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2 19:24:13瀏覽625|回應4|推薦5 | |
老同學偶而會在課餘,相約喝茶敘談。 研究小說的同學,這一兩年來得興致,是好好的涉獵了中國思想。所以,每每在閒談時,老同學總喜把他對中國思想方面的哲思與探索,與我作切磋與檢討。而我雖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卻因為深喜史學與哲學,對中國思想與哲人多所研思;因此,若是深入探尋,倒仍可以談得上就是。 在吵雜的地方,四周是不絕於耳的吱吱喳喳說話聲中,我們談的卻是漢代的陰陽五行與天人感應、讖緯之學、魏晉玄學、唐代佛學、宋明理學與清代樸學------ 哈哈,這不是一劑清涼的午後茶嗎?
其實,這幾年來,已經不愛談這些深奧的東西。
胸羅星宿也罷,筆花繚繞也罷,爭奇鬥富也罷,更或而是自出機杼的思考,或而是錦月投懷的賞心,或是片玉碎金的心緒吧,又或說是弄柳捻花吧,或甚而說是情為畢露,是林下風致,是見本性質吧……或繼而感動,縱而塵情事態的了然,或而是思之如晴虛雲影吧?! 在這兩年來得自我醒覺與思索裡,不都是「芥子」嗎?也許是心境上的變遷,不再喜愛著,動則探賾索隱事物的元原! 人生風波裡,讀再多的書,探究再多的學識,若不導之以「心之默識」;若不引之以「齋以靜心」,則可能成為「白首窮經」的一介腐儒而已!不知對社會與家國的貢獻何在? 所以,是「天命之性」或「氣質之性」,是否「天理」與「人欲」,是「理氣一元」或「理氣二元」,在現在現實與紛擾囂張的人事與人世裡,對他人與自我何義呢? 只能說,讀書,是為了可以「觀物適懷」,是為了個人本身的涵養與閱歷;至於,能不能做到遇物不悲喜,圓美自然的處世態度,在在都是考驗。 人有所不逮,物有所不盡,事多所牽累羈絆,作一個知識份子,還是「平淡自攝」吧!至於那些哲人之學,就作個人參考資糧。 回家的途中,想到了,人一心可以統攝萬事萬理,然個人秉氣與質性各異,任百年來,誰又是那經風經物千古的哲人呢? 而給自己再一次思考與獲得的是---- 1、沒有感情的人,無法讀中國書! 2、作為一個讀書人,必須有不妥協的精神! 3、有一顆傲然與自負而不驕傲的心,才是讀書人! 4、盈天地,皆在一心,切記! 錢穆大師說的是:『人情猶扭於故見,天地已另外新居』! 詳人之所略,有所思,有所得! 與同學敘談,喝的不是一壺清涼茶,倒是富郁濃烈的陳年老茶了啊!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