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31 13:08:08瀏覽1243|回應4|推薦42 | |
近來學運事件發燒,許多熱血青年以非法方式佔領立法院並提出"反服貿"訴求。我從媒體看到許多大學社會系所師生參與其中,內心頗有感觸,還跟老公開玩笑説,若我年輕N歲,我也要去立法院抗爭。老公白我一眼說:神經! 年輕時我讀的就是社會系,當時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都是必修。雖然畢業後並沒有從事本行,但在校時的訓練讓我能以社會學角度來分析社會萬象,在實際生活中將社會現象與所學的理論相印證。 社會學探討了許多社會的黑暗面,比其他學科更能看到社會結構的扭曲處,體會到弱勢者的無助,因此我們理當堅持抱負,致力於減少社會的階級化,為弱勢者爭取公平的生存權。所有理想性,都是希望社會符合公理正義,在完善的社會體系中互相扶持,沒有人被剝削、被壓迫、被歧視。 眼見我們的民主運作失靈,社會紊亂,群體互動陷入惡性循環之中,體制內的改革曠日廢時,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幾無寧日,心中不由升起無力感。我深刻體悟到,即使人們試着為社會設計出更好的模式,卻也不得不面對更多未知的挑戰,因為人的心理在變,人的行為在變,政治在變,經濟在變,整個世界一直不停在變,多元的社會組成同時帶來多元的需求、多元的價值觀,而現在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民主制度、全球化都走到困局之中,那麼,我們的下一步會是柳暗花明?還是萬壑深坑? 社會可以型塑個人,反之,個人也能滙聚出集體力量型塑出新的社會。我們當思考的是人的終極價值和意義,和人究竟應透過什麼手段來追求心中的理想國。然而"民主"、"自由"、"法治"、"正義"、這些概念,並不像表面上看來那麼容易被定義,它們的形式和內涵也在各國不同的體系中被異化。 我曾自問:若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那我們所學理論及方法又有何用?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申張公理正義,那這樣讀書還有什麼意義?所謂"根本"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我們有辦法、有能力解決它嗎? "社會是一個動態,當我們努力嘗試,以為解決了某個問題時,往往隨之而來又引發另一個問題。我們處理了新的問題,卻看到更多的問題隨之而來⋯⋯" 台灣內部的確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然而,社會的運作是動態的、環環相扣的,如果將自我無限放大,以為只要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那就是無知與傲慢了。社會問題往往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你並不知道你所以為的解決方法,會在何時何處帶來下一個問題,畢竟天下沒有簡單的藥方來解決一切問題。——以往我們為什麼說馬克斯是社會病理學家?就是因為他雖然能夠看到社會的病態,卻開了一劑藥到命除的社會主義處方。 在這個知識時代、民主時代、網路時代,社會呈現出新的樣貌。青年世代猶如初生之犢,在憲政困局中衝撞舊的思維、舊的規範,做出熟年世代不敢、不願、或無法做出的反體制行為。但是改造社會不止需要勇氣,同時也需要智慧,社會現況不是一人、一黨、一時所造成,階級或權力的鬥爭只會帶來惡性循環,自我膨脹則會帶來更多災難。不可忘記,社會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組成,不像電玩遊戲能砍掉重練,也不可能隨便就重新開機。 革命不是選項,抗爭更需理性。所有志向遠大想要改革社會的人,如果真的能懂這個道理,就會在行動中更謹慎、更謙卑。守成不易,勿固步自封,任重而道遠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