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尼采與《龍櫻》--技術與價值的張力
2006/11/28 19:46:10瀏覽1500|回應0|推薦2
台大在台灣的地位跟日本的東大一樣,所有在台灣的聯考升學主義下長大的人,「考上台大人生就會一帆風順」的話,從小到大不知聽過多少次,ozison的確考上台大,的確生活在進台大的那一天起,有了巨大的轉變,親戚把我捧上天,朋友對我另眼相待,以前的老師也改口說一直看好我,總之就是一句話,走路有風。

也不是我誇口,從小不是特別用功,看說起考試,倒是很厲害。怎麼說呢?我從來不關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懂,總是花時間研究考題,研究老師要怎麼考?會怎麼考?我記得高三模擬考的物理,滿分100我只有5分,但是聯考時,高標準(前1/2成績的平均)40,我考了55。所以看《龍櫻》的時候,覺得編劇特別有說服力,因為關鍵根本不在於學生會不會,而在於有沒有放棄自己,以及知不知道考試是怎麼回事!劇中的英文對決,就是血淋淋的示範。

即使我的生命經驗跟《龍櫻》如此貼近,也算是那個世界的勝利者,不過看《龍櫻》的時候,還是有些不安,還是懷疑這麼做(不擇手段就是要進東大)有價值嗎?首先,我因此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學習等同於考試,考試等同於技術,我已經掌握了技術,所以在升學掛帥文憑至上的社會中,不需要學習也無妨。上大學後,坦白說,成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目標,對甚麼都不太有打從心底要完成的力量。當然,畢業完全沒問題,不就是修課拿學分嗎?

其次,學習能力被淘空。面對真實的人生,其實沒有「考試」,沒人出題給妳,但在考試中過關斬將的我,失去考試的同時,連生活節奏、目標、對象也同時失去。直到現在,自己才發現,先不管考試升學這個制度好不好,以考試為中心的特點,就是別人出題,考生負責解題,長此以往,問問題的能力萎縮,主動發問探索的能力不見了,好像一把很鋒利的刀子,除非被派任務,不然就只有乖乖躺在套子裡。這種人的宿命,就是當技術官僚,等待上級或政治人物的使喚,自己保持價值中立,只要天天磨刀。如果跟的老闆升官,往後的日子也會一帆風順。雖然作技術官僚沒甚麼不好,有的人還非常喜歡,因為技術好壞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可是人世無常,麻煩透頂,但我總覺得生活索然無味,沒有靈魂。偶然機會,開始喜歡上電影、小說,當然還有日劇。

也許有人會問說「靈魂那麼重要嗎」?「靈魂是甚麼?」坦白講,我也說不上來。台灣那麼多技術官僚(因為台灣以加工出口獲得經濟奇蹟,所以讀「工學院」的科系,一直是社會優秀人才的第一選擇,當然還有醫學院,不過那是外星人才考的上,法跟商可是這幾年才竄起的),如果都跟我一樣有這種困擾,那經濟奇蹟應該不會出現。可我總是會因為看了好的電影,好的故事,好的日劇而覺得幸福,對於解答問題則近於麻木,工作與生活斷成兩截,相互撕咬。

也許還有人會說「別得了便宜還賣乖,自己讀了台大才這麼說!」的確呦,每當我跟人提起這些感觸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回應就是這樣。能讀台大當然是非常棒的經驗,因為台大之所以是台大,跟老師無關,是因為學生,可以遇到許多「奇人」,她們可說是天之驕女/子,那些人我想不管用甚麼方式篩選,還是會進台大。我的感觸應該就是跟她們相處後才浮上腦海的。遇見她們,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如何的被考試給馴化,讓其他能力萎縮了,雖然換到不錯的紀念品。所以,我的感觸不是進台大不好,不是學會技術不好,不是當技術官僚不好,而是將社會的未來託付給技術,從而與價值、信念、創造等脫勾,讓我不安。為什麼不安?據說納粹時期的德國,為了大量屠殺猶太人,研發了許多迅速有效處理屍體的「技術」,那群劊子手後來被審判的時候說:「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為什麼會想到尼采呢?尼采終其一生要克服的敵人是「德意志虛無主義」,他想要回答為什麼由巴哈、莫札特、歌德、貝多芬與席樂培植的德國人文主義,到頭來竟然孕育出德意志虛無主義呢?而這種虛無主義到後來(當然是尼采死後)甚至透過納粹黨徒而登峰造極。雖然《龍櫻》(與銘刻在我身上)的世界沒有如此沈重,不過這幾年台灣經由次數頻繁的選舉,被政黨操弄的族群認同所撕裂,也許就不是這麼偶然了,背後的諸神退位歷史鐵籠罩頂的現代社會的脈絡,卻若合服節,引人深思。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pientia&aid=56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