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公開審片記者會側記。
2015/11/23 08:14:51瀏覽794|回應0|推薦10

  連續兩年參與評選的過程,感觸愈來愈深刻,尤其田野調查一事。

  我曉得拍片都需要田調收集相關資訊,這些訊息會來自不同方向及對象,有時候,找了半天所得到的答案可能只有幾秒鐘,這幾秒鐘的畫面最後剪輯時可能還不會放進影片裡,偏偏田野調查有趣的地方在此。

  我相信創作人都有共同的感觸,總要累積足夠的本,拍或寫出來的東西才真實。


  午餐過後,評審委員們繼續在會議室裡討論決審入圍的名單,我從旁觀察與記錄了整個過程,這才赫然發現,能記錄一群強大資深的紀錄片導演討論入圍名單是一件難得的事。

  或許這個畫面本身就是一支紀錄片。


  本屆的評審委員有五位,分別是吳乙峰導演曾文珍導演賀照緹導演薛常慧導演以及吳耀東導演,進入複審階段的十一部作品提案在五位導演經過激烈討論與投票後有了結果。


  今年的「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會選出入圍決審的六部作品,這六部作品的製作團隊將可進入由幾位紀錄片大師所開課的監製工作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跟著大師學習田野調查及拍攝技巧,套句評審委員的話,那將會是一場慘烈的戰役,而且一旦加入就不許中途退出!

  我有點難以想像那是怎樣的過程,卻又覺得那將會十分辛苦,沒有覺悟的人撐不到最後、沒有熱情的人拍不出成果,更別說沒有決心的人看不到終點,紀錄片的拍攝與學習只有不斷下苦工、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別讓技術凌駕情感。


  不少新手導演對紀錄片充滿憧憬與想像,一部電影就想把內心想法拍足拍滿,殊知紀錄片要拍得動人,縮小範圍與設定焦點最重要,乙峰導演在點評時講了一句話,我想可以做為拍攝紀錄片的起點:以小做大才厲害。


  下午兩點,公開審片記者會準時開始,參加提案的團隊幾乎仍都到齊。


  主持人首先介紹今天與會的評審委員及主管機關長官,然後邀請委員分別上台對上午的公開審片及參加本次徵件活動的感觸做個小小分享。我蠻感動,大家都希望把這個領域做得更好更多,更希望桃園能培養屬於自己的紀錄片導演,然後多拍些桃園在地的故事。


  結果公布的時刻,總是令人緊張。


  2015年「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最後入圍名單如下,依照提案編號排序:

  「桃澗蜂香」
  「無言的愛」
  「移工時代」
  「另類課輔班-蕙質蘭心」
  「找人」
  「桃出一片天」


  此外,為了鼓勵更多導演繼續在紀錄片領域耕耘、期待他們能再更發光,這一屆也有個創舉,就是增列兩位備取名額,倘若入圍決審名單的團隊因故放棄,備取的團隊就能順勢遞補上去,不僅能得到二十五萬元的拍攝基金,更能以正式入選的身分參與後來的監製工作坊。

  不過這麼難得的機會,要期待正取放棄確實相當困難。XD







  入圍備取名單的是「飛機場邊的政治課」以及「居護心職人」。委員表示,挑選備取名單其實跟挑選正取一樣困難,大家的提案內容與關注議題的熱情都蠻好,可名額只有這樣,備取團隊雖然沒有二十五萬元的獎勵,但同樣可以參加監製工作坊共同學習。


  拍紀錄片最怕的並非不知道拍到何時才能結束,而是有沒有想持續下去的意念,幸好,留下來的這幾組團隊在記者會後的講師時間都沒有人放棄、也沒人提早離席,每個人都有想把手頭的題材拍得完美的衝勁,那是指導老師最想看到的堅定。

  乙峰導演在會後講師時間稍稍跟入圍團隊溝通一下即將展開的監製工作坊執行模式,獲得大家同意與支持,十一月底,「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監製工作坊就要展開,那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吧!


  說點自己從旁觀察到的點滴。

  去年沒來得及參與這個階段的評選,也不曉得決審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有看到決審入圍的作品,可真要說知道大家經過怎樣的淬鍊,那是遠了;今年從複審階段就涉入,我更發覺紀錄片並不簡單,也發現所謂蹲點定點的紀錄,需要的是耐心。

  我曾寫過一部長達六十萬字的校園言情故事,當時花了將近四年時間完成,邊寫還邊找了些資料填補到劇情裡,雖然部分細節素材並不影響故事進行,拿掉也沒有關係,可那就是一種對於完美的追尋;每部作品在手上拿捏時,總會希望它能呈現出情境下最好的面貌,之後,我寫小說就愈寫愈想藉此表達某些意念,不想只是為了故事而故事,如果沒有中心主旨,寧可不要動筆。

  拍紀錄片也是,卻較寫小說更加嚴苛。


  寫小說可以同時把很多素材塞到一個故事裡,作品就會繽紛多元、讀者就會看得鼓掌叫好,紀錄片則否,好的片子最好一次只說一件事,而且要鉅細靡遺的跟隨,愈單純就愈深入。

  這次進入複審階段的十一個提案幾乎都出現想要一口氣把好故事說完的氣勢,對寫故事的人來說,那是很高的挑戰卻也是很幸福的創作,我原本以為把所有要講的事情通通集結在一部作品裡,會讓人乍看就把驚豔都表露在臉上,不料坐在台下的幾位紀錄片大師都不這麼以為,委員都說紀錄片需要蹲點、需要田調、需要耐性,更需要詳盡安排,一次說一件事,才有下次的機會。


  有老師表示,如果一次就把東西塞滿的紀錄片很難掌握得好,如這次的比賽,一旦執導的人發現呈現出來的作品與觀眾口碑不佳,很可能就此扼殺了一位真正的紀錄片導演的誕生,比起商業電影,紀錄片導演需要的資源和資金難上許多,這也是委員們在決審會議時的主要討論,他們希望入選的提案作品不但要是可以完成的,更要是將來會持續在紀錄片領域耕耘的創作者。

  我若有所思,赫然驚覺,這才是收穫。


  期待明年三月的最終決選,那會是本屆「桃園國際城市紀錄片影展暨徵件活動」的高潮,更是參賽者們最驕傲的時刻!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3645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