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雙重束縛。
2010/11/23 09:04:46瀏覽1049|回應1|推薦2

我看得見這個世界。
天空,好大,好藍。
可是我不喜歡這個世界。

我聽得見許多聲音。
言語透過聲音表達。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說話。

在我自己的世界裡面,不會有虛偽的表面,不會有混淆的真理。
我一直這麼認為。


      所以我不想走出我的世界。

 

在精神分裂症中有一種未被採信,名為「雙重束縛」環境下的影響理論。所指的是做任何一種事都不對的情境下。

理論來說,以家庭式的「雙重束縛」構成要素:父母親命令小孩不能做某件事,否則將會受到懲罰。但同時父母親又明示或暗示,如果孩子聽從這項命令,也會受罰。而且還不能表達意見,也不能逃避。

社會式的「雙重束縛」構成:當這個社會告訴你,一定要有相當的學歷,否則你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但當我們拼命地爭取到一定程度學歷,卻不一定能真正有所成就。

 

舉例來說,家庭式的「雙重束縛」:父母親命令你,在讀大學前,或在到達某個年紀之前,不准談戀愛,否則將會影響到學業,成績會退步。

但不管你是不是有偷偷談戀愛,如果你的成績退步,父母親就會認為你背著他們違抗了命令。

你表達意見,那就是將面對親情的挑戰。
你選擇逃避,那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

當你試著企圖挑戰親情的公權力,在一開始,就註定了隙縫的產生。
當你試著離開這個家庭,那必須要有相當的勇氣承擔這個後果,包括家人也須付出這個代價。

在必須服從及學業壓力下,形成了「雙重束縛」。

 

而社會式的「雙重束縛」:這個社會告訴你,文憑代表著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取得更高,更高,甚至還要更高的學歷文憑,否則你將一無是處。

但是不論你是否取得了理想中的學位文憑,這個社會並不能保證你不會面臨失業的問題。

但又不能以「既然做與不做的結果都相同而逃避面對。」

因為這個社會的眼光仍不停地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你既然得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就必須得依照它的規則來走。

在現實生活與事業工作的壓力下,形成了「雙重束縛」。

 

不僅僅是在於家庭或社會都可能面臨「雙重束縛」形成的環境。
許多環境都可能形成「雙重束縛」的條件。

像是一場戰爭中,身為一個軍人,就必須服從長官的命令,就算是一場必輸的戰役,也不能退縮,因為你身處在這個軍隊當中。

沒有任何軍隊或任何一個人打仗都是穩贏的,也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或衝突的起源都是絕對的讓人信服,也說明了一場戰爭的爆發,你就必須得上戰場,不論你是否認為這場戰爭的出發點對或不對。

 

在雙重束縛的環境下,一旦忍受程度瀕臨崩潰,許許多多不可預測或無法制止的思想或行為就此爆發。

 

長期生活在「雙重束縛」環境下的人,將學會以「雙重束縛」的思考模式來看待這個世界。

因而無法正確解讀人際互動,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精神分裂的症狀。

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裡,或多或少都必定曾處於「雙重束縛」的環境中,之所以現代人常會有精神方面的問題,如憂鬱症等等,也正是此種要素構成。

相對的也解釋了,其實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精神分裂的潛藏因子存在著,只是在不同的階段被突顯出來,或被抑制住。

在「雙重束縛」下成長的人,即使脫離了制約因素,仍然有可能以雙重束縛的模式來處世,然後被自認正常的人,排擠成外人,活在自我的世界裡。

 


我看不見這個世界。
黑暗,很近,很深。
可是我不得不靠近這個世界。

我聽不見許多聲音。
謊言充斥每個地方。
可是我不得不選擇吐訴謊言。

在我自己的世界裡面,有的是罪惡蒙敝的內在,有的是詭譎多變的真實。
我不得不這麼認為。


      所以我走不出我的世界。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rb2&aid=4626649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本
2010/11/24 12:44

有本小說

就是這書名(應該沒記錯,回去再查一下)

裡面的情節讓我震撼不已

講的就是人心理自我防衛機制跟現實之間的脫鉤...

很沉痛,但也很真實

失去夜的那一夜(sarb2) 於 2010-11-24 12:53 回覆:

咦,真的有這書名的小說啊?我還真沒看過。

這篇其實是多年前所寫,靈感起源於讀過一本名為「當天使穿著黑衣時」的書。

內容是描述一個兒子紀錄並寫下關於父親的一切及父親成為流浪漢後的事情,其中有一小部份提到「雙重束縛」這個理論。

於是我就將之延伸寫成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