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6 23:37:47瀏覽1119|回應0|推薦2 | |
位於嘉義市東區林森東路上的文財殿,顧名思義,就是主祀文財神的廟宇。 文財殿的緣起可溯至明鄭時期,當時從唐山渡海來台經商的一位吳姓先民,由於需冒著葬身魚腹之險,強渡黑水溝(台灣海峽),在前途未卜之下,莫不冀望航海平安,因此奉請神明香火隨行護佑。先民平安來台後,來到番社兜售貨物,因勞累而卸下貨擔稍為休息,而再挑擔起程前往他處時,竟然挑不動貨擔,無奈焚香膜拜神明香火,經擲筊請示得知,隨身保護之神有意居留,於是吳姓先民順從神意覓屋定居奉祀香火。直至台灣光復之後,吳熊者為謀生來到番社,買下向陳姓婦人承租房屋居住,但買後,家中子女諸事皆不順遂,之後前往嘉義縣新港東興壇扶乩請問池府千歲指點迷津,經池府千歲指示,乃因吳氏所買房地以前即是吳姓先民所建之聖廟地,因天災致聖廟全毀,所奉祀之神,暫回天庭,而此神今與吳氏有緣,只要設置以紅紙書寫「財」字的神位,早晚焚香膜拜,必有感應。吳氏依指示行事,果然從此家運漸好。至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才又經池府千歲降乩指示,該神明乃「文財神」,此時因緣成熟應雕刻金奉祀。之後於民國六十三年(西元1974年)創建大興宮(即文財殿前身)安奉金身。後又因大興宮狹窄無法容納日漸增多的信眾,經眾善信決議,才遷至現址新建聖廟,並改名為「文財殿」。 文財神,在民間年畫中的文財神造型是白面長鬚,頭戴宰相紗帽,手捧 如意,身上紅袍玉帶、足蹬元寶,但民間對文財神說法甚多,比干、范蠡、財帛星君和福祿壽三星中的祿星等,均被指為文財神,而該廟所參拜的文財神乃殷商紂王的皇叔比干。 比干是商帝文丁的兒子,紂王的叔父,是商朝紂王時代的丞相,為人忠耿正直,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十分著急,常常直言勸諫,但《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非但不聽,並且當場命比干剖膛挖心。而在台灣民間信仰,比干死後,玉皇大帝認為比干為人剛正不阿,愛國愛民,又無辜被害而剖心,無心則不偏心,因此封他為文財神,並以金聖孔雀為座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