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1 22:31:47瀏覽2032|回應3|推薦89 | |
下面的影片是大陸中央電視台的第四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預賽】內容,由於這幾天在一、二線城市熱鬧滾滾舉辦,許多外國學生都參與了這場競賽。 對於「漢語」的推廣,無論是央視的節目《快樂漢語》,還是「孔子學院」在全球超過兩百八十所,並且今年還是法國的「漢語年」,七月四日在當地揭幕,日後更多的交換學生與漢語課程,勢必會在法國全境展開。 競賽成果,也就是每年的重點表演項目,許多外籍學生因此到中央電視台開了節目,除了介紹中國的歷史地理環境之外,還會進行專業的歌舞表演。 關於「孔子學院」,請參照官方網站:http://www.hanban.org/ 上面的影片引用自:http://youtu.be/EtVQnLVW-KA 當代的曙光,被遴選而成為中國文化得以向全世界開枝散葉的一部分。 許多外國人已經有了「中國夢」,他們蜂擁而至,學習屬於中國的歷史傳承,看到這樣的競賽,好像就能感受到一種文化的力量。 也許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想要歸回生長的故鄉去了,可能收穫之月升起的同時,我們已經沒有回頭凝望海峽另外一邊的憧憬,看不見遠方可能有些什麼美妙的事物。 有時心門豁地開了,那樣的喜樂在人們的臉上傳遞著,飛越了各式各樣的隔閡,無論是膚色、種族,或者是語言本身。 那些等待的參賽者,有的闔上眼微笑,在靈魂的靜謐中祈禱;有的咧開了嘴,笑著鼓勵所有的對手,然後感受那一陣歡欣的恭賀襲來。 該怎麼保有寧靜和平的感受,去面對失敗而不會覺得哀愁?又能如何避免被淘汰? 我想,要在精神上不受創傷地面對一種結合語言、創意、表演的綜合挑戰,在這樣的賽事中,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得感受悠久的文化浸潤,須明瞭觀眾想要看到的新意,還要兼顧審查委員的取向,這些都是複雜的難題。 在這樣孤寂的深夜,誰還能撇下失落與挫折,而沒有一絲對於自己的悼惜? 對於中國古老的文化,我曾付出過多的時光去閱讀和體驗,「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都是一種回溯民族記憶的方式,那些零碎的記憶,還有如今逐漸凋萎的創新精神,在這樣生機勃勃的比賽中,呈現出一些難堪的現實。 「文化復興」不是一種口號,而需要切實去進行的行動,在這樣的時刻,也有很多人早已遺忘屬於文字和語言的意義,我不能不覺得沉重而痛心。 是不是過去脫棄了一件舊衣裳,今天就要用手撕下別人穿上的新衣? 也許沒有人放棄了那些思想,或者遺忘了許多歷史產物,乃是遺棄了一顆用飢和渴去看待文化的心。 上面是孔子學院在春節晚會上的系列表演之一,演唱弘一大師的名曲《送別》,引用自:http://youtu.be/H8GJg6KLDBw 前文請參照: 內地面面觀:「台胞證」引發的大陸西進潮(一)上海,以及流動人口的迷思 內地面面觀:大旱之前之後對三峽大壩的討論,以及「反聖嬰」的澇旱災 內地面面觀:「台胞證」引發的大陸西進潮(三)「北漂」、「海漂」、「蟻族」、「鼠族」加上「台勞」 內地面面觀:「台胞證」引發的大陸西進潮(五)台灣學生就讀的優惠 內地面面觀: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中)知識經濟、創意產業 內地面面觀: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下)618福州博覽會的成果,以及台灣可能流失的競爭力 另外還有一些關於大陸的相關內容,可參見下面幾篇: 「達人」是什麼?七月三日的《中國達人秀》:北京人民大會堂巡演(第二場淘汰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