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8 23:12:28瀏覽304|回應0|推薦2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38)十二緣起的修行(5) 十二緣起法的解說(2)無明與行。
十緣起與十二緣起。當我們細讀《雜阿含》287 經,會發現這一句:「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初時佛說緣起法是十緣起。十緣起的第一個是「識」,而此識即攀緣識,如《雜360》「世尊告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再讀《雜阿含》293、298 經,佛為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那時佛說十二緣起。兩者差別在於「識」之前,增加了無明與行。從這三處經文我們發現了甚麼?
聞思修: 1.為何佛補充了二個緣起:無明→行。 2.「無明→行」與識有何關聯?
十二緣起的法說。如《雜阿含293》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十二緣起的第一段。生命是永恆無有間斷,但肉身卻是無常生住異滅,因此我們眼中所看見活著的存在,只是分段生死而已。外相四大更替,內在卻執著識身,如《雜阿含294》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以三世二重因果看現在的存在,因此說明生命緣起的第一段,是無明與行。累世分段中,凡夫的無明與行,得了攀緣識。
累世的無明與行,鑄造了今世的預定軌道。無明簡單的說就是「不知道」,我們都以為自己是知道的人,是明白人,但事實卻不是如此。何以故?因為凡夫以肉眼所見為真,以己所見、所知為生命的全貌。但《金剛經》提醒我們,還欠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所見。因此我們盡平生之力,雖有所見但非全貌,所以佛說凡夫無明。因為無明而影響我們的行思,而導出累世之身、口、意三業。這樣的累世無明的思想認知與起心動念之身口、意三業,形塑了生命的特質,被留存在識身中,還復受身,輪迴學習。而累世的無明與行,鑄造了今世的預定軌道,若不能更新,則方向是固定的。若依然順既定的軌道而行,卻不是輪迴學習的目的。因此需要在這邊更新,這正是生命學習的第一段。雖然無明是累世所積,然生命本不受時間限制,因此能透過今世的轉,同時改變過去與未來。軌道改了,方向與結局也就換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