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3 02:56:20瀏覽1097|回應8|推薦41 | |
那天談到一些很私人的話題 最後提到”事與願違”的”無奈”
把我的回應很簡略的修改, 先放上來說說: 我一直說的 "Reflect of the heart", ”慾望”等等, 似乎在你所說的”願”字中會合了. "事與願違"也許就是我現在發展到一個瓶頸的關鍵, 到底我們該有怎麼樣的"願"呢? 若是我們的"願"都與天地無違, "願"怎可被"違"呢? 很高興被一語點醒. 我一直認為,中文造詣不好一直是我成長過程多處於不安當中的主因. 畢竟, 當長輩不能以他們的母語教育我們時, 我們生活的層面就狹窄了許多. 語言方面, 客語的八聲韻,台語的七聲韻, 應該能夠比”北京話””四加一”聲更產生內心的共鳴. 但是”推廣國語”運動的過程中, 原本該靠這些母語所實踐的"生活教育"卻被活生生的給”抹滅”了,以我為例子 我竟然不知道任何客家的”兒歌”. 而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被過度複雜,過度裝飾的語言與”道德觀”與”虛應故事”的行為模式給混淆了. 經由運動的現實,和接觸英文與一些美國文化後 我才開始較能試著去”認識”自己(但是這幾年來跑過各大國家, 也發現美式的膚淺英文,又使人遇到新的瓶頸). 忘了誰說的: 感情達到最高潮時,人會默不作聲...",也是我真心開始接觸”禪”的一個起點. 有趣的是”禪”釋卻需要最多”文字”來解釋的, 美國甚至有人堅持:”禪”不是宗教, 是哲學. 再談到”英文”的缺乏聲韻, 也許提供現世局面混亂的一個觀點. 也是我重回中文與東方哲學的動機.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