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2 23:47:26瀏覽3178|回應1|推薦1 | |
最近,我從錢念孫所著的《中國文學史演義》中看到一個故事,說晚唐時期,宰相令狐綯看到「玉條脫」三字,不知出於何書,於是便問溫庭筠,溫告以出自於《莊子》齊物論一篇,並順便教訓了幾句,說這書並非罕見之書,相國在治理國家大政之餘,也當多讀些書等等。然後又說溫還將此書寫入詩中,有「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南華第二篇」之句。加之以其他的事,終於得罪了令狐綯。 這故事有點怪,正因為《莊子》內七篇中的第二篇—〈齊物論〉,的確並非「罕見之書」,很多人都讀過;但其中並無「玉條脫」三字啊!溫庭筠怎麼會有如此的回答呢?而大家居然都不以為意,豈不怪哉?
拜網路之賜,查了一下,終於在知道這個故事來源於元代辛文房所寫的《唐才子傳》。但在王運熙、王熙元兩位先生主編的「中國名著大觀」叢書的《唐才子傳》中,卻在該故事之下,有如下的注釋:
《北夢瑣言》卷四云:「宣宗當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遣未第進士對之。庭筠乃以『玉條脫』續之,宣宗賞焉。」此其一。同書卷二云:「或云曾以故事訪於溫岐,對以其事出《南華》,且曰:『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益怒之。」此其二。 該條注釋並說辛文房將兩件事混在一起了。又說,其詩「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南華第二篇」,亦非為令狐綯而發。 如此,則真相大白。溫庭筠可能真的是「笑傲王侯」,對令狐綯並不買帳;但他並沒有說「玉條脫」出自《莊子》。而「玉條脫」即「玉鐲」,溫以此來對對子,贏得皇帝讚賞,但並沒有人問他這三個字的來歷。此事之誤,始作俑者,是辛文房,而錢念孫寫書時,未能細查,便以訛傳訛了。
由於錢著《中國文學史演義》在中學生中流傳甚廣,台灣一半以上的高中,都將錢念孫所著的這一套書定為課外讀物。所以,該書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因此,有必要將這條錯誤寫出來,以正視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