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公開審片會側記。
2015/11/22 09:37:44瀏覽614|回應0|推薦5

  別想用三個月的時間去拍十年的故事。


  說來真是緣份,去年受邀參加「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的決選會議,側記所呈現出來的記錄雖然相當主觀,亦確實令我對紀錄片增加許多認識;我不排斥看紀錄片,卻擔心緩慢且執著的影片會讓瞌睡蟲襲來,可是,經過去年的洗禮,我對紀錄片的觀感大有改變,今年第二度受邀進行側記工作,接觸的領域比去年更前段了。

  今年,我在決選前的公開審片會就先涉入,不僅看見更多精采,更瞧見去年未見的魅力。


  十一月二十日一早,我來到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今年的「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公開審片會跟去年一樣在這兒舉行;起初我不太明白「公開審片」為何義,到了現場才發現以往各大影展容易為人詬病與批評的評審階段,在這紀錄片影展直接公開給所有人看,套句評審委員的話,既然公開審片表示評審不怕被說話,相對的,參賽者也不用擔心被評判。

  說評判是嚴肅了,就我在現場來看,評審與參賽者之間的互動,是交流與省思。



  第一部提案影片是張緯誌導演的「桃澗蜂香」。緯誌導演去年以「非法移民」闖入最後階段並獲並列第三,其精細的生態畫面與議題的拿捏都讓評審委員留下深刻印象;今年再度以生態角度出發,主角從紅火蟻改成蜜蜂,緯誌導演拿手的攝影畫面再度出招,而且這次帶來更加深入的生命故事。

  五分鐘的作品意念簡介後,委員們提出多項疑問,關於完成這部紀錄片所要探究的目的也有一番來回討論,緯誌導演表示,他拍過那麼多生態與生命相關的議題,從未看過如這次主題人物與生態連結性那麼強的家庭,那是最不容易拍出來的東西,也正是他這次的課題挑戰。


  我的想法是,生態與人文的關聯,如何才能敲動社會冷漠的心?



  第二部提案影片同樣是去年的創作者所提出,陳曉雯導演的「飛機場邊的政治課」。曉雯導演去年以「在水泥跑道上播種」奪下「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第三名,但,她的使命還未結束,桃園航空城這個當前全台最大且爭議最多的開發案經歷去年底的地方選舉意外變天後,她繼續在這個部分加以著墨與追蹤。

  曉雯導演認為這項議題有必要長期追蹤,因為它與桃園人息息相關,很多人至今仍不了解內容真相,人民應該有自主改變命運的力量,透過這部紀錄片或許是一份關鍵力量,也因為本身參加社運的基礎,她相信可以讓影片更有渲染力,只是,要如何從去年的案例當中找出讓普羅大眾更容易了解的觀點與嶄新的吸引力,也是當下最需要取捨的課題。


  我想問的、可能也問自己,如果非得涉入政治才能改變社會,這個社會如今被政治改變了多少?



  「我家住在佳安村」乃張家愷導演所提案,可能因我也住龍潭,看到佳安村這個地名覺得格外親切,也好奇家愷導演想講的是什麼故事?根據家愷導演所示,佳安村的典故與歷史相當豐富,已經逐漸沒落的村落如今或許有另類的老屋活化機會--許多影劇都到此取景,包括前陣子大紅的國片「我的少女時代」

  然而,家愷導演的主角放在一對母子身上,世居於此的黃家母子是家愷導演想要描述的焦點,但這也讓委員們提出疑惑,如果只是聚焦在一對辛苦生活的母子身上,何必非得在佳安村?當地的人文脈絡有值得深入記錄的價值,究竟要把焦點放在人或歷史上,相信是導演該想清楚的考驗。


  我眼裡的佳安村不只有當年美國村的軌跡,更有龍潭乃至桃園文創新基地的契機。



  第四部「無言的愛」是宋柔曄導演提案的,過去這些年家裡經歷了三場重大衝擊,柔曄導演因此想透過紀錄片的形式把這段過去一一留下影像紀錄,那段苦不堪言的時間讓她對人生一度產生懷疑,不過,搬家後才開始的新生也讓她了解生命就像轉彎的河道,唯有蜿蜒,才看得見綿長。

  委員們覺得這部紀錄片的發想意念很好、也肯定相當感人,但柔曄導演採取的方式類似以旁觀者角度去描述這段經過,如果直接以自身角度出發,相信會更具說服力,也會讓走過的這些創傷與感動昇華,只是,這麼做之前,她要挑戰的不只來自家人的支持與否,更決定性的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承受以紀錄片形式再次翻閱那段以為已經雲淡風輕的過往?


  我可以想像再次戳痛心口的感覺,如果跨得過這關,那不只是勇敢、更會是一輩子的驕傲。



  起初以本身所就職的醫院內部所需為出發點的「居護心職人」為羅汶淇導演所提案,汶淇導演表示,剛開始也不清楚居家護理師的工作內容,跟拍後發現這是一項需要專業技能與膽大心細、更需要傾聽的艱難工作,更重要的是,如果能透過紀錄片將居家護理師的工作實況傳遞給社會大眾,不啻為強化居護工作的力量。

  相較於出發點的偶然,委員們提出幾個問題讓汶淇導演思考,例如桃園市的居家護理服務有沒有什麼特色?需要居護的家庭是什麼樣的狀況和緣由?甚至,這個主題的探討核心是什麼?如果可以把這些問題更加細緻且獨立出來,相信這是一段很能打動人心的紀錄片。


  因工作之故我對居家護理有點認識,就跟機構照顧一樣,背景成因往往才是打動人心的關鍵。



  郭盈慈導演的「移工時代」一開始就讓大家頗有感觸,盈慈導演表示她後來才發現移工只是移民這個大框框底下的一個情況,仔細想想,她想講的應該不僅移工,所以欲將片名改為「移民時代」,取材地點是龍岡地區,那裡不僅有一般人不知道的龍岡清真寺、還有移民人口眾多的忠貞市場。

  由於影片提到信仰、提到宗教、提到穆斯林,有委員稱這是看到目前為止第一部跟國際接軌的作品,不過,要在短短篇幅裡講完移工乃至移民,那是太過困難的任務,既然忠貞一帶可能有三代都是被遺棄的對象,選定特定對象去拍才會拍到真正觸動入心的畫面,否則題目太大、時間有限,會錯失這個很好的主題。


  我實在覺得,去強調遺棄的「忠貞」,會是很有戲的殘忍與精采。



  「庫泥燒」是衝過初審的第七部紀錄片提案,由陳欣玨、湯為軍導演。石門水庫的淤泥是累積許久的問題,這麼多年來持續清淤的效果一直沒有大幅改善水庫底層淤積的狀況,直到今年幾個颱風才讓狀況緩解,欣玨導演報告這部紀錄片的出發點在於推廣庫泥燒的林金德老師,想從林老師的故事為開頭,之後想聚焦在水資源逐漸減少與淤泥再利用的發展。

  經過欣玨導演的說明,委員們提出其他想法,目前已有幾位候選的拍攝對象,但各自功能性與代表性不同,如何將影片收尾反而為委員所好奇;另外,委員亦建議拍攝團隊裡既然有科學研究底子的成員,如果可以將水庫淤泥燒製的好處透過科學分析呈現出來,才能大大提昇庫泥燒的能見度,拍紀錄片不僅要有熱情,更要有強力後援才會完成美好作品。


  我對庫泥燒感到好奇,那是住在龍潭人的我也沒聽過的東西,賣點甚佳,怎麼推廣才是關鍵。



  第八部提案影片為向漢城導演的「另類課輔班-蕙質蘭心」。起因於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漢城導演看見外配在台的困境,也發現中壢自立社區這個由越南媽媽組成的課輔班多麼獨特,透過這個課輔班不但看到外籍配偶的辛苦,更見到教育工作者的艱辛。

  委員對於這個題材感到相當興趣,卻也擔心題目太甜--容易獲得共鳴好感卻不容易拍好。紀錄片要呈現的不只美好那一面,更得聚焦在對比的黑暗面,片花的部份較把重心放在志工服務與中文課程的呈現,雖然有點模糊,但拍攝團隊願意駐點在課輔班裡、也規劃了相當完整的時段,只要加強田野調查的深度,應能將這個題材處理得很好。


  我知道一般人不太想去看外配在台灣的努力,如果能拍出身旁的真實故事,會很感人。



  這次入圍複審的團隊之中,年紀最輕的就是銘傳大學三年級林昱伶導演所提案的「龜山眷故事」。昱伶導演表示,今天來到公開審片會之前才決定給這部紀錄片提案下了副標,叫做「眷村人的蕩析離散」,故事聚焦在龜山憲光二村的往昔及現況,有些人至今依然眷戀、也有人早就無所謂了,如今已然荒涼的眷村能有什麼新生?

  相較於其他組別,這組紀錄人物的選定仍在確認中,對憲光二村的了解也還待深入了解,選定此主題是因為先前替眷村故事館製作過短片,雖有前例可依循,但要在紀錄片中以動畫方式呈現,反而是種相當嚴峻的挑戰,動畫難以拍出紀錄片特有的質感,這也成為委員們討論最集中的關鍵,雖然是團隊最擅長的手法,卻可能成為阻撓實況記錄的障礙。


  我對紀錄片使用動畫素材持開放態度,可,要用得恰當確實得有相當功力,和觀察。



  第十組是由羅正皓導演提案的「找人」。正皓導演認為此片可能會改名為跟幸福有關的題目,因為主軸故事要講的是都市原住民離開原鄉、重新建立存在意義與價值的故事,甚至有部分會跟祖譜扯上關係,那是從台東瑞源的故鄉一路來到桃園龜山的住處兩地間的轉變,更是正皓導演尋找自我及源頭的意念。

  可能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委員們給予正皓導演很多建議,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委員們從片花裡竟感覺影片裡的人物與導演感覺疏離,新世代當然有其想法看法,如果影片可以從導演自身出發,也許會拍到真正感人的部份,甚至把題目範圍縮小一點,以內在情緒為出發點,應該會察覺這段追尋的意義與動機。另外,委員不建議換名,本來的題目就足以能傳達原先的拍攝宗旨。


  我對追尋祖籍很有興趣,更好奇遷徙是什麼來由,背後的不得已可能更有故事。



  最後一組提案是由張舒程導演帶來的「桃出一片天」,這是一部以復興區三光國小住宿生教育問題為主的探討紀錄片,並以舒程導演充滿熱誠地親自到該學校任教的經驗為底,第一手觀察與記錄,詳實錄下偏鄉教育的難題。

  主題開始前看到舒程導演打扮成泰雅族人的模樣,確實讓大家眼睛都為之一亮,誠如舒程導演所言,每個人物背後都有很多故事,包括他今天的打扮都有很特殊的意念在內,但這部紀錄片的主軸到底是國小住宿生還是DOC在部落發展的現況?如果影片內容能與五月桃為主體或引子,串起其他具有敏感度的故事,例如吊橋連接兩地的困惑,非但能端出用錢買不到的幸福,還能關連及導演欲借此關懷社會的本質精神。


  我對委員說的話頗有認同,對漢人身分太過壓力時,反而容易模糊了自然存在的美好。



  匆匆的,十一部入圍複審的紀錄片提案表達完畢,時間是接近中午的十一點四十五分整,恰好照著表定時間走,如此精準。


  記得去年評審團主席吳乙峰導演在頒獎典禮上分享拍紀錄片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那次的震撼至今我依然印象深刻,沒想到,這次透過公開審片的機會,我又多上了幾課;寫小說也是這樣,若想寫出一部震古爍今的好故事,沒有足夠的資料收集與查證恐怕無法端上檯面,就像拍紀錄片,田野調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唯有花時間去深耕,才會看見真實,別想用三個月去拍出人家累積了十年的東西,那是不對等的,更不是紀錄片該有的方式,只有踏實,才有真相。


  中午,是評審委員們傷腦筋的時刻了,午休過後,現場將要公布進入本屆「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決選的六位入圍名單!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363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