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通訊評論》停刊了。可悲!
2013/02/19 00:19:41瀏覽1796|回應0|推薦3

前篇論「甄嬛」,其實提到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今天,發現《知識通訊評論》停刊了,心中無限唏噓。http://k-review.com.tw/

《知識通訊評論》,在我看來,是台灣最好雜誌。遺憾的是,我並沒有訂閱,只是偶爾零買,多數時候都是在聯合報網的「聯合書報攤」上看看。今天,再上網看,發現還停在去年的十一月號,上網一查,果然,它停刊了;對於我沒有訂閱一事,心中頗感抱歉,然而,我就是訂了,想來也改變不了這個命運。

網上google了一下,似乎沒有人哀悼這本雜誌的停刊,這就更令我感到難過了。或許,在台灣,願意看這種雜誌的人,基本上都能看英文;對於西方學界最新動態,他們似乎並不需要依賴這本雜誌。這顯示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文化缺口」。當一國的某類人群,尤其是在知識程度比較高的人之中,在某個領域上出現了只用外語當媒介的情況,這代表這國的文化出現了缺口,不夠完整。中文的信息量本就比不上英文,這正是我們該引以為恥,努力直追的地方;而不是屈就這個現實,逕直接改以英文通溝。因為,長此以往,我們會注定被英語世界殖民,「中文」就永遠屈居次等語言,不能在「高、精、尖」的領域發聲。那麼,中國人就算在這個領域有貢獻,用英文發聲,就等於是把成果貢獻給英語世界,而不是加惠自己的同胞。如此一來,國人再怎麼努力,國家也是永遠無法出頭天了。可悲的是,非常注重「出頭天」的台灣人,對此竟渾然不覺。

更何況,《知識通訊評論》並不純是翻譯與報導。它雖與《自然》等刊物合作,報導有關科學界的動態、訊息,以及對科學的反思等等;但它仍然還有本土的特色,就是關心台灣與大陸的一些教科文事件,如台灣之教改、大學評鑑等,乃至某些政治議題。在我看來,這類的議題,《知識通訊評論》是台灣的刊物中,最能言之有物而擲地有聲的。

可惜,看的人少。文化部為什麼不支持?眾多的基金會為什麼不支持?難道它不是真正的台灣品牌?什麼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文化部連這個也無法辨別?

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化」再一次帶來悲劇。更可悲的是,誰看到了這悲劇背後更深層的可悲之處?尤其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你們看到了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agull77&aid=73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