉粹之後,才能徹底覺知當下的實相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5章摘要a…【物質現實與無念實相】
2010/09/27 08:09

無念實相就是我所謂存在的真實狀態,這樣的狀態不能藉由超越概念來察覺

而是要洞悉概念,令思維過程變得透明化

我們常是活在一種不完整的覺知狀態裡,我們總是把現實的一小部份視為全部

然後就根據這種不完整的觀點來生活,以不完整的觀點解決問題是不會生效的

除非我們真的發現完整的實相是什麼,否則勢必被誤導

也無法以有效的方式面對生命的各種情境


真正的實相是什麼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因為我們已經聚焦於現實的特定面向

發現 更完整的實相不但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

還能使我們看見更美、更真實、更宏大的宇宙

事物的真實狀態和運作方式本是一個絕美的謎,若是能發現

這神秘而令人驚嘆的實相,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的人生一定會產生變化

一旦體悟到實相,就無法再按照原來的方式生活了


如實看見事物的真相,就是不戴任何過濾鏡或面罩來看事物

如實看見真相意味著客觀地覺知,也就是不把過往的歷史投射到當下這一刻

實相很顯然就在當下這一刻,因為存在的只有當下這一刻

這是一種十分合乎邏輯的看法,因為過往的一切早已消失,未來還沒有發生

如實看見真相意味著如實覺知當下,這代表不受過往歷史的影響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7 09:33 回覆:

我們探索過的所有觀點,已經令我們發現問題和幻覺都源自於過往的經驗

我們已經明白自已如何把老舊的模式投射在客體關係上面

如何把與父母和其他人的關係投射到眼前的情況裡

如何以跟當下無關的模式產生反應

我們無法看見別人的真相,我們總是根據過往的經驗在看他們

把早已不存在的關係裡的意像和模式,投射到眼前的關係上


在這些投射出來的事物之中,最根本和最細微的就是【概念】

我們的經驗的內涵就是由概念構成的,它們也構成了心智的內涵

而且我們很清楚心智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無法分割的

你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你的信念所決定


不帶概念的經驗意味著不從過往的歷史去經驗事物

也就是完全沒有心智活動,因為心智活動就是我們為實相加上的濾鏡

沒有心智活動的經驗,就是保持覺知而不產生辨識作用

無概念的覺知是不帶有過往的歷史、偏見或想法的,亦即禪所謂的【無心】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g…【概念與思想】
2010/09/27 06:59

隨著心智封閉在每一個經驗之中,思想會變得愈來愈具體和逼真

然後我們就會認同自己的經驗,並根據這種制約來產生反應

當我們卡在某個念頭當中時,這個念頭會變得愈來愈具體

感覺也會愈來愈逼真,就像牢不可破的現實一般

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某個經驗,我們可能選擇稱其為【快樂】

然後會將它投射出來,決定自己想要擁有這個經驗


追求自認為是快樂的東西,就是在跟自己設定的快樂意像相遇

這也是另一個念頭,另一種概念

觀察念頭的起起落落,會讓我們看見心智如何為感覺和情緒加標籤

然後又製造出了一堆論斷來詮釋經驗,我們真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看自己

不只是人格、外表或活動,也包括我們存在的根基在內

這種嶄新和開放的視野,可以讓心從凍結的經驗中解放出來,不再困惑無明

一旦了解自己有可能不再執著於念頭所帶來的痛苦

便等於開展了新的理解方式,繼而有能力轉化所有的經驗


愈是能洞察自己的真相、自己是誰、為何有特定的感受、理解方式和行為模式

就愈能從嶄新的視野來看這一切,然後就能更深刻地分析我們的這些假設

為自己決定什麼可以改變或不能改變,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是健康有價值的

而什麼又是徒勞無益的,繼續質疑下去,心就會愈來愈清晰而富有活力

並且會帶來嶄新的自我了解,使我們更能掌握人生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7 07:35 回覆:

在試圖消除念頭、了解思維的過程中,當念頭一產生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當我們觀察到一個念頭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投入於念頭之中的時候,是什麼情況,當念頭變得複雜的時候,又是什麼情況

我們要了解思想如何決定以及構成了現實,並且要看透這整個過程

思想的品質會因此而改變,它們會變得更有活力

思想一直在被製造出來,某種程度上是自動出現,但往往源自於過去的歷史

不過思想也可能從當下這一刻展露出來,你會看見你的思想裡面有洞見

是從嶄新的當下形成的直觀洞見時,那也是一種念頭,但卻是嶄新而富創意的

洞見仍然以概念為基礎,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它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新穎

比較貼近於當下的經驗,如果完全與當下的經驗合一,是不會有任何形相的


洞見可以幫助你更順利或深入冥想,以洞察思想的過程

起初我們會在心中看到一些念頭,到了某個階段我們會發 現其中的空檔

裡面有一種空間感或光的感覺,但仍然是潛意識的念頭在決定我們的經驗

當發現一個念頭生起時,去觀察它,接著這個念頭就是一個【我】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發現每個生起的東西都是一種念頭

即便是對外境的覺知也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創造力】


只有當【心】和嶄新的存在徹底接觸時,創造力才會出現

這會令想法變得新穎,得到超越邏輯的洞見

此即洞見和回憶的不同,回憶是憶起已經發生過的事

你可以回想它,然後和當下的狀態連結,但並不是一種洞見

洞見是充滿著爆發性的,雖然它也會製造出一些念頭,卻是富有創造性的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f…【概念與思想】
2010/09/26 20:20

觀念頭就是觀察思維過程,並發現念頭之間的空檔

觀察自己的念頭不是去弄清楚自己在想什麼,你不需要考慮念頭的內涵

只要注意思維的過程,重點在於不卡在念頭裡面,受其影響或操控或形成概念

你只需要覺察念頭是怎麼生起,你要覺察念頭的生起、停止、念與念的空檔

以及另一個念頭的生起,至於念頭的內容是什麼卻不重要

持續地觀察下去,你就會發現念頭之間的空檔,體驗到空寂的品質


因此重點就在於學會以放鬆、平衡的方式來覺察念頭的生滅

所謂的放鬆和平衡的方式,指的就是不用力,只是覺知就夠了

一旦對念頭起了反應,便進入了念頭的內涵中,所以你不能對念頭起反應

但這不代表你要控制自己的反應,因為你的控制也是一種念頭

因此念頭的內容是什麼並不重要,不論它是原創的、反應式的

帶有批評意味的或是一種分析,都無關緊要,只要覺察思維過程就夠了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6 20:36 回覆:

思維的過程實在太快速,我們會立即認同它的內涵,於是形成了自我對談

隨著更多的詮釋活動,我們強烈的情緒會被激起

我們會察覺自己的感受變得愈來愈沉重、陰暗和逼真

這一連串的念頭到底來自何處,如果帶著覺知將它們導向特定的方向會如何


以這種方式來質疑念頭就可以放鬆對概念的執著傾向,產生對念頭活動的洞見

每個念頭都能帶給我們觀察和學習的機會,經驗多了以後

我們就會開始認清思想是如何製造出困擾,如何讓不愉快的心境延續下去

然後就會愈來愈清楚某個念頭如何激起了另一個念頭,造成了一種循環


記憶和聯想激發了各種感受和情緒,於是簡單的念頭就失去了原先的開放性

變得愈來愈繁複,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自己的判別力,譬如為經驗加標籤

說它是快樂的、沮喪的、乏味的、憤怒的、高尚的或應該是受責難的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e…【概念與思想】
2010/09/26 09:44

語言裡面如果沒有【應該】這樣的字眼,我們的生命品質會不會改變

檢視一下我們的經驗,會發現有許多真實的事物,都是由頭腦和概念構成的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每日運用著這些概念,往往會忘掉它們是頭腦編造出來的

譬如【快樂】這 個東西並不是從我們渴望的事物裡產生出來的

而是源自於對【興奮】這種感覺的詮釋方式,不論我們怎麼重視這個東西

它也不過是一種概念,一種加諸於某類情境或感受上面的名相罷了


如果沒有【快樂】或與其相關事物的概念,我們還會知道自己正在快樂嗎

若是沒有表達這種感覺的名相,我們還會有這種感覺嗎

【快樂】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概念,然後生活裡就出現了【不快樂】

於是我們又企圖變得快樂,我們全都掉入了這樣詭異的陷阱中


省思一下概念的本質,以及不假思索地把這些概念當真的態度

我們會發現這就好像卡在一套非常繁複的電腦系統裡面

而且它們的運作方式是無法被意識到的

它們的運作方式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但我們卻覺得自己能夠主宰思想

到底是我們在操縱這個程式,還是這個程式在操縱我們

能不能脫離這套程式,讓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奠基更值得信賴的直觀智慧上面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6 10:04 回覆:

在更大的智慧之下,心智能不能以更令我們滿意的方式來覺察事物

能不能透視自己的概念模式,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打開視野

用更徹底的方式溝通交流

能不能找到與當下的經驗、深層洞見以及真實感受更貼近的概念

或許有其他方式可瞥見意識更精微的面向,而更清楚地檢視概念的固著模式

其實當我們把身體放鬆下來的時候

就可以減緩思想的速度,更直接地觀察到思維的過程


放鬆身體並不需要涉及到特別的技巧,你只需要觀察意念的來去而不加以詮釋

以這種方式去觀察心智活動,我們觀察到的也許會與期待有落差

看到的可能是不太重要的妄念,然而一段時間之後

就能以放鬆的專注力來進行觀察,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嶄新的經驗

這樣的向內觀察方式,可能會讓我們對念頭的本質產生重要的洞見

並覺察到思維與感受之間的關連性


假如能保持放鬆和覺知就會有一種光明的感覺,好像光是從空寂中照射出來

以往的念流以及專注在思想內涵的慣性,使我們很少產生這種光明的感受

但如果能不再執著於念頭的內涵,轉為留意念頭本身

便可能察覺念頭從尚未形成名相前的光中生起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d…【概念與思想】
2010/09/26 08:51

當我們的心只剩下自動化反應時,會愈來愈怠惰渙散

尤其是在熟悉的環境裡,固著的觀點會帶給我們一種無形的安全感

我們以為自己己經知道世上所有的事物,對人或 其他眾生都有所認識

我們希望事物能一成不變,藉此來滿足我們對它們的掌控慾

形成【應該或不應該】、【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的論斷


這帶出了與概念有關的心理動力議題,我們藉由把概念當真來獲取安全感

它們能夠支撐我們的自我感以及對世界的感覺

隨著對概念以及無念實相的探究,我們將會逐漸了解那些根深柢固的想法

以及心理動力上對概念的需求,但首先要了解的是概念本身


我們愈是仰賴僵固的概念,心就愈不願意檢視已知 的事物

當我們把經驗變成僵固的模式時,內在世界就會越縮越小

繼而喪失了日常經驗的豐富性

當概念制約住我們的洞見、感受以及表達方式時,便只能複製早已學會的模式

如同我們的父母、祖父母以及曾祖父母一樣

從正 規教育和經驗獲得的知識,只是一些變得越來越複雜的思想罷了

它們無法為人生帶來多大的意義,因為這些概念太過於特殊化

太脫離活生生的事物,而且無法表達我們最深層的經驗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6 09:13 回覆:

愈是固著的概念,愈是脫離當下的經驗,使我們的世界變得狹隘

我們被自認為應該奮力維護的偏見所掌控

除非我們質疑、分析以及重新檢視自己的概念,否則只有一套詮釋經驗的方式了

不論它們與當下發生的現實是否符合,還是帶給了我們不必要的痛苦

毫無選擇地我們必須活在這個有限的次元裡


這代表我們會繼續活在心智創造出來的世界裡頭

即便概念世界是孤獨的,而且很難從經驗之中獲得快樂的感覺

我們的思想仍然能帶來幻覺式的安全感

除了這種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方式之外,我們很難看見他的選擇了

因為我們深信這就是真相,所以怎能有別的選擇呢

就算是嚮往自由,仍然會在老舊的世界裡去思索自由


即便這樣的思想,也是奠基於未經檢視的概念上的

因為你怎麼知道沒有別的可能性呢

我們對一個自己毫無所知的東西,如何能所認識呢

如果完全不知道【愛】是什麼,還會有能力對它產生某種期待嗎

還會對它感到失望或形成對某個人的幻想嗎

如果完全沒有愛的概念,還有可能產生恨嗎,若是沒有任何【我】的概念

也不知道自己和他人是有分別的,還會有愛和恨的感覺嗎

若是沒有【獨自存在】的概念,那麼愛和恨某個人又代表什麼呢

我們還有可能執著於某個人或事物,體驗到不安全感或害怕遭到排拒嗎

如果社會沒有灌輸我們一些理想

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情況不符合這些理想,還會有罪惡感嗎

所以,如果沒有概念,就沒有心理動力方面的議題了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c…【概念與思想】
2010/09/25 09:43

過往經驗的聯想會隨著概念自動生起,將過往的情境投射到眼前

制約住我們對眼前經驗的觀點,我們不必然會對當下的經驗起反應

但往往會透過概念、記憶、意像以及聯想來面對經驗

把眼前的情況看成與過往經驗類似的狀態,會使我們立即產生反應

減低以嶄新覺知來面對當下的能力,和過往的歷史綁在一起

會令我們覺知不到當下的各種可能性,因而削減了行動的自由度


我們的情緒模式是奠基於早已固化的概念上面

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涉及到概念和聯想,因此你的反應是事先包裝好的

你的心智活動是從許多人那裡承繼過來的,它會以特定方式面對嶄新的當下

進而產生反應,因此看不見其他的可能性,我們的自由已被概念制約住了

這種傾向遮蔽了覺知,使我 們喪失與當下連結的生命力

令我們活在一個僵固的世界裡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5 20:37 回覆:

以當下的開放性來超越概念

我們現在要思考的是最根本的制約,也就是心智的自動化作用

這種制約是超越個人模式和心理議題的

它埋藏在個人的模式、心理議題及歷史的底端

概念是形成所有的反應、知識和認知的積木,由於它發生的方式太自動化了

往往我們會認為自己已經看見了現實,我們無法覺知到產生概念和詮釋的那一刻

外面的信息一輸進來,我們會立即形成概念和語言文字


若是透過概念來覺知,我們很難有嶄新的意識

當下的開放性之中是充滿活力和清新感的,但我們早已喪失這份清新的特質

它並不是無法被覺知,它一直都存在著,關鍵在心智會自動產生反應

而這些反應是由概念所掌控的,超越心智活動的意思就是單純的覺知

不帶有任何概念或認知,這意味著讓你的心【安住】

停止神經語言系統的自動化反應,就可以看見當下的真相


我們看見的東西會變成創造力的來源,甚至連語言都能表達這股創造力

當我們不再帶著概念去覺知時,想法自然會起變化

也會變得更活潑,更貼近於當下的經驗

如果概念在意識裡變得固化,我們就覺知不到嶄新的當下

也覺知不到眼前不斷在改變的細微現象了

甚至連我們的姿態和說出來的話都是重複再三的,這便是所謂的業力模式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b…【概念與思想】
2010/09/24 10:24

思想不必然是缺乏創造性的

只有當思想變成記憶、概念或串聯成邏輯時,才會變得缺乏創造性

這樣的心智活動基本上很像是電腦

電腦無法發明任何新的東西,它只能製造出一些既定的概念

我們的生活或認知如果完全奠定於概念,是毫無新意可言的

如此一來,真正的創造性便消失了


思想仍然可以帶有創意,但我們必須敞開心胸接納超越概念的狀態

這樣即使是語文或思想,也能夠用來描述實相

就像源源不絕的泉水一樣,從非概念性的實相之中爆發出創意來

思想可以是自發的、原創的以及帶有創意的,前提是必須直接表達當下的經驗

這才是真正的交流,然而我們通常是運用語文來描述過往的老舊思想和記憶

因此我們的表達或思維總顯得僵固陳腐,了無半點新意


概念本身不必然是壞事,思想也可能是一種相當有創意的活動

前提是必須和當下的經驗連結,完全仰賴概念模式的話

會逐漸限制心智的開放度,使我們很難覺知到當下不斷在改變的細微現象

當我們產生覺知的那一刻,心智會立即將覺知到的信息加以詮釋

使我們產生與過往經驗有關的聯想及情緒反應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5 09:11 回覆:

當你看見某個東西時,眼前信息就會立即輸入到腦子裡面

然後我們的心會開始詮釋它,於是這個經驗就不再是純粹的現實了

我們的心會詮釋感官接受到的信息,讓我們形成與過往經驗有關的概念

而這些概念都會產生特定聯想及情緒基調


我們對當下經驗的想法,並不是奠定於實際發生的事

在覺知的那個當下,感受、印象、聽到的聲音和影像都是嶄新的

但我們往往會透過概念去覺知這些嶄新的現象

而這些概念又會自重激起情緒反應以及種種的覺受

我們的經驗並不是出於純粹的覺知,而是奠基於概念帶動的思想、覺受和記憶

這樣的事每一秒都在發生,我們從不允許或極少允許自己單純地覺知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4章摘要a…【概念與思想】
2010/09/24 09:24

概念在意識裡一旦變得固化,我們就覺知不到嶄新的當下

也覺知不到眼前不斷在改變的細微現象了

甚至連我們的姿態和說出來的話都是重複再三的,這便是所謂業力的模式


假設你有一個心理議題是很難跟母親分開

那麼就可以從心理動力的角度,去看你和母親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們會發現,你的心理議題不只是起因於你和母親的問題

同時也是源自於你的心中有【分開】的概念

與【母親分開】這個概念是在心理議題之前就存在著

而且這個概念也包含了對【母親】以及對【自我】的概念

如果沒有這些概念,就不會有害怕與母親分開的議題了


所有的心理動力議題根本上都是奠基於概念的

因為最終仍然得從現象本身去思考,也就是去探究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最直接的內在工作,就是從現象層面來洞察眼前概念的形成

倘若能了解概念是怎麼形成的,就能超越概念的限制

你會開始覺知與概念無關的實相,而不再受制於過往的歷史和偏見

最終極的觀點就是要超越心智活動,直接看到實相

洞察到超越概念的實相,才能揭露概念化這個作用力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24 09:42 回覆:

我們都活在不斷變化的意像、思想和記憶裡,這會勾起各種的感覺、情感和情緒

有時某些意像會鮮活地冒出來,激起一連串的念頭

有時我們又會發覺自己的頭腦完全專注於某個想法上面

起先我們可能只是覺知到自己在看著一些思想或念頭

但很快地這些念頭就變成了更具體實質性的東西

當我們在思考、說話和寫作時,會意識到心中的這些具體的字詞


描述心中的意像和想法的語文就是概念,概念會串聯起來變成一種連貫的東西

概念即是成語文的積木,它們的意義便是我們知識的內涵

我們今天運用的概念是很久以前形成的,在人類的歷史裡面

舊概念不斷形成新概念,就像叢林裡的蔓藤一樣長成繁雜的支脈


有的概念很簡單,像是樹或房子之類的識別符號

也有自由、愛或正義等抽象的觀念,它們藉由區分的過程和邏輯模式所構成

譬如綠色有別於非綠色,樹有別於非樹,這些區分出來的東西彼此依賴

【高】必須和【矮】對比,【大】必須和【小】對比才能存在

因此概念本身並沒有單向或獨立存在的意義

對我們觀察者而言,世界上一切人事物都是一些【相對性】的概念而已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四冊【無可摧毀的純真】第13章摘要b…【內在與外在】
2010/09/23 20:26

真實的世界是完全不可知以及無法描述的,裡面只有展現出美的實相和謎

若想看見實相,我們首先得有勇氣一無所知,容許自己變得謙沖

把事情概念化是把一部分的實相圈起來,然後相信這個邊界能創造出一些東西

感受和情緒也是同一回事,我們在它們的周圍畫了一些小圈圈

然後把這個範圍內的東西完全當真,所以,憤怒、哀傷和痛苦就出現


所有的覺受都只是意識而已,純粹意識是沒有任何界分的

意識可以說是最後的概念或最後的形式,超越意識就沒有覺知而暫時失去知覺

如果一直探索下去察到概念、覺察到所有形式,到了某個階段

你會忘掉自己正在覺察概念,然後你就會覺醒,這便是一種復活

這時世界又回來了,但卻是煥然一新的感覺


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所知時,就變得比較謙虛和真實

你一無所知並不是因為你不足,而是你不可能知道,因為實相是不可知的

我們所謂的知識都是奠基於過往的概念之上,這是一種為事物加標籤的方式

即使是天使、愛或神聖之光,也只是一些概念罷了,它們都不是屬靈的事物

你必須認清什麼是頭腦的知識,而什麼是真正的覺知

最強而有力的覺醒方式是認清我們其實是一無所知,認清最深層的原始無明

但這最深層的無明,從根本上來看也是我們的救贖

原始無明是一個入口,一扇通往最深奧秘的門窗

頁/共 30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