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光何處不現----體會因緣人生
2007/08/18 17:43:46瀏覽614|回應5|推薦3

常聽人說:一切隨緣、隨順因緣、隨緣放曠、隨緣適意----等等;

可是,怎麼隨緣呢?

怎麼把握因緣的合聚,又怎麼面對因緣的散落呢?

只要是人,都有其弱點與不可碰觸的點,怎麼去掌握自己的脆弱,面對自己的無能,而懂得去隨順因緣散落之後的心理落差呢?

人只要是在乎一件事或是一個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陷入一種「執著」的情境裡,直到因緣已經走到盡頭時,才有可能頭腦清楚與懂得當時情境中的意義與道理。

深深感覺,我們人其實一直活在「生死海」與「情慾海」中,在那兒波盪與搖擺,除非自己看清了與懂得了生命的「空假」及其意義,否則,只有不斷的輪迴在這滔滔大海裡搖晃。

叔本華說:『人生的景象,好比粗陋的木刻畫,靠攏去看,毫無意味,除非遠觀,才有點美麗。凡是想把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攫弄到手的,其結果不過拆穿了他只是虛幻而已。』,人,其實是相當矛盾與喜新厭舊的;

當自己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或是一個人的時候,百般的努力追求,而一旦真的得到自己所千般辛勞追尋的東西或是人之後,則達到目的之後,也在那時候失去了興趣與珍惜的心理,這就是人啊!

婚姻,不也是如此嗎?

所以,人有如在風中搖擺的蘆葦,又像是不斷搖動的鐘擺,總在其中連流與擺盪,不間斷的追尋刺激;

但當刺激與新鮮過後,留下的又是什麼呢?

人的心理是相當複雜與無可探尋的,除非自己有所相當的認知與不間斷的提醒自己的所作所為,自我作深度的省思與檢討,否則,就是不間斷的在情與欲的海中盤桓與擺盪不明。

 

心理學家休莫說:『心靈只是無數斷片印象的集合』,而《心經》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們的心緒,往往是前一刻與後一刻,出現了截然不同、不一致的思緒;那麼,到底何者是真,孰者為假呢?

可以說,前後都是真的,也更可以說,前後都是假的!

緣起,是一種自性的呈現,然而自性也是一種「空假」,一種暫時性的「假有」而已。

所以,可以說自性是「真空」,亦可說自性是「妙有」。

只是,怎麼去體會「真空」與「假空」呢?

其實我們不是每天都在自己呈現嗎?

只要肯好好靜下心來,體覺自我的心緒,每一個「起心動念」裡,那一個「」是一個怎樣的「」,那麼人生何處不是『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嗎?

只是,我們的「心量」,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與地步呢?

我們又要怎麼去寬廣自己的人生境界與自我格調,達到完全自我的生命的圓緣呢?

只能說,處處都是答案,也處處都是生命的玄機與契機,端視我們自己怎麼去完整與圓滿它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0731&aid=1169232

 回應文章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淨是唯一的圓滿
2008/04/01 21:31

金剛經中的[離ㄧ切諸相]即是。

實相般若是方向

觀照般若是方法

文字般若是方便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閒雲遠山自相宜(sc0731) 於 2008-04-02 08:56 回覆:
清淨是唯一的圓滿
回覆此篇 刪除 2008/04/01 21:31

金剛經中的[離ㄧ切諸相]即是。

實相般若是方向

觀照般若是方法

文字般若是方便

回菩薩:

一切相,

皆是虛妄。

吾人當深警。

縱觀身不淨,

觀照自我,

自性清淨。

善知識說的好;

方向、方法、方便,是當行知之途。


閒雲遠山自相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 落花
2007/08/20 19:42
了緣後
縱是片羽
亦紛飛

水清江靜
青山滿目
與明月齊歸
亦是一種點撥

是選擇

清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了緣
2007/08/20 12:47

了緣

也只能隨時光片羽

點撥


飛殤渡飛淚
始知
楚樵滄浪

閒雲遠山自相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提
2007/08/20 12:03

提姑娘:

感覺妳是一位很有靈性的好女孩子,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在這兒認識妳。

有悟性的妳,可知道後漢安高世所翻譯的梵作《八大人覺經》?

個人非常喜愛《金剛經》與此經,從中深刻學習到一些人生真義;

提供予妳一起學習與成長。

 

CH


閒雲遠山自相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輪月明------書後感
2007/08/18 18:09

在這兒寫一些不成材質的文章,

其實,都只是一種自我思緒與思索的沈澱與自我反思而已。

往往會想去探索一些生命的答案與意義,總怕自己白白的閒等了到白首。

可是,人生是多面向的總和,

人性,又是複雜而多變不居的;

怎麼使自己的人生與生命,可以自開出將給自己的一份分數,是需要多少的自我檢討與處處體認啊。

當自我省察的是:

鉛淚結,如珠顆顆圓;

   移時驗,不曾一顆真。』

是啊,處處都是自己學習的資糧,只是自己當怎麼去體察與得知呢?

這是一個課題,

一個生命的課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