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4 00:55:39瀏覽1200|回應9|推薦150 | |
潮來潮往 川流不息 是誰的記憶長留心頭 是誰允許那浮砂沉石裹入寸心跌宕?
一生能有多少時間等待? 無關天上人間 無關春花秋月 無關日裡夜裡 無關拾起散落 無關青絲白髮
等待長了 生命短了 錯過的又是什麼?
這長長的路 望著沿途暫可歇息的石桌 是讓或真或幻的記憶輕盈的舞一場華麗的夢幻 是眷眷奔向一條永無止盡的路 或是記起 燈火闌珊處的起頭不曾離去的等待
凌晨在慟哭中醒來,半夢半醒,眼淚繼續漫流濕枕,直至圓桌上振筆疾書的畫面以及耳邊殘存的叨叨絮語嘎然而止。心底那沉睡的靈魂再次因夢中等待的憂傷驚醒,而夢中圓桌上的缺角在慢慢清晰的思路中不斷浮現,彷彿訴說此生一路走來的追尋、等待與失落。清曉時刻,一個缺了一角的圓從內心深處安安靜靜的出現,我知道,我所面對的是自己真實的景況。 有人說每個人就像缺了一角的圓,終其一生都在追尋那個圓缺。在這個憂傷的夜裡,「失落的一角」繪本中那缺了一角的圓帶著我再次踏上尋找失落的一角的旅程,路途中他雖然必須忍受日曬、雨淋、冰雪,但是也可以享受花香、蝴蝶及其他友伴,還可以輕快的唱歌,既快樂又愜意。找到了失落的一角時,也是無比欣喜的一刻,很快卻發現過度的圓滿,他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逗留、享受世界的美麗、朋友的陪伴,甚至無法再用缺口唱歌。終於,他選擇輕輕放下那個匹配無比的一角,生命中的不圓滿讓他體會真正的圓滿。然而,如果缺了一角的圓是我們受造時真實的本貌,是否更需要學習繪本中缺了一角的圓懂得放下,接受自己原來的樣子,相信生命中的缺憾,其中必有神的美意。 當然,也有可能,我們正是失落的那個缺角,停滯不前,等著被發現。如果接受自己的樣子,就明白必須讓這個缺角學會滾動,讓旅程中的風風雨雨磨掉原本的稜角後,也能變成一個獨特的、安然自在的小圓。懷著莫大的感動,我知道上帝還有更奇妙的安排,將缺了一角的圓融入另一個更大的圓裡,這個圓包容了一切(包括缺角),我認為這個更大的圓就是「愛」,被包圍在愛裡,以至於不再被心頭的缺角牽引。我想到前些日子才看到約翰福音9章1~3節,耶穌從聖殿裡出來,和他門徒有一段對話: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神就是「愛」,神的作為就是「愛」的作為。愛的力量可以填滿一切缺憾,愛的傳遞成就了耶穌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愛人如己」,愛的結果則彰顯了神的作為。
保羅語錄: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力克。胡哲(Nick Vujicic)語錄: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出生時那沒手沒腳的模樣,他們也不禁懷疑上帝到底在想什麼。然而,今天我過著完全超乎我們想像的生活。我只能說:「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也一樣。
林書豪語錄:我認為我的成功,是來自上帝的奇蹟,這是我所能想到的。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語錄: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是要證明神是一位垂聽禱告的神,而是讓我們的生命成為神恩典的紀念碑,在我們等候期待的歲月裡,神每一天都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接近祂。
荒漠甘泉書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個不信者去參觀一間聾啞學校。他看見那些聾啞的學生正在聖經班上很虔誠地讀神的話語。他就在他們的黑板上寫了一個問題:『神既然愛你們,為什麼使你們聾啞,反倒使我能聽能說呢?』全班同學都因這個苛刻的問題受打擊。他們面面相覤,向著那可怕的『為什麼』發呆。過了一會,只見一位瘦小的女孩站起來,他的雙唇顫動,眼眶飽含淚水。她走到黑板前,爬上椅子,拿起粉筆堅定的寫下幾個字:『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馬太福音11章26節)」 聖經中告誡我們:撒旦是說謊之父(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章44節),利用我們的缺憾來震動我們的靈魂,透過別人的嘴或我們的心思,誘惑我們相信,這一生必須有那個存在,甚至不存在的缺角才會獲得幸福。當我們只看自己的不足,即使身處愛中,也因為定睛在缺角,而無法感受到缺角早已被真愛填滿,在憂傷悔恨中度過一生年歲;撒旦的詭計所要的不就是我們「憂傷的靈魂」。 心頭的缺角帶來的苦痛雖然依舊,感謝神透過一個慟哭醒來的夢,我領悟到帶著缺角的小我早已融入一個圓滿的愛中,這個缺角的存在有如保羅身上的刺,讓我更真實的領受神的恩典,驚動的靈魂得已很快的安歇於暗夜之中。
「在黑暗中我們追尋 尋求那生命的泉源 唯有渴慕是我的光 唯有渴慕照明我路」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