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歷史學家》研究吸血鬼(四)卓九勒的對手?St. George(聖喬治)的由來
2006/09/22 23:55:05瀏覽5736|回應6|推薦19

首先我要問:歷史是需要傳承的死板記錄,還是「歷史學家」不斷自省回溯並且更新的片段內容

一百年前人們認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一四九二年發現了新大陸,五十年前則有維京人(the Vikings)捷足先登陸美洲的說法,近廿年為了修正種族平等而改美洲印地安人(American Indians,或者稱之為Native Americans)為最早的原住民;歷史是不斷修正的,而在二OO二年,許多西方歷史學者一致認為第一個環遊世界並登上美洲大陸的人,可能就是明朝的鄭和,而那正巧是一四O五年之後到一四三三年這幾十年之間,三寶太監三度下西洋的傳奇故事。

如果歷史只是簡單向未來「傳承」的文字,那好,每個人只要拿著歷史課本和歷史書籍死背引用通過考試就可以了,但是將歷史這種知識和記載加以囫圇吞棗,可不是看待歷史的重點!

在這裡,我必須要繼續推翻這種可笑的說法,因為《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這本小說討論的是人該如何看待歷史,關鍵在於人向過去探究的能力和企圖,否則故事從一開始只要吸血鬼找某個他看得順眼的歷史研究者傳承就好了,而且吸血鬼並不會有真正的死亡,肉體的死亡正巧是變為吸血鬼的一個步驟,我還是必須強調自己的想法:人會死亡,錯誤的觀念會傳承,良好的觀念是不會傳承的,而是要一再去汲取新知以驗證舊有紀錄的只有真正的「歷史學家」會明瞭自己的存在目的,然後在歷史的斷簡殘篇中尋找過去的真相

我寫的幾篇文章,就是在強調身為「歷史學家」應有的觀念。

上面的這張圖,是我的珍藏,以前在英國倫敦市立美術館買的一張紀念明信片,裡面畫的正好是St. George屠龍的模樣,高大俊美的騎士騎著駿馬前來,手執長矛一把刺死了那隻看來瘦小、毫無破壞性、鳥喙蛇身、具有獅爪和雙翼的小小惡龍。

這張圖其實比較符合我內心的期待,不過完全不符合《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所描述的「綠色小龍」;但我還是要說,這張圖也是後人的想像圖畫,根據我的歷史研究,真正使用「馬鞍」和「馬蹬」的,是西元十一世紀時期的諾曼人(the Normans,意義為「北方來的人」),但這東西最早出土是在西元六世紀的匈牙利,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中國北方可愛的匈奴人西遷帶過去的一項文化成果,然而比起西元前二世紀大漢朝澎湃激昂、幾度擊潰匈奴的騎兵,什麼Gladiators的Quintus Fabius Maximus羅馬兵團,或者Hannibal的迦太基將軍(西元三世紀入侵羅馬帝國的迦太基人和阻擋的羅馬將軍),簡直都變成小兒科。

西元四世紀的羅馬軍隊浮雕!右邊是裸體的奴隸。

話說回來,雖然印歐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和馬的民族,我又要誇讚一下中國人的偉大發明,在西元之前全世界最能夠駕馭馬匹的民族就是漢人,雖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鞍韉這種東西出現,先秦已經在對抗匈奴人的時候加以變化各式配備,可是大規模對抗匈奴人的戰鬥,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尚未出現高橋馬鞍與馬鐙;沒有這兩件物品,騎兵無法與坐騎緊密結合,全靠雙腿夾住馬肚,一旦受到攻擊,騎兵很容易便從馬背上摔下來,因此使用的除了需要在遠距離就能攻擊的較長(如長槍、戟或長刀等,如下圖青銅雕像所示)武器,就屬弓箭最符合騎兵的需求,除了攜帶方便,還能以弓弩直接做遠距離的攻擊,而不受大型武器和戰鬥隊形的限制。

中國最早使用騎兵的可能是北方的中山國(中山狼的故鄉),騎兵作為主要兵種對抗北方外敵有其必要性,到了漢初,尤其是漢武帝幾名大將訓練的輕裝騎兵(如衛青、霍去病)皆自成方陣,具有獨立的戰鬥力,在著裝方面與步兵區別較大,基本上士兵大多還是足踏麻鞋(將帥纔有馬靴),而馬鞍配備腳蹬這種精良配備,西方要到一千年以後纔知道使用,中國人在這方面簡直先進了一千年。

最近的研究顯示,在商朝的墓葬陪葬品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青銅鏤刻紋路及雕飾,竟然也出現許多騎兵和戰車,這也間接證實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的描述,倘若商朝的軍隊中有部分是騎兵或馬拉戰車,顯示是製式裝備的話,只要多加考據,說不定會找到直接的證據,發現商代高級將領的墓中會出現馬刀、馬車和馬鞍的圖像,而商朝可是西元前七世紀以前的久遠年代啊,只要有歷史學家找到顯著證明,中國文明史有可能勝過西方一千七百多年。

東西方之間的異邦人,從最早的匈奴人西遷開始,將這些偉大的發明傳到歐洲,這種帶軟墊的馬鞍及馬鐙,改變了西方的騎術,這是草原民族的功績,不過由這張圖面看來,可以確定的是,圖畫所說的故事主角,必然發生在西元六世紀以後

為什麼我要寫這麼一大段文字來確定這張圖畫的時間點呢?

St. George這個故事發生得很傳奇,據稱Geroge這個名字源於希臘文的農夫,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西元前一世紀的詩人Virgil(味吉爾,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拉丁文:Publius Vergilius Maro)就寫了一本有關農業的詩《Georgics》(農事詩)。

基督教歷史也說明了這個名字的久遠,最早叫做George的是一個士兵,他在西元四世紀被羅馬皇帝Diocletian處決,然後在西元十三世紀初被封為聖徒;有關St. George的傳說,最多出現在十五世紀的匈牙利,據說四世紀(一千多年前)的時候,當地居民每天要犧牲一個美麗的處女(也有傳說是每天兩隻羔羊)給惡龍,後來處女幾乎死光了,人們便找了信仰堅真的騎士St. George前來,這位騎士用劍殺死了威脅當地居民的那條惡龍,並且解救了一個公主,因此當地人跟著騎士改信了基督。

別忘了,Vlad Dracul這位卓九勒的父親「龍」本尊,事實上算是被政敵政治謀殺,有沒有可能,他的死被連結為一種人民的勝利,並且與St. George的屠龍傳說結合?

或者,人民其實是期待暴虐的「龍之子」Vald Dracula(卓九勒)的死亡, 因此把當年的傳說與卓九勒之死混雜起來,變為一種新的屠龍故事?

St. George傳說是十字軍三次東征的核心,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戰勝邪惡信念,這些為了堅定信念而朝著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幾度攻擊的拜占庭士兵和羅馬公教信仰者,將St. George當作守護神,回憶一下先前我們看過的吸血鬼傳說,一條惡龍每天都要人民犧牲一個美麗的處女當作祭品,而以「龍」為圖騰的Dracul(吸血鬼Vlad Dracula的父親),據稱真的有這種癖好,也沒有任何真誠的信仰,倘若是假借名義來拿不相干的聖徒傳說套用在這上面,也不無可能。

可是,早在十四世紀的英格蘭,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引起英法百年戰爭的傢伙,他的父親是有名的昏君Edward II,此人也是個被妻子和情夫所謀殺的同性戀者,死因是被姦夫和太太找人拿燒紅的烙鐵從肛門刺入,從外表看不出症狀,這跟後來十五世紀喜愛impaling的吸血鬼始作俑者Vlad Dracula又有相同的關聯,英王Edward II是歐陸被人「穿心」行刑的可憐國王,死亡時間早於Vlad Dracula約百年,也可以佐證「穿心魔Vlad Dracula」不必跟土耳其人學,而是「傳承」自歐陸古老的酷刑)就把St. George的傳說加以延伸,並以這位聖徒作為英格蘭人的守護神;或許是宗教信仰的關係,這個名字被英格蘭的王室流行運用,要到了十八世紀的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也讓英國歷史上至此出現了四個叫做George的國王(後來的Mountbatten-Windsor則有另外兩個George國王)。

這是被謀害的Edward II肖像,同性戀者公開性向的悲慘下場就是被impaled(烙鐵穿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英國Leeds找相關史料!

最後一張照片顯示的是我的證明:這是St. George在今日匈牙利境內的古老雕像!

有沒有可能,St. George這位Vlad Dracula的對抗者,其實是反映了當時的歷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醫說文擷字:
2006/09/24 01:56

這個作者花了十年時間寫成一部吸血鬼小說,還有出版社捧,然後藉由出版社的重金與比賽(據說是兩百萬美金,我愛羅119 還有篇文章引述美國出版社如何捧紅作家的大手筆:【美國】吸血鬼暢銷新小說《歷史學家》橫掃歐美)拿下各國排行榜冠軍,因此我查證的同時,也打算把蒐集的資料先貼出來,到時會翻譯為英文轉寄給Elizabeth Kostova的出版社(或許會順便把手邊的英文小說寄過去)。哈!

我承認我對這些出版社的做法和被捧紅的作家很眼紅,別人的成功是成功,我也不想否認自己在查證資料方面的努力,失敗者是永遠不採取任何積極動作的人,就算沒有回音,我也會把這些成果轉給對方瞧瞧。

謝謝您的留言,這更堅定了我的想法。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osy不止是快手而已
2006/09/23 23:59
讀完The Historian, 其實還好而已, 那種"考古"比起妳的實在很"淺薄"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signor_chi:
2006/09/23 10:48

哈哈,我忘了算溫莎王朝那兩個,謝謝你的提醒。

剛剛想起美國開國以來,只有三任總統叫做George(兩個是Bush,一個是美國國父)。


signor_ch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有六個喬治王
2006/09/23 10:36
漢諾威王朝有4個,其中的George III喜愛農事,有農夫國王之稱。不過,他還是以發瘋聞名於世。

溫莎王朝有2個,就是現任女王的父親和祖父。


我的blog【拾夢記--回不去的Brideshead】,或是我與tinal關於Brideshead
Revisited的對話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
2006/09/23 09:20
我寫這篇的意義在於:我不相信歷史可以傳承,也不認為歷史有所謂的「客觀」,寫史的和讀史者都是主觀的,最重要的是,《The historian》這本小說重申了一個重點,那就是《The Da vinci Code》也在描述一個關鍵點,意即「歷史都是勝利者所寫的記錄」,無論是政治上的勝利(如近代史),或者是文學和概念上的勝利(如司馬遷),沒有客觀的歷史,歷史都是主觀的片段記錄。

那麼我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就是「科學驗證及邏輯推理史觀」,一個「歷史學家」和「小說家」的差異就在這裡。

我喜歡從人事物的歷史背景來探討並分析人物的心理,例如我寫音樂家,或者我寫小說,都不是寫情感為主,反而接近於表現出一種哲學概念,這是邏輯學的基底,與「客觀」無涉,應該算是「縱觀」與「論析」。

我不以沒有證據的東西來詮釋這個世界,因為那並沒有意義。

在這裡,或許我並不是在闡述吸血鬼史,也非對這個題材著魔,而是以手邊的資料論證自己的觀點,並且修理那些根本看不懂《歷史學家》中文版的眾多編輯與讀後感參賽者,以及揭露美國出版社校對時也未能修訂的作者錯誤。


葉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後現代的觀點:沒有「絕對客觀的歷史論述」
2006/09/23 08:57

要問有沒有絕對客觀正確的歷史,首先要問有沒有絕對客觀中立的「歷史記述者」,也就是「人能不能絕對客觀」?

如果認為人不可能客觀,每個人都是用「相對」的自我價值去詮釋整個世界,那麼答案就很明顯,歷史不可能是客觀的。

因此,從非主流觀點的歷史論述──他者的論述,是可能的,是詮釋的,也是多元價值蓬勃的象徵,如你所談的吸血鬼史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