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盃足球賽四強出爐之我見。
2006/07/03 15:55:06瀏覽1282|回應2|推薦7
  世界盃足球賽開踢至今,也快要一個月了,從最早的三十二強小組賽到後來的十六強淘汰賽,一路刪除球運糟糕與球技遜色的國家代表隊,如今終於來到最後四強決戰,本屆世界盃冠軍隊伍就在這四隊之中。

  闖入四強的國家代表隊分別為:

  地主德國隊
  藍衫軍義大利隊
  傳統勁旅葡萄牙隊
  九八年冠軍法國隊

  四強當中有三支國家代表隊曾獲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德國與義大利分別拿過三次,法國一次,葡萄牙則是隔了四十年,再度殺入世界盃四強決賽圈,更是令人振奮。

  說來八強賽事算是精采連連,第一場的德國VS阿根廷就打到延長賽之後的PK大戰,兩隊先由阿根廷於下半場攻入一球,領先了三十幾分鐘,後來由德國明星前鋒「頭槌王子」克洛斯再以頭槌敲入追平分,讓比賽進入延長加賽,可惜兩隊於延長賽皆無功而返,最後只好以PK分勝負。

  整場比賽似乎到這裡才是高潮,德國門將萊曼一夫當關,對手四球攻門全猜對方向且拼命攔下了兩球,終場德國以4:2淘汰了南美勁旅阿根廷隊,繼上屆世界盃之後,再度闖入四強。萊曼更因為優異的表現,讓賽前對他與總教練克林斯曼的調度存有疑惑的媒體與球迷通通閉嘴,他的努力奮戰讓大家見識到,德國隊可不是只有上屆金靴獎得主「鋼門」卡恩而已!

  第二場八強戰由義大利出戰東歐碩果僅存的國家代表隊烏克蘭,雖然烏克蘭是第一次打入世界盃十六強,亦於小組賽踢出好成績,陣中更有著名的「核彈頭」謝夫成柯,可惜碰上擁有光榮戰績與優良傳統的義大利隊,絲毫討不到便宜,靠著義大利明星球員托尼攻入兩球的氣勢,終場以3:0淘汰了首次感受世界盃熱情的烏克蘭隊。

  第三場則是由英格蘭迎戰懷有新仇舊恨的葡萄牙隊。四十年前,葡萄牙曾經晉級世界盃四強,卻在四強戰中遭遇英格蘭且被淘汰出局,沒想到過了四十年後,戰局逆轉,兩隊於正規時間及延長加賽皆沒有辦法攻破對方球門,英格蘭隊長貝克漢於下半場更因腳踝扭傷退場,加上英格蘭的足球金童魯尼因在裁判面前推人,吃了一張紅牌出場,下半場英格蘭多以十人對抗葡萄牙的十一人陣,雖然奮力抵抗,但最後還是來到英格蘭最不想遭遇的PK大戰。

  英格蘭在世界盃的PK戰一向沒有好成績,雖然賽前拼命練習了PK戰法,卻還是派不上用場,葡萄牙門將里卡多更是神奇地演出了比德國萊曼更精采的守備,不僅全部猜對英格蘭的射球方向,還成功攔阻了其中三球,讓英格蘭的球員與球迷只能在場邊痛哭。

  最後一場八強戰登場,由上屆衛冕軍巴西隊迎戰上上屆冠軍隊伍法國隊。賽前包括媒體賭盤與專家球迷等幾乎一致認為巴西可以順利拿下四強資格,卻沒想到遭遇法國隊的頑強抵抗,號稱擁有「魔幻五重奏」的巴西隊此役踢來乏善可陳,不僅教練戰術有問題,幾位明星球員們更是踢來軟弱無力,相較於法國隊挾著十六強戰逆轉擊敗西班牙的連勝氣勢,巴西敗勢已昭,法國隊最後由本屆世界盃之後就要高掛球鞋的隊長老將席丹做了一次助攻,由另一主將亨利頂入致勝分,終場即以1:0淘汰了奪冠呼聲最高的巴西代表隊。

  四強戰即將由挾著地主優勢的德國出戰漸入佳境的義大利,兩隊都要爭取世界盃的第四冠,另一側則由渴望獲得隊史第一冠的葡萄牙對決逐漸熱機完成的前任優勝法國隊,每隊都有幾位可看性高的明星球員對抗,如德國的克洛斯/巴拉克,義大利的托提/托尼,葡萄牙的C羅納度/菲戈,以及法國的席丹與亨利等,相信四強一定精采可期。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冠軍決戰可能會由地主德國與鄰居法國對槓,季軍戰則是義大利與葡萄牙,但我希望的冠軍決戰是由義大利隊VS葡萄牙隊,那樣的話,義大利奪冠的機率或許會高一點吧?哈!

  此外,「球王」比利又發功啦!根據整理報導,巴西的前明星球員比利的烏鴉嘴功力恐怕比任何球隊及球員還要可怕,看了這則報導我真的差點笑翻天,若真如此,那以後世界盃只要由比利口頭轉播就知道最後冠軍是哪支球隊了嘛!

  太準了!比利烏鴉嘴魔咒:
  http://tw.news.yahoo.com/060703/195/3b7e0.html

  二零零六世界盃足球賽四強戰,即將開踢,敬請期待。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336799

 回應文章

幕後黑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啦!
2006/07/03 21:25
嗯嗯,看到囉!
比利似乎開始「轉虧為盈」?呵呵~
寫作/公益/旅遊/影劇/評選/座談/網誌等相關合作--

歡迎來信洽詢:krmmrk@gmail.com

Bowarc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比利的烏鴉嘴忽然變成鐵嘴
2006/07/03 17:48
請參考七月三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