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是選擇加起來的總和-愛與罪
2007/04/01 12:36:19瀏覽7874|回應3|推薦10

 為了「愛情決勝點」,我特別把當年看「愛與罪」的心得翻出來。果然我對伍迪艾倫的喋喋不休是無法抗拒的,尤其在愛與罪中,那些關於「愛」、關於「道德」、關於「信仰」的巔覆與辯證,亳無冷場。

 男主角朱達是一位事業有成,聲望如日中天的眼科醫生,卻面臨成功男人最尷尬的外遇危機。隱藏二年的地下情,因情婦德羅倫絲不甘心繼續沒有名份的關係,計劃登堂入室和他太太公開談判,這使得朱達恐慌不已,他想婉轉分手,卻讓德羅倫絲更加歇斯底里,甚至揚言毀了他的一切。亂了方寸的朱達,開始向周遭求助,他先向擔任神職的好友班告解,班要他直接請求妻子的原諒,他說:「有時如果雙方擁有真愛,其中一方坦誠認錯,是可以得到諒解的。」

 但懦弱使朱達無法對妻子誠實以告,他改找有黑道背景的弟弟傑克幫忙,二人商量的方向,逐漸朝向致德羅倫絲於死地,這個念頭使朱達相當驚訝,他對自己枉顧身份地位,竟然有此不道德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議。

 可是德羅倫絲的行徑卻越來越瘋狂,幾次察槍走火逼得朱達瀕臨崩潰,在忍無可忍之餘,他終於同意傑克的謀殺計劃。命案之後,才是伍迪艾倫的重點,一連串的道德、法律、良知、信仰等辯證之後,故事卻以一種傳奇的方式結束。

 在電影中,朱達將這個過程說給了朱里安聽:「犯了這可怕的罪行之後,他受到內心深處罪惡感的折磨,在成長過程中,他所排斥的宗教背景,突然重新在腦海中浮現。他聽見父親的聲音,他想像上帝正看著他的一舉一動,突然這不再是個空虛的宇宙,而是一個有正義道德的宇宙。可是他卻侵犯了它,他心理驚慌極了,他幾乎接近精神崩潰的邊緣,他想向警方自首,說出一切。

 然後有一天早上,他醒來。看見陽光普照,他的家人圍繞在他身邊,不可思議的危機消逝了,於是他帶著家人到歐洲去旅行,隨著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地過去,他發現自己沒有受到懲罰,命案被歸罪在另一個背了數罪的犯人身上。他的內心不再受罪惡感折磨,他的生命也完全恢復正常,回到他那受盡保護、擁有財富、享盡特權的世界裡。」

 就這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論被巔覆了,在「愛與罪」中這個結局偏重在道德二元的辯論。但是到了「愛情決勝點」,伍迪艾倫卻直接給了「運氣」這個結論。我把「愛情決勝點」看成是「愛與罪」的前傳,畢竟人在「恐懼失去所有」時,說道德太沉重!

 當然我也不認為朱達是個道德主義者,就像班所說:「這是我們看世界的基本差異,在你眼中看到的世界是冷酷的,亳無價值的,但我如果感覺不到真實的諒解和更高意義的道德結構,就無法活下去,找不到賴以為生的準則。我相信這些微的道德意識,也存在於你心中。」

 換言之,朱達雖有道德的認知,卻沒有行動的力量,因為懦弱。懦弱是情緒,恐懼失去現實所擁有的一切。恐懼使得道德隱誨不明,冥冥中說服自己事實不一定會向道德靠攏,因為:「有時候一點點的好運,乃是最出色的計劃。」

 我不知道這是伍迪艾倫的悲觀還是樂觀,畢竟經過「漢娜姐妺」的溫馨、「另一個女人」的自省、「仲夏夜性譚」的寬容,以及「九月」的諒解。我們應該更了解人性,或者更了解「人的心遠遠超過我們能掌握的」?

 朱達的道德衝突來自於他的父親和姑姑的矛盾。他的父親是個唯神論者,主持善惡正義的正是這位至高無上的上帝,他說:「神的眼睛看著世界,沒有一件事逃得了它的眼睛。他看見正義,也看見邪惡。正義之事將得到獎賞,而邪惡之事將永遠遭到懲罰。」

 他的母親說如果上帝和他的邏輯發生衝突,他的父親仍然會選擇上帝,旁人問道:「如果你的信仰全部都是錯的呢?」

 他的父親回答:「我仍會過著比那些懷疑論者更好的生活,必要的時候,我寧可選擇上帝而非事實。」

 被他父親稱為「犬儒主義」者的姑姑,絕對沒辦法認同這個論調,她認為道德只對需要道德的人有意義。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強權就是公理,她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假設納粹贏了,第二次世界史便改寫了。因此:「一個犯罪者,如果他能僥倖逃過法律的制裁,又不受道德的困擾,就能獲得絕對的自由。」

 顯然朱達在他姑姑的理論裡找到救贖之道,用一點好運逃過法律制裁,用一點自欺超越道德的枷鎖,然後在現實裡避去災厄。印證了劇中那位庸俗卻名利雙收,最後抱得美人歸的大導演理斯特的話:「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

 相對於朱達,伍迪艾倫在電影中所飾演的朱里安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是個憤世嫉俗卻滿腹理想的不得志導演,不屑拍商業片,只想為一位猶太裔教授李維拍記錄片。他看不起妻舅理斯特製作節目的低俗,可是理斯特卻名利豐收,甚至搶走他心儀的對象-米亞法蘿。他崇拜李維教授,對他所詮釋的愛的意義、生命的洞澈,相當神往,結果李維教授留下紙條:「我跳樓了。」然後自殺。

 他和班都相信,上帝的眼睛看得見是非,但班的眼睛最後全盲,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悲觀的印證李維教授的結論:「事情是如此的出乎意料之外,如此不公平的透露出來。」

 當然我不認為伍迪艾倫是為了反道德而拍了這部電影,我認為他想突顯比道德更重要的一件事,叫做「選擇」,在這個沒有絕對的現實人生裡,我們是我們所做的選擇加起來的總和,我們為自己的人生下定義。我沒有自信能把這段邏輯說的清楚,就把李維教授的冗長詮釋照刊,做為結論吧。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很多的愛,說服自己繼續活下去,一旦得到那種愛,便足以維持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生從頭到尾,都在面對苦腦的決定,和道德上的選擇,有些選擇事關重大,但大部份的選擇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由於我們所做的這些選擇,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事實上,我們就是我們的選擇加起來的總和,我們藉著選擇給自己下定義。事件的發生是如此的不可預料,如此的不公平,人類在誕生時,似乎就註定要與幸福絕緣,人的快樂不包括在天地萬物的設計中。只有我們,以愛的能力,才能給這冷酷的宇宙下定義。然而,大部份的人類,似乎都擁有不斷嚐試的能力,甚至能從簡單的事物,比方從家庭、工作、子女,以及從未來的希望中,獲得快樂。」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862135

 回應文章

May
引用您的文章
2008/12/13 21:50

寫的真好

借引用到小妹的部落格www.wretch.cc/blog/mm610565 好嗎?

今天第一次看這部影片   很喜歡呢

selene(seleneyang) 於 2008-12-14 12:24 回覆:
歡迎引用,高興遇到同好.

sele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能殺人
2007/04/03 01:57

從道德的角度, 殺人當然是不可以的

但殺人的事件卻從未停止

顯然道德的約束力真的是相當薄弱的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意思的電影
2007/04/02 12:52

我幾乎要被這種殺人的道德選擇說服了~~佩服伍迪艾倫這種蓋仙

但還是不能殺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