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道上不獨行—我們需要信徒,不是病人!
2012/06/10 17:33:17瀏覽17826|回應0|推薦26

1.別問中醫能治什麼病、更別問這個病你治過沒有?
 中醫雖也有辨病治療,但基本上還是以證統領。
 證的定義雖然眾說紛紜,在此本人認定,證是一組相關聯的症候群,臨床症候是整個外現病象的總和,能掌握證,就能通過證而暸知疾病當前及其後的變化趨勢。證能告知相關疾病的一些內在轉歸,司外揣內,不用照片子、檢驗,證已提供足夠資料,得以清楚地反映內在實情。比如同樣是肝病黃疸,有陰黃、有陽黃,在中醫即分屬不同的證型。

   所以「病」實際隸於「證」的範疇,道地的中醫診治,必定由「證」出發。所以大可不必問「中醫能治什麼病」,因為我們所談的證,可以概略統病。
 至於「這個病你治過沒有?」除了見諸前述說明外,還蘊藏一般病患深一層的試探心理。

2.不必試探,中醫需要信徒,不是病人!
 臉友彎七拐八地問,「通常你幫病人看診,會先問病人病情,還是直接把脈呢?」潛隱之心態昭然若揭,是想尋一位曠世名醫吧?可惜小醫我不是。

 中醫四診合參,「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這是中醫診斷的四個層次。問診明擺在脈診之前,而且法定初診病人有一套必問的表格,小醫我無人代勞,當然得自己問。

 把脈精準者,很容易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看診速度奇快(據聞曾有一日看700人者,不要忘了「醫師的時間等同金錢」:所以看診速度=錢流入的速度),但開方是否確當、是治病(僅就表面平衡處置)、還是也能整體調理(根本治療,去除疴毒,改變體質),那就不一定了。

 有些人的病明寫在臉上,比如風寒久侵的過敏患者,這種人你還須把出他鼻瘜肉是增生在右鼻孔、還是左鼻孔側嗎?病人已經理學檢查,中醫把出,只是增加信服度,除此還有什麼意義呢?

 除了四診,在某種層次上,中醫診病是一種福至心靈的「靈光閃現」,綜合醫者的學養、臨床經驗、當時的身心狀態,那一霎那當下即是創發的靈思。比如傳說婦人難產,江南名醫葉天士,僅就他醫原處方加一味隨手取得之梧桐葉(秋天辭枝,取類比象),竟然奏效。後他醫仿效,遇難產競加梧桐葉,卻因時地不符,無法取效。

 看診時,任何微細訊息,都有可能提供大線索。指下當然更是訊息庫,掌握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脈勢走向,即可參佐,據以開方。

 中醫易學難精,別說一般人,就算鎮日泡在病人堆裡、與各種疑難雜症為伍的專業醫師,到老都不一定能深入骨髓,真正到位。而我僅以對中醫的熱切悃忱,隨手寫些手札,分享有緣大眾,這是診務之餘的額外甜蜜負荷,除了有限的休息時間,幾乎都與病人「掛」在一起,能夠隨時提供較細緻的照護,我也甘之如飴。

 但囿於心力,這樣的照護,僅能提供給真正認同中醫、理解中醫的同好,因為我實在沒那個命,再為任何心存疑慮的病人,提供從頭說起的講解。部落格、臉書頁面裡,已殫精竭慮地寫了將近百萬字,請自行爬文吧!
 如果只是好奇、只是想尋名醫、神醫,並沒有真正準備好面對自己、面對何以致病的根本癥結,那麼請勿隨興探擾(doctor shopping),請勿濫用醫者的熱情,把時間留給更需要的中醫信徒,不要褻瀆了大家對中醫的神聖崇愛。

 幾千年的祖宗遺珍,歷歲月遷流,依舊燦爛生輝,儘管處境日益艱困,但我確信中醫道上不獨行,然而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理解、服膺中醫的信徒,不是到處尋找名醫、神醫的病人!

望診也是極重要的一環。

3.請勿要我推薦醫師
 我曾有不太美妙的經驗,曾介紹患者南部的家人到某診所看診,結果醫師竟要90多歲、嚴重眩暈的老人先到醫院檢查再說。
 老人極少看病,兼之體衰無力應付醫院繁瑣的檢查程序,只好回家;之後果真在家跌倒,不得不急送醫院,後續不樂觀,應該早掛了。

 我能說什麼呢?科中很安全好嗎?至少給他一點助力,中醫不是一向長於補虛的嗎?之後,只要有人要我推薦醫師,我就無法不想到這件事。
 網路上消息很靈通,大家搜一下就知道,不必問我吧。(10/June/2012)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6533995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2 16:38 【udn】 比價後更省錢!解析 診治 照護 泌尿道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