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如何看待小兒皮膚問題&調理過程經驗談(上)
2014/04/12 00:37:56瀏覽19585|回應0|推薦6

小兒皮膚病座談會‧日期/2013/10/18 下午1點~3點
地點/建中堂中醫診所
參與人員/白媽(Jessie Chueh,哥哥剛滿9歲、妹妹6歲3個月)、馬媽(Pei-lin Lee,小女兒23個月)、吳媽(廖秀玲,哥哥511個月、妹妹38個月)、李璧如醫師
文字整理/廖秀玲
肺主皮毛,寒氣鬱而不宣,發為肌表為患,
幾位媽媽們的心酸治療經驗談,瑣細中蘊藏寶貴資料…
◎狂燒後,潰膿皮膚大翻轉
白媽:我們這一、二年都看中醫,可是去年11月哥哥忽然大發作,先是嘴角,然後手,每年夏轉冬時,都會龜裂。幼稚園時開始就這樣。起初不以為意,後來想說奇怪,他的嘴角怎麼了,怎麼一直反覆不好,那時我們其實有看別的中醫。
 那時想說沒關係呀,西藥擦一點,我也知道西藥的反彈,因為我本身也有濕疹問題,擦了大概不到一罐吧,覺得有擦跟沒擦其實差不多。一月時,我和哥哥溝通,我們還是回李醫師這邊看吧,雖然有時要等很久,想說反正寒假,我就跟你拚了。
李醫師:那時還沒限制初診。
白:我們在幼稚園之前都看西醫,哥哥那時的症狀:第一是氣喘過敏,感染過黴漿菌。亞東醫院醫生說應該是氣喘,抗生素不知吃了幾回合,氣喘用藥也用過欣流治氣喘。到大班快畢業時,我覺得不對,那時只要他一咳,我就剉咧等。
 我們最早看的中醫,是一位西醫轉中醫的醫生,起先哥哥比較不那麼咳;醫生不會跟你說什麼,就開他的藥,反正也就那幾味。看了一個多月,哥哥還是咳得很嚴重。最後有一天,醫生說,啊不然你吃抗生素。我心想,那我不如直接去看西醫!
 後來才開始看正規的中醫,轉轉轉,今年一月再回來看李醫師。今年一月,妹妹也跟著看,我覺得妹妹進步最多。
 先講哥哥。哥哥到今年三月嘴角還發了一堆疹子,四月他大發燒,前後一個禮拜,就只是咳嗽,但那次發燒後手就整個好很多,臉全都好了,我嚇了一跳。他說,媽媽我藥喝飽了,你不要再餵我吃東西了。
 那禮拜連爸爸都看到,真的耶,因為一個大發燒,就像李醫師講的,燒個十次他的狀況會愈來愈好。那次真的發得最嚴重,我們一直鼓勵他,一直支持他。
 到了六月,他又來了一個大爆發,他的手流膿湯,那時候李醫師跟我說可能是在翻最底層,那時候最嚴重。小朋友看到他都說:超噁,你的手好恐怖。可是哥哥還跟李醫師說:你講你的,我才不聽,因為我鼓勵他不要理他們,小孩子會一直嘲笑他。你看他的手真的滿嚴重(如下圖),還有腳。
白:
那時六月份你跟我說在翻最底層,那時他的臉、腳一塌糊塗。今年,李醫師,你還記得我跟你說的小膿包?

李:
膿包長好多喔。

白:
有一天他忽然回家,禮拜六吧,他跟我說,媽媽你看我的腳。我想說這是什麼東西,又一個新的東西?

李:
發在後側嗎?那就膀胱經,腿後側。

白:
對,膀胱經。我也不知怎麼會這樣,那時沒什麼症狀,也沒有燒,後來李醫師的藥我們照吃,到今年七月份暑假,還滿穩定;但他的手其實又回來了。就這樣一直反覆反覆,我相信他的手和臉頰都可以好,可是因為我自己可能還有一些食物方面沒有很徹底執行,還有不斷進來新加的寒氣、寒氣…。

李:
新的寒氣會一直進來,然後他會排。

白:
對,我有跟他講,一直鼓勵他,當然他還沒完全好,可至少我讓他知道他的問題點出在那裡。

 
妹妹今年讀小一。還沒讀幼稚園之前都看西醫,讀幼稚園才轉中醫。那時我注意到,妹妹一被哥哥傳染感冒,一定是中耳炎,所以有兩年,中耳炎完就是燒然後打抗生素,妹妹整個瘦瘦小小,常昏昏欲睡,因為吃過很多抗生素。

 
到幼稚園,我實在受不了就轉中醫。我跟李醫師講,妹妹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其實她身體是OK的,只是做健診,連西醫師都說她是發燒嗎?我說我也不知道?

 
我問李醫師,說是她身體裡面寒氣太多,卻沒排出去。這兩三年看中醫,我覺得妹妹的溫度比較正常,不像以前沒事就體溫夯,這兩年我也擺脫了抗生素的噩夢,即使是咳得很嚴重,像今年她咳也都安然度過,不會轉到耳朵。剛開始轉中醫時,還是會帶給西醫檢查一下,回頭吃中藥。
膀胱經排寒出膿毒。
◎提升體氣,迅速改善睡眠
 
這一年妹妹進步很多,耳疾沒再發,體溫恢復正常,食慾也開,還有她的睡眠比較正常,真的小孩一定要睡,才會長大。今年每個人看妹妹,都說她長高,哥哥是變胖,妹妹今年明顯長大,沒有皮膚問題,睡眠從一月到現在改善滿多。

李:
中耳炎就沒有再發過嗎?可是我記得他們兩個都發針眼,對不對?

白:
中耳炎沒有,妹妹最近又在長針眼。

李:
所以現在從眼睛排,這跟眼科無關。

白:
哥哥針眼至少發了快十次,剛開始給李醫師看時,還看過一次眼科,那時不知該怎麼辦?

李:
他們那時對我這一套沒信心,看一看就跑掉,後來才又規律回來看。

白:
今年哥哥給李醫師看,真的不用擔心,大概兩天到三天疹子就自己消掉。哥哥說,它自己會好不用擔心。李醫師說,對,就是這樣。我問他,別人會不會恥笑你的腳?他說,他笑他的,我不管。作媽的我也都鼓勵他。

李:
他很篤定了。

白:
不要說同學,連家裡長輩,像每個禮拜回去,我的公婆會說,啊那還沒好,啊怎麼還是這樣,啊你的臉怎麼了,啊你是又怎麼了?

李:
然後他們會說,啊你看的這個醫生有效嗎?

白:
倒沒這樣講,只是說現在是怎樣?你又在搞什麼?看完眼神就回到媽媽身上,然後我就(轉頭)不講話。講真的,媽媽心裡比誰都更難過,我怎麼可能不緊張?如果不緊張,人家問,我就擺濫啦,我也會想說到底要怎麼處理?
 
其實我心裡也有底啦,哥哥畢竟比較大,我覺得他西藥的毒素比較多。妹妹比較小,所以妹妹的狀況真得轉很快,四月份她燒得也很快,倒也沒有中耳炎,就是跟哥哥同時燒,同時狂咳。兩個同時咳得好嚴重,一直咳又燒,晚上又一直安慰哥哥說媽媽拍,哥哥說,你不要安慰我,我好不舒服。
 
這樣大概兩三個晚上,後來一撐過,整個手就好好多,就只剩下脫皮而已,他自己也嚇一跳,那時都有拍照,連爸爸看到也嚇一跳,說真的很神奇。

李:
有一次哥哥參加夏令營,吹冷氣,還有吃什麼東西?

白:
西瓜他沒吃,他們都會給。最重要的是冷氣,他們都開十幾度,哥哥說好冷,其實哥哥原本是很怕熱的,可是他今年有一些改變,經過店家冷氣非常冷,他會說。媽媽!這冷氣好冷,我們走快點快點。他本身還是怕熱,因為他還沒調整得很完全。

李:
還有寒氣沒解。

白:
對,他寒氣還有,還怕熱。可是至少他知道冷了,而且他自己也會說你偷吃什麼……,我要去跟中醫阿姨報告喔。兩個會互相抓把柄,我說你不要講,有時可能是餅乾,一些比較甜的,症狀還OK的時候。可是至少他們知道什麼是不能吃,像西瓜非常涼的水果,他說,你吃水果唷。媽媽說,我有用熱水燙過。回阿嬤家比較難拒絕,李醫師說不要忤逆長輩,反正之後再吃暖胃藥或是趕快灌熱水。
口角潰瘍轉好。
◎排寒誤服西藥,抑遏腠理發疹瘍

吳:
哥哥剛出生沒多久,頭上就發人家說的「囟屎」。

李:
囟門。那是在排寒氣。

吳:
他「囟屎」很多,我一直給他摳,那時候不曉得是在排寒氣。

李:
身體自己會排寒氣。

馬:
是白白的嗎?

吳:
對,一直長一直長;後來我姊的小孩也是,他皮膚也不好,長到八個月。我的小孩長到大概三、四個月,還有臉頰旁邊會紅紅的,長一粒一粒,那時也不知該擦什麼,大概兩三天就退了,還好都沒有管它

 
有時皮膚就持續一直紅紅的,也沒管它。到大概2歲9個月,他出全身蕁麻疹,第一次也不曉得是什麼,好像被蚊子叮,帶去給西醫看,第一次就吃西藥。
 我也不知是什麼,以前沒吃過,結果過了2個月,他就開始皮膚炎,會抓癢,可是又不像在四肢彎曲處的,是一粒一粒的,然後就開始長達兩年看其他中醫的日子。第一間在我們家附近,因為我都不看西醫,可是他一直開金銀花、連翹……。
李、馬:涼性的藥。

吳:五味消毒飲、十味敗毒散、消風散、菊花、桑菊飲一直開,其實我滿有耐性,看了一年半,第一個醫生就看了一年半,就覺得時好時壞,沒有辦法全部好。
 後來又換了第二個醫生,第二個還跟我說第一個醫生開的藥還不錯,那時候還滿相信,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又看了半年,好一點就停藥,因為醫生說,如果脖子不會癢,就可以停了。
 結果停了大概四個月之後,今年過年,頭上就長了兩顆膿包,人家說的「生疔子」,後來又長一顆,總共長了三顆;想說不很嚴重,就不理它,因為爸爸採取的方式就是不理它。
 過了兩三個月,五月腳就全部開始排,都是長疔,他不覺得痛,只是覺得癢,長出白白的膿,然後開始抓,抓完之後就流湯,來看之前是變臭,很臭。剛好要來看之前,大約五月底時,他跟妹妹開始發燒,沒有吃藥,就照李醫師文章講的,給他吃粥。

李:那時她先跟我臉書聯絡,我告訴她方法。
吳:那次燒完之後,腳就好了,什麼都沒吃喔,就很神奇好了。爸爸就說,好啊,那多燒幾次。我們就真的什麼都沒有吃,因為已經看到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本來想說要停藥,但是停藥小朋友就一直癢,不忍心還是去看一次。
 後來就來這邊看,七月又再燒一次有比較好,那天剛好我要回我媽媽家,他全身無力,小朋友自己不知道會那麼嚴重,卻還要坐車,在那邊大哭,因為他膝蓋痛得半死,手也痛,很冷。

李:在排寒。
吳:已經到車站沒辦法回頭,就回娘家。他整個燒到癱軟。
吳:6月開始來這裡看,那次是燒第二次了。那次很嚴重,我第一次碰到他整個沒力氣,又有一點燒不上去,我剛好在前一天看到,如果小朋友四肢是冷的就有問題,那天剛好是這樣,有燒可是手腳是冷的,排不出來;自己又沒有力氣,全身發軟。
 我打電話來這邊,醫生說讓他泡腳。大概十到十五分鐘之後,他就比較舒服,那次他躺了三天。
 我媽就說,你看那什麼醫生?小孩子躺了三天不能吃不能動,不會玩;因為他是一個很好動很有精力的小孩。那次他整個發軟完全不能動,就吃粥而已,他願意吃。
 我媽媽會念啊,我就說沒關係,醫生有說會發燒,知道就好。我覺得當媽媽自己要堅定,要一直反覆看醫師的文章或相關的醫案,知道怎麼處理發燒,比較不會慌。
(參見:*臉友答問錄:小兒發燒,健康升級的絕妙時機
李:要有信心。
吳:對,就是滿篤定讓他燒,讓他整個發完才可以。燒完那次到現在就沒有再燒,可是那次之後,我發現他從腳的經絡,他先排完這邊(小腿外側),再來這條(小腿前側),再來換裡面(小腿內側),是一顆一顆按照順序排。
李:一條一條按照經絡排寒。
白:他那算異位性皮膚炎的一種嗎?
李:應該也是,西醫講的,西醫有各種皮膚炎,所有的皮膚問題其實都跟寒氣有關,可能寒氣跟濕氣,或是寒氣跟血熱,就是寒氣跟某個東西結合,反正一定要先排寒。
吳:以前的醫生就說這是熱比較多,跟你說不能吃辣,不能吃什麼……,我就半年都沒有給他吃,可是今年還是整個發起來,我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因為我都已經禁了。我就問醫生怎麼會這樣,他說,因為妳懷孕吃太多辣椒、胡椒。
李:你有吃嗎?
吳:我都沒有吃耶,因為我是吃很清淡的人,很詭異我什麼都沒有吃,為什麼會這樣子,我就半信半疑啦。因為已經看到第二個醫生,我沒辦法就仍給他吃藥,我是真的滿懷疑那個醫生講的,我寫訊息告訴李醫師他的治療方式,李醫師跟我說,吃那個藥沒辦法根治。那次他循經絡發完之後,屁股後側也發。
李:那是膀胱經。
吳:他排很多寒,像耳朵腫得像豬頭,鄰居就說他那個是怎麼了。他大概兩歲的時候也一直長針眼,大概兩個禮拜就一次,我們也沒處理;還有鼻子過敏,牙齦也會腫、流血。他來看診之前也會手乾,像馬小妹照片那樣,但沒有那麼嚴重,手皺皺乾乾,剛好五月,不知道是季節轉換還是?
 可是他以前不會,今年才開始,皮膚摸起來都粗粗乾乾,(李:這在排寒)來這裡後兩個禮拜就好了,再來就是腳趾指甲根,會突然潰瘍流湯,有兩三次,開始癢,他就抓。

李:像濕疹一樣。
吳:開始時你看表皮都沒怎麼樣,他就是抓,然後開始破一個洞流湯,爸爸就說,排水分,沒關係。流完之後就開始脫皮,換新皮,這一隻就好了。他會從第一隻足趾、第二隻,或是第一隻、第三隻,會輪換好幾次,而且是左腳右腳不一定,(李:有次序),但我不知道下一次怎麼樣。他來這邊大概三個月,就像醫生講的還是有寒氣,多少還會抓,可是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
 現在去學校如果咳嗽,像昨天流出白白的鼻涕,我就跟他說那是寒氣從身體排出,不要管它,擦掉就好。

李:學校多少有冷氣嘛。
葛根散寒,品類不一。
◎生活小細節,健康大關鍵
吳:有,我都給他穿長袖,別人穿短的他穿長的,他也習慣了。來看診之前我就跟他說喝熱的,我們家沒有冷水,我們用保溫60度的熱水瓶,他們兩個去按也不怕,冬天喝剛好,夏天熱一點沒關係,就60度。今年都不放冷水,以前他還會偷喝冷水,現在就不會。我也從此不買水果。
白:也省一筆錢。
吳:買比較營養的東西給他吃,小孩子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去阿嬤家或姨婆家會吃一點水果,可是我就叫他吃三顆就好,哥哥還滿好講話的。他若發飆,我會念,你看你一直抓,不聽話才會這樣子。他算滿聽話,像他冷會穿外套,會穿拖鞋。小時候跟爸爸一樣打赤腳。
李:這很重要,雖是小節,可是有關係。
吳:以前他起床也不穿衣服,看了醫師的部落格之後,我才知道,現在哥哥已養成習慣。像妹妹不穿鞋,我就給她穿襪子,整天穿襪子就還好。
 我們家小朋友多少有吃一點西藥,但比起那吃很多的,比較沒什麼症狀,也沒有太大的反應,最多就是稍微癢。
 最主要是哥哥,他胸膛突然厚起來,以前也是瘦瘦乾乾,不想吃飯,人家說胃口不開,我給他吃開胃的藥,根本就沒用,只有第一次覺得五百元有用,再來就沒用。
 這次,大概調到第二個月之後,他就吃很多,我還很擔心他吃太多,問醫師說有關係嗎,會不會吃太多?醫生說,沒關係,就讓他吃。兩個月之後,你發現他的胸膛變厚,手臂也變厚,不像以前乾乾的感覺。睡覺,稍微押一下就可以睡,之前他翻一個小時都沒辦法睡。
白:妹也是就這樣一直翻啊翻啊,那時我有跟醫師提到妹妹的睡眠,今年整個調下來,她跟我說睡不著大概不到五次吧;現在躺下去幾乎可以睡到賴床,她以前不太賴床,睡眠有改善,她自己說我睡飽了。以前她睡不飽,看她躺下去一直翻一直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之前跟中醫師說她睡眠不好,他說我有在調,可是問題一直沒改善;今年就滿明顯,整個好轉。最近大家看到她,都說妳長高了,真的有睡就長大。
李:睡眠很重要,小孩子一定要能睡,能睡能吃,這樣就夠了。
吳:他早上現在會賴床,以前是六、七點就爬起來,而且前晚是十點、十一點才睡,一整天才睡六、七個小時,中午還沒睡覺(李:太少了),他只要在家就拉著妹妹不睡,兩個就一直玩,現在睡到八點,還說我好累我想睡。現在有點考慮下學期先不要念,先讓他睡飽。
李:對,這比較重要,他還在修復,電瓶還沒充飽。
◎西藥吃得少,排寒反應走得快
吳:我要講反差的例子,妹妹幾乎沒吃什麼西藥。
李:疫苗呢?
吳:疫苗有,我們知道時都二、三歲了,已經打完了。他出生十天曾住院十天,臉頰側腫起來發燒,可是還好,可能我都餵母奶排掉了,所以沒有後遺症。妹妹很規律,以前哥哥剛出生脾氣很差,一直哭,吃飽也哭,沒吃也哭,有睡也哼,晚上用哼的。
 妹妹就比較好,二小時起來吃,吃完繼續睡,喝只要十分鐘,你就可以休息,而且三分鐘就睡著,比較不會亂吵。我覺得沒有吃西藥,以後在治療或是在排會比較快,(李:對,差很多。)就算還沒給醫生看,按照醫生給的12字箴言生活起居,她多少也能自己調整,像咳嗽我們也都沒有管它。
白:可是我覺得是因為爸爸支持耶。
吳:因為爸爸覺得以前小時候都沒有吃藥,為什現在要吃那麼多藥?他的觀念是這樣,他覺得人有自癒能力,不要讓小孩吃那麼多藥。我的觀念是我媽媽給的,我媽媽說藥一定要吃完,不吃完還會留病根。這樣反而還滿嚴重,自己身體也沒有很好。
 還滿感謝醫生寫這種文章,讓自己有機會早一點醒悟。哥哥是因禍得福,因為這樣,我才會一直看文章,一直去找方式怎樣讓小朋友更好,不然就只能看西醫。像鄰居小孩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四肢彎曲處),他擦類固醇很快就好,可是一停藥馬上又回來。
吳:在台灣不打疫苗沒關係,我懷疑我小朋友打疫苗出問題,剛開始六個月以前心音有問題,就心雜音,我在想我們都沒有心臟病啊,他為什麼會這樣,那時候真的很緊張,也很怕說怎麼樣,又去耕莘醫院檢查了兩次,後來還好沒怎樣,連神明都說他心臟有問題什麼的。他皮膚這樣子啊,連我們家阿姨都會說你帶他去萬華吃蛇湯。
 我也不敢哪,可能是他寒氣很重,因為他剛出生兩三個月的時候腸絞痛,應該是肚臍剪太短。
李:臍帶剪太短。很多小孩都這樣子,搞到便血,是因為嬰兒排寒氣盛,而腸黏膜太脆弱,你有沒有看我寫的「病患答問錄:新生兒便血,乃是身體自行減壓」?
白:妹妹也有心雜音,每次健診檢查就說,她在發燒。我說沒有,就是體溫稍高,每次量都3 7,醫生說,你要不要帶她去大醫院檢查?有檢查過一次,我就不想去了,因為醫生說:她或許有可能比較晚閉合,有可能到小學甚至三年級。我想算了,後來李醫師也說,體氣上來會改善。
 她從一歲還是兩歲就便血,每次大便就說媽媽我又流血,那時問西醫,有照超音波,說看起來沒事,建議等她大一點再麻醉,做有點侵入性的檢查。因為我們不知原因,之前的中醫也沒辦法解決,只跟我講那你就觀察吧,最壞是去西醫檢查,我想去大醫院就不會放你出來,一定檢查很徹底。
 很怪她這一年便血次數減少很多,了不起一個月一次,以前是一個禮拜至少三天有血,只要上完廁所就這樣,會想說是不是大便太乾,但也不是,因為排完了自己擦,可就流血。
 今年在李醫師這邊看完,這件事就OK了。所以,心雜音我也不理,我們也沒去小兒科檢查,每次聽醫生說,你小朋友有心雜音,你要注意喔。喔喔,好好。你會被很多西醫的名詞「驚到」。我們家哥哥妹妹都遇過,哥哥氣喘,妹妹心雜音,什麼都有,現在妹妹滿安然。
 之前小孩有狀況時,李醫師之前就說過,自己要先穩住,對,心臟要夠強;其實都會緊張啦,就自己跟自己講說要先穩住,不然小孩子知道你緊張,他其實更緊張,尤其是我們家哥哥。
 我會跟他講,唉,沒事。XX,沒關係。妹妹已經痛兩天了嘛,他就說,沒事,兩天就消了。我說,媽媽回去幫你熱敷就好,沒事。一方面安慰他,一方面我覺得可能就這樣吧。因為哥哥長過針眼,妹妹也長過二三次,可是妹妹以前沒有給過眼藥水,大概有一次還兩次,可是哥哥大概集中在暑假,五六次有,大概兩三天他就自動退,他自己也覺得沒什麼啊,針眼自己會消,沒關係。他自己跟我說,媽,不用擔心,沒有事的。
◎身教言教合一,小孩才會接受
白:六月份的某禮拜一,突然喉嚨痛到連喝水、吞口水都會痛,應該是禮拜六,我有給李醫生看,那天覺得自己感冒了,咽喉痛到很不舒服,因為我真的很少這樣痛,我想就排寒吧。我戴著口罩,我先生滿好心帶著小朋友出去,到第二天我還是持續吃藥,吃到第二天,就大概好了八成。
李:你應該有出汗嘛。
白:有,禮拜六有點畏寒,但就是「夯夯」的,沒有燒起來。我就用李醫師的藥備著,就這樣吞下去。禮拜一換我先生,我說,你是不是連吞口水都會痛?他說,對。我說,我應該沒有傳染給你,因為我有戴口罩,但他很不舒服。其實我先生也一直在看別的中醫。他痛到有點燒,燒到他隔兩天狂咳,後來他請了三天的假,禮拜一下午他就回家,到禮拜二他已經受不了,我就不管了,把我的藥塞給他,隔天早上他就稍有體力,去看他的中醫師,當時狀況已緩解很多,之後還是咳,斷斷續續搞了快兩個禮拜。
李:還有就是泡腳,也很管用。先吃一些藥,再喝熱稀飯,然後泡腳,在浴室悶著泡腳,汗出來就好了。
吳:我知道怎麼處理發燒,可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感冒,就問醫師,說吃葱白薑粥。哥哥上次來看診,妹妹剛好感冒流鼻水、咳嗽,就逮到機會說也要吃,小的會模仿大的,大的教好,小的會跟著一起做,連大人都一起做。
李:這就是身教、言教,大人躲起來吃冰,怎麼可能教小孩不吃冰!(未完待續)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1242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