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02 16:22:22瀏覽6286|回應1|推薦37 | |
從 2009 起就很少記述本地餐廳,只靠著年度「出(入?)口民調式記帳」慣例回顧一年間在台外食,留個記錄兼混一篇文而已。 不過,由於米其林指南終於要「降臨」台北,2018 對本地餐飲而言該是個重要的年度。無獨有偶,輪胎指南趕在去年十二月也推出了 2018 曼谷版,造就了 17 家簇新的星級餐廳,其中 14 家一星、3 家兩星,三星從缺。 有趣的是近年辦得熱熱鬧鬧的 ’50 Best’ 在 2017 亞洲榜上的前三名《Gaggan》、《André》、《Amber》卻很巧地都「只」得了兩星(當然也是傲人的佳績),但以 2017~18 而言,米其林指南在亞洲區*就給了 40 幾家餐廳三顆星。對照一下、頗有意思,亞洲榜上雖不乏三星餐廳,但以本地流行說法,輪胎人似是「打了礦泉水 50 Best 的臉」? 有星無星,與本地人的日常飲食關係不大,但榜上有名肯定容易吸引外地客;提振觀光收益、又多了進步誘因,總是一樁好事。媒體、餐飲界、專業與非專業「吃貨」們早已玩過一輪猜謎,我這懶得四處嚐鮮的小小部落客吃過的本地新銳名店太少,只能在去過的餐廳裡選幾家有望者湊個熱鬧: 粵菜《雅閣》在謝師傅上任後有一星水準,世貿聯誼社中餐廳(準會員制不知算不算)潮菜、台北《天香樓》杭菜都有希望。純講菜餚,《明福》台菜夠得上一星,《山海樓》休業他遷則可惜錯過了搏星機會。 西餐方面,台北《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近二星水準,『請米其林別來關愛』的《RAW》約摸一星,《Tutto Bello》、《Bencotto》有望。日本料理《祥雲龍吟》理當有一星,有望者還有割烹《謙 安和》。 如果就這麼幾家、且最多一星,其他的豈不頂多得個 Bib Gourmand 輪胎寶寶(如果價格合理)?相信米其林也會發揮些商業智慧,畢竟在亞洲各地出現過不少「政治正確、接地氣、’WTH’」之星,讓品牌家喻戶曉,要換輪胎時才多些印象分數嘛(笑) 閑言表過,照例純以年間去過一次以上的餐廳中「最多次」者計。同類型如超過一家,只因分不出(記不起)多寡;沒出現的類別可能每家只吃過一次、一家也沒吃過、或忘得一乾二淨。商務應酬、親友邀約,別人挑的、自己選的都有;有喜歡的,也有普普通通、甚至實在不怎麼樣的店。總之與好不好吃未必有關、更談不上推薦。藍色部分代表有別於前一年。 泛中菜 亞洲 西式 火鍋 商務
其他
外帶/外送 最後再離題一下:去年多嚐了一些外縣市的餐廳,印象最深刻的是台中《JL Studio》,有想法有創意、且有扎實的技藝以實現之,而不只是故事說得天花亂墜卻無法 deliver 的「潮」店,期待再訪。 圖片是部份去年有幸遇到的佳釀,非常感謝親友們的大方分享!也祝各位網友新的一年食運好、遠離地雷。 2018‧01(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指首爾、東京(含橫濱與湘南)、京都與大阪、北海道(特別版)、奈良(網路特別版)、上海、港澳、曼谷、新加坡等版 延伸閱讀:台北外食 ‧ 2016 酒後駕車害人害己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