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毀服貿代價大,為什麼有人不在乎?
2014/03/24 06:18:25瀏覽1269|回應1|推薦9

大家知道服貿毀約,後果不輕,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無所謂 "毀就毀,I don't care!"   故事並不單純。


我以一個小市民、股市投資者角度看問題。

為何麼要簽FTA? 

      沒有FTA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出口到其他國家,關稅將相對比對手國高。 台灣廠商的毛利已經夠低了,衝擊勢必很大!   要嘛產品賣不出去,不然,再壓低成本。 不管如何,對台灣受薪階層來說,肯定不會是好事,公司賺不到錢,薪水不可能調升。

     台灣過去幾年簽了一些小經濟體,但主要貿易體中、美、歐、東南亞、日等,都還沒簽,遠遠落後韓國,經濟表現也愈差愈大。

 

先前不是已經簽了ECFA?  633呢?

      ECFA是兩岸貿易協議的"框架"而已,上面還需要服貿、貨貿等等具體內容,才能作用。例如,手機裝了Android 4.3 (框架),還需要裝很多APP才能發揮功能是一樣的道理。

     

      台灣的633 跟韓國的747一樣都是個笑話。以2007年當時經濟熱度來預測未來,也低估了政策推動的阻力。 台灣,光搞個開放觀光、開放直航這麼單純的"利多",也謠言四起,什麼跳機啦、空降奪島啦,現在都是個笑話,但每件事竟能耗個2、3年。美牛、豬肉進口被美國當作貿易協定籌碼,也都能耗個1年。桃園航空城又要耗多久?  等到都上路開始發酵成績,又要多久?

為什麼要先簽服貿(不能先簽東協等區域經濟協定嗎)?

      當然可以先簽,但是代價是條件更糟糕!

      假設沒有服貿、貨貿等,台灣先參加了東協加三。台灣是WTO會員國,屬於"已開發國家",按照"WTO最惠國規範",凡是台灣給印尼、給菲律賓、給泰國的好處,都要給中國,所有對他們的開放,稀數也要對中國開放。  稍微有點頭腦、有良知的人怎會不知道,這樣台灣必死無疑!

     

      所以台灣先跟中國簽ECFA、簽服貿、貨貿,就是希望用"雙邊協議"取代"多邊協議",避免讓台灣參加區域組織時"大失血"。  你只要看韓國很積極地想跟中國先簽FTA,再加入東協加三,跟中國交惡的安倍想參加中日韓貿易協定卻一直被擱置,就明白其中道理。

 

為什麼要搞黑箱?  為何麼不肯立法監督再審?

      現行"兩岸條例"是蔡英文當陸委會主委時制定的,行之有年。要義是: 當涉及法律變更時,要交國會審查,否則以行政命令行之(註: 我不是法律專家,只取其精神)。既然ECFA框架也都已通過,服貿按照"兩岸條例"進行,按照過去的方式進行,法律應該沒瑕疵,不是黑箱。

      任何貿易協定,絕對有利有弊,謀國者,當然必須以整體利益為考良,殆無疑義!  對於"受害產業"的扶助是否已足夠?  我並不清楚,無權置喙。 只是老實說,沒有競爭力的產業,遲早都會淘汰,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世。但只見反對者就抓著"受害產業"這邊,9個月來一路以霸佔主席台等方式杯葛、拒審。堅持要先再立個特別法來監督才要審。兩邊一直僵持不下,等到時間緊迫了,才會發生30秒過關這種鬧劇。

 

      為何不逐條審?  陳林兩位學生領袖,可以回頭問問蔡英文,當年她出任貿易談判代表時,是逐條審?  還是包裹一體審?  要不要每件都回報立法院?

      先立法後審查?  言之有理!  只是,為何麼要單對兩岸條例再加碼立法監督?  仇中?  懼中? 還是單純"捍衛主權利益"?   若是"捍衛主權利益"?,台灣對美談判時,瘦肉精、狂牛肉、基因改造食品等可能大量進口,傷害人民健康,損傷農民權益,難道不也該"立法監督審查"?  (例:2007年陳水扁總統直接宣布開放美牛... 當年狂牛病疑慮未除!)  台灣對日(非經貿)談判,不擔心將來的"傾日領導者"出賣釣魚台?  難道不也該"立法監督審查"?  為何單單就"兩岸" 來立法限制?

 

     為國謀理應站在國家角度,不應該是政治考量!  針對性歧視性的"立法",不但容易引起貿易糾紛,人民也會看: 怎麼你在位時合法的,到別人手裡變"黑箱"、變"賣國"了?  合理嗎?

     

服貿喪權辱國?

      這真是蠻奇怪的論調。執政黨的辯護很怪,反服貿的說法更怪。

      執政黨說,服貿我們開放64項,對岸開放80項。 其實,這不是比較重點,重點是如果沒有服貿,我們參加東協加三,可能得對中國開放180、200項(依WTO最惠國)。項目數當然是一把尺,但是衝擊程度呢?  沒說!  或許開放項目雖少,可是都重傷(?)  這點似乎該加強說明。

 

      反服貿的更是離譜!  我看了懶人包,從頭到尾全都是反面!  對各產業利害得失,我不是專家,不敢妄評,但是,如同三立的節目一樣,如果談台北市全都是壞的、講高雄市台南市全都是好的,諸君啊!  天下有這樣的人事物,都只有一面倒好或壞?   我定會懷疑他的動機。

 

      對於一個投資人,服貿有沒有喪權辱國,是好是壞?  外資美林、德意志、甚至野村等等都已經告訴答案。最近十幾天,一直積弱的韓國股市突然從做頭大反彈,漲幅全球最強,又意味著什麼,  你認為呢?

"先立法再審查",重新來過,退回重審後果?     

     先立法再審查,技術上應該也無問題,只是,別忘了服貿有時間性,6月底就自動生效或作廢。以台灣立法品質及對立嚴重,現在服貿到時勢必作廢。

 

     台灣外貿依存度太高,沒幾條路可走,非參加FTA等區域經貿組織不可。現在毀約,將來中國還跟你談? 要搞多久?  還是我們將來願意付出"最惠國待遇"給中國嗎?  (那可是大舉開放、全面讓利、產業"血流成河"喔!)  

 

     FTA協商是個漫長過程,若毀約失信,經濟傷害恐怕還在後頭的下任、下下任...   與其幾年後,被迫一切又要從零開始,回老路再去跟"共匪"談判... 那現在我們在幹嘛?  我們在做對的事嗎?

 

後記

     1. 台灣有2300萬人要養,不是23萬人。 夠強夠大的產業,必須走出去,才能養活這麼多人!

         縱使有利有弊,少數人會被犧牲(應予適當補貼),站在整體利益,絕對還是必須簽服貿。

 

     2. 服貿毀約,後果不輕,但是仍有很多人覺得不在意。"反正賺錢都是那些人,過不過與我何干?"  反服貿似是而非,但不管幕後這些小英基金會、"我是XXX 我支持台灣獨立"的目的為何,能號召這麼多年輕人響應,絕對有背後的理由、遠因。

         這些年房價高漲,薪資低落,年輕人前途茫茫,這種失落感與不滿,早就投射在對執政當局的不信甚至反感,反服貿只是個"引子"!   年輕學子極端不滿情緒,我覺得才是這次運動最應該注意的地方(唉! 6年前就提醒了... 課證"囤屋稅"... 沒人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ltonc&aid=11945868

 回應文章

thy港邊惜別 的典故(悽美的愛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07 18:08
分析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