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尊重一下肉多的人
2010/02/09 14:41:27瀏覽532|回應0|推薦2

高雄熱的不像話,不,應該是說高雄中午熱的不像話。早上出門時可能是16℃,中午大太陽底下可能是30℃,日夜温差很大。

30℃的高温,別說好動的「少年雞仔」了,連我這OBS(歐巴桑)白天都還穿短袖呢!

可是十二月中了,學校當然換季了,規定換穿冬季制服、運動服。規定換穿冬季制服後就不可以再穿短袖,兒子每天熱得哇哇叫,他說:「就不能尊重一下肉多的人嗎?」(其實兒子已經瘦很多了,只是天生好動,比較怕熱。

這又要說到僵化的教育了,「規定」,為整齊好管理規定學生穿制式的服裝也就算了,還要統一規定換季的時間。以我家兩個孩子來說,女兒很怕冷,還没換季時規定只能穿短袖,平常自己加外套是還好(只要是學校規定的外套就可以),可是升旗的時侯為了整齊好看,就不能自己加外套,怕冷的人也只能縮著脖子忍耐一下--祈禱校長主任不要講太久。現在換季了,輪到怕熱的兒子受不了一身汗還要穿長袖。

台灣的教育像這樣完全不考慮個人差異性的問題比比皆是,像「常態編班」就是一個值得商確的問題。

孔夫子說「有教無類」,可是,孔夫子也說「因材施教」。

人生而平等,所以孩子被貼標籤,被歸到「放牛班」、被放棄,這我絶對不贊成。可是「齊頭式」的平等,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差異性,一律「常態編班」,把所有孩子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競爭,對這些學習遇到瓶頸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放棄」。

陳之華女士在她的部落格 北國風情 中有一篇「芬蘭,為什麼要講『不讓一人落後』」一文中提到台灣的教育現象「想起一位全家從美國調派回台灣的朋友,有兩位學齡孩子的她,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著,從國外生活了六年之後回台灣唸國三的老大,幾週後,學校平均成績竟能維持在全班的中上程度。她本以為,這孩子適應的真好,也可能是自己在海外辛勤教導的中文,小有成就。但她後來發現,孩子在班上成績維持中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班上有一半的孩子,早已自我放棄了。」

--大家可否曾想過是什麼原因放棄了他們?如果,社會是環環相扣、相互依賴,如果,職業是不分貴賤,教育是有教無類,那,我們做到了多少?是「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造就了評斷學生「行」與「不行」的標準?在小小年紀就要被貼上「好與壞」、「資優與落後」、「聰明與愚昧」的差別標籤嗎?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這千百年來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教育基本理念,卻在北歐國家扎扎實實的付諸實現!芬蘭只有一句「不讓一人落後」,而真實去執行之後,卻總一直還覺得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的自我激勵。

--芬蘭著重起跑點式的公平,以及對「後段」和「弱勢」學生投入更多的心力,這與我們一向只注重、看好「資優」孩子的心態,截然不同。但芬蘭實實在在的不放棄相對弱勢的孩子,卻成為芬蘭教育被全球評鑑為最平衡,以及通過受測學生比例最高國家的最關鍵因素。

芬蘭人說:「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那台灣又憑什麼可以把學習遇到障礙的「後段」和「弱勢」學生丟在所謂的「常態編班」的班級,任他自生自滅(不是說班上老師不盡職,而是一班三十幾個程度參差的學生,老師顧此失彼,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在我們批判教育僵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省我們是不是也囿於「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而為孩子貼上「行」與「不行」、「好」與「壞」的標籤?是不是也在言語間不經意地刺傷孩子,讓孩子自我放棄了呢?我們是不是也能堅持「不讓一人落後」呢?

 

有關芬蘭教育引用自北國風情  芬蘭,為什麼要講「不讓一人落後」完整收錄於木馬文化2008年出版陳之華女士著作之「没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一書)

***** ***** ***** (2008年12月舊作)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inawu&aid=37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