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心得】《中國「中世紀」的終結》心得報告(中)
2021/07/06 15:27:35瀏覽1256|回應0|推薦22

另外,假定范仲淹創作〈岳陽樓記〉當下,所設定隱含讀者是貴族、騷人墨客及文人,一個特定讀者群設置完成以後,針對該群組設計創作一個可被接受的文本是十分可能的。如此一說並非否定范仲淹個人人品與情操,而是指在此高尚人品情操為前提之下,他個人仍期望能藉由文本內容去傳遞更美善、更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予讀者,甚至是想達成一種對於讀者的激勵作用,因此設定了以貴族、仕宦文人與騷人墨客為主的讀者群,再針對性地去進行創作。是以可推知此一讀者群在古代而言是一群有份量、有領導力、有影響力的讀者群,甚至可將其視為意見領袖,他們在深受文本感動以後,可以更為有力、有果效地將〈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進行更廣泛、更為長久之宣傳,不僅是同一階層之讀者群,甚至是讓受過教育的平民階層能夠閱讀並且進而接受。如此而言,可視之為一種「行銷」:因范仲淹個人高尚的人品情操、卓著的文本寫作技巧,加上一個很有力的「行銷」策略;透過岳陽樓擴建的作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一群高知識份子所組成之讀者群,理解文本的能力在一般平民之上,又有足夠宣傳能力,是以能形成〈岳陽樓記〉文本的廣為被接受。如是接受程度若能持續不墜,經光陰歲月洗禮與考驗,便能傳誦一時甚至是幾世乃至於留傳後代,得以成為一代經典在文壇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以可大膽地為其定義成──透過有效宣傳之「行銷讀者接受」。更明確地來說,所謂行銷即是將服務或者是商品透過有效之推廣策略成功地推廣出去,為消費大眾所知悉與接受。主要任務之一,即是將服務或商品的特性與優點,撮要以後介紹與大眾知曉,並「吸引」其消費行動。於是可視〈岳陽樓記〉該篇文本,經由貴族、仕宦文人與騷人墨客閱讀以後,在他們口耳相傳之下形成所謂好口碑,這樣的好口碑確實能夠吸引其他尚未閱讀該文本的同階層讀者,甚或是其他不同領域的讀者群以進行該文之閱讀活動,行銷行為產生以後造成「吸引力」,能夠創造出一種更為龐大的美學接受力,亦即蔚為一種流行風潮。

  尤其貶謫文學,對於興衰轉瞬的貴族與宦海沉浮的仕途文人,更能引起所謂讀者審美共鳴,甚至是有一定程度的文本召喚。在閱讀審美過程中,或許是內容空缺的聯繫、空白的填補,或能將自身遭遇代入,以達到情緒渲洩與情感升華的最終讀者審美目的,如此一來〈岳陽樓記〉即能成功地擄獲讀者群眾的心。

  然而,一個好的文本不僅要有高超卓著的創作技巧,如此尚不足以能成為經典。除了創作技巧以外,文本底層的內涵、中心思想、厚實人生觀或價值觀足以支撐、有深藏於文本之中足以撼動人心的亮點甚至是力量,加以作者品德情懷,及長久有效之讀者傳遞,再經歲月淬練方能形成所謂「經典」。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之所以能形成經典絕非偶然亦非僥倖,它不僅是天時地利人和,更是作者、文本與讀者此三要素所形成之堅實閱讀結構,如此才能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然而如果沒有讀者存在與接受,即使是再優秀的作者、再精彩的作品,不過是紙上談兵無法成為真正有生命的藝術品,就更遑論成為傳世經典了。

  由上述〈岳陽樓記〉之經典形成可知,即使作者資質天分極高,然而在創作一個書寫技巧卓越的文本以前,必須先選擇一特定讀者群,然後再針對性地去創作一個該讀者群能夠接受並且願意去理解的文本。雖說看似簡單,然而其中有許多功夫仍須做足,像是:作者必須瞭解自己的個性、所擅長的文類與風格,接之再選擇一特定讀者群,用心認真地去創作屬於該群組所能接受甚至是引發共鳴的好作品。此時,對於讀者群特性的研究與瞭解便顯得十分重要了,能夠知其特性才有辦法以此為據,去創作能夠為其所接受的文本。歷經創作陣痛期,文本得以完成且面世,面世以後的階段所必須要做的就是「廣為宣傳」,亦即行銷策略設定。

就〈岳陽樓記〉而言,它的讀者群十分確定,而這是一群非常具有影響力與宣傳力的讀者群,因此一篇好文本自范仲淹手筆創作出來,且這一文本又能引發讀者十足共鳴與接受,是以能夠廣為流傳。從作者對自身的瞭解,傾盡所有青春,以年華、心血為祭一直到創作完成,作品得以面世並且進行廣為告知的動作,這其中做的所有一切,其實全是站在讀者接受的立場,亦全是為讀者所做。而讀者,是變動幅度最大的變數項目,舉凡讀者前見、理解能力、喜好取向、不同年齡層,在在皆是作者進行創作以前所必須考量的一個絕對關鍵重點。因此能夠明白,閱讀行為裡,「讀者」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元素。以另一角度而言,讀者實際上可以說是參與在作者的創作活動之中,並且他們的理解、共鳴與接受度,即是對於該文本的一個明確有力的肯定。又,即使作者在創作文本階段有其自身情感因素與意圖存在,然而作者畢竟是一對眾,眾多讀者對於文本的理解與其定見,作者仍理應遵重並且重視才是。何故?因讀者的理解,打破了作者原有的侷限性,眾多讀者的理解形成一種活躍意見,對於作者往後的創作正好提供了絕佳建議。

回到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這小丘於他而言是一種探索,或許是他的貶謫遊歷感懷,但更可說是因他為文,而使得該景因而烙下了屬於「柳宗元」的深刻印記。自此此一小丘,便屬於他所有了。在為文以後,若能經由一定讀者群的閱讀接受與傳遞,那麼他的心情便不再僅屬於他自己,透過閱讀的傳遞,他的心情亦能廣為其他讀者所知。這便是文字的力量與傳遞的神奇所在。

3

〈自然景觀的解讀〉一文裡,柳宗元認為小石城山的景觀是造物主有意的構造物,那麼這即是造物主在「售其伎」,需有一位賞識者存在方能實現。然而就筆者觀點來看,造物主所展現於世界的所有一切,姑且可視之為造物主一種展其神力的「優越感」,為得是使生命能夠對於造物主存有敬畏,這確實需有賞識者的存在方能實現。但造物主所有行為,如若僅純粹為世界添增色彩,那麼祂的所有行為,便可稱之為一種「遊戲說」,而不一定需有賞識者存在。舉例而言,旅行時於機上所見陸地山川與藍天白雲景象,感知四季、日月遞嬗彼此配合得當,甚至能夠滋養世界與人間,這種配合得當的狀態,足見造物主智慧所在,此乃祂為世界添增豐富色彩的一種遊戲。再舉例存於世間的人類,每個人皆為一個體,亦即一小宇宙,而大宇宙的陽光空氣水,氣候,食物,與小宇宙的生存與健康狀態之間存有密切關聯,這些神奇的相輔相成或者是彼此契合,足見大自然造物主的精心刻意營造。即便人類存在的同時並不一定是造物主的賞識者,然而如是行動之於造物主而言確是一種有趣甚至是有意義的遊戲。

造物主對世間所添增之色彩,不僅是造物主的一種有趣遊戲,更可為人類生活增其逸趣。藉由一些生態文學,描繪或讚歎大自然的文學作品,所有被視為背景的大自然,此時成為人類文學作品的描摩中心。這些成為中心的大自然,被人類感知是有安撫的力量,使生活在複雜世界裡的人類,心靈能夠藉此而得到安靜與釋放。通過對於大自然的感知,人類可與超越人類智慧理解的大宇宙力量形成一種聯結;這種聯結能使人類的智慧大開。
4

〈詮釋〉一文裡,提及韓愈文章,有意地對於大自然是否「有知」、「有靈」提出質疑。史傳的記載讓鱷魚離開,是能夠證實大自然確實有知有靈的途徑。然而若假定大自然,亦即造物主是有知有靈的狀態下,那麼祂所創造的所有一切,包含各式各樣的生命,皆是祂所設定的遊戲,也就是有知有靈的狀態下才能制定各式各樣的遊戲內容,讓這世界能夠藉此豐富起來。甚至可說人類靈魂生生世世的輪迴,亦可視之為造物主所制定的遊戲之一,是天地運行人類活著的一種法則。這些遊戲的被設定,豐富了這個世界,使這世界不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當生命顯現時,也必須讓生命有所方向與目標,甚至是最後的依歸。好比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食衣住行的需求,個體有商場職場舞臺展現的需求,而非如薛西佛斯一樣,不斷地自山下推著巨石上山,待推至山頂上再使之滾落下來。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不斷地重覆,反倒失卻了意義。
    另,就大自然(大宇宙,可視之為大意識)有知有靈論之,其實可看成大宇宙與小宇宙(人類,可視之為小意識)的相互聯結。意即不僅大宇宙有知有靈,小宇由亦可與其互通訊息。人類初生時原有天賦靈明的本性,亦即有感知事物的能力。隨著自我人生閱歷的增加、所受教育的積累以及社會化,人們逐漸失去了那種對於事物先天的感知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以經驗法則判讀所有生命中的事件,一旦落入經驗法則判讀,心智便易於被綁架,甚至易於落入所謂「陰影」、「陰霾」裡頭,不再相信任何無形的感知,甚至亦不再相信自己。此種小宇宙與大宇宙彼此的斷裂,使得小宇宙方寸陷於崩塌不安的境地,混亂不已。想要重新得著安靜、穩定,唯有將方寸再與大宇宙有所聯結方能實現。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ashyu&aid=16486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