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一四專刊 空軍戰神高志航
2011/08/24 12:17:00瀏覽385|回應0|推薦2

八一四專刊 空軍戰神高志航

2011/08/23 12:28
八一四專刊
空軍戰神高志航
列印此則新聞  轉寄此則新聞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惡劣天候下,率領空軍第四大隊健兒,迎戰偷襲筧橋航校的日本軍機,締創了中華民國抗戰初期六比〇的空前勝利。

但高志航並未以此自滿,在抗戰與備戰工作上,積極任事,續創勝利戰績,並為空軍戰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日軍在八月十四日空襲筧橋受挫後,於十五日再派出大批八八式、九四式、九六式機群,突襲筧橋。高志航率機迎戰,盯住兩架龐然大物,一看是雙發動機,高大隊長先瞄準一架九六轟炸機,射出一排子彈,一擊奏效,敵機冒出火花,隨即採空中翻筋斗戰法,迅速對另一架九六式日機開槍,見其發動機應聲冒火時,不料遭日九六式轟炸機尾部射手,發出一排子彈,其中一彈擊中高志航右肩,一時血流如注,但高志航強自鎮靜,用左手和雙腳控制飛機,緩緩降落筧橋機場,戰機著地後自己爬出機艙,並在昏迷前得知僚機頗有斬獲,而二十一中隊李桂丹中隊長亦在空中盤旋保護他降落。

高志航隨即被送至杭州廣濟醫院急救,蔣委員長聞訊後即囑咐好好療養;之後轉往廬山別墅休養時,蔣宋美齡女士親為其換藥,又接來高夫人葉蓉然女士和次女友良、子耀漢前來照料。至九月底,高志航槍傷甫癒,即辭別妻兒,趕赴南京隊部報到,袍澤都欣喜萬分。

蔣委員長即命軍事委員會,將高志航晉升為空軍驅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隊大隊長。

高志航返回南京後,開始思考如何增強戰力,壓制日機。他尋訪幾位資深戰友和優秀機械人員,研究如何減輕霍克三型戰機的負擔,而在不影響飛行和安全狀況下,進行改裝,包括:卸下油箱前的整流罩和下油箱,再取下機翼下方的炸彈架、落地燈,使戰機增加三十英里飛行速度,經報請上級派專家驗證,認為可行,即連夜改裝、試飛,戰機果然矯健宛若游龍。

霍克三型戰機改裝完成後,接獲戰報,有日本飛機靠近。高志航一躍而起,呼喊劉粹剛、鄒賡續、袁葆康等三位戰將,起飛迎戰。

戰機升空卻未見敵機,正感疑惑間,赫然發現兩架日本偵察機,立刻拉轉機頭,利用陽光掩護,在高空實施奇襲,一舉擊落日機,初試鋒芒即見成效。

十月上旬某日,日戰機數批飛過江陰,直撲南京。當日本機群飛過棲霞山上空,我霍克三型機群二十一架,從空中俯衝而下,日機隨即增援,形成六比一之敵眾我寡局面,我空軍健兒以高超戰技纏鬥半小時,致日機飛行員人疲且油料將盡,紛紛脫離戰場;其中一群日機,被高志航緊盯住一架,開槍擊落,但自身亦在激戰後舊傷復發,且油箱殆盡,迫降句容機場時即暈了過去。

國軍主力戰機,因戰損而日漸消耗,不堪負荷防空任務,只好向蘇聯採購戰機應急,高志航大隊長率姜廣仁等飛行員,赴蘭州接受新戰機訓練後,亟欲投入南京戰場。但天候惡劣,始終難以通過六盤山,好不容易飛到西安加油,起飛後天候又不佳,而降落周家口待命,等到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天氣轉晴,高志航指揮同袍進入機場,正待起飛,未料空襲警報大響,日重轟炸機九架,飛臨上空,高大隊長高喊:「快起飛!快起飛!」我軍飛行員奮力奔向停機坪登機,蘇聯飛行員則四散躲到掩體。

高志航亟欲緊急起飛迎敵作戰,機械長也拚命攀住螺旋槳「盤車」,另有于覺生冒險加油,但新購的蘇聯新機,竟然發不動。眼看敵機臨空,姜廣仁、馮漢卿等隊員大喊:「大隊長快躲一下!」豈料高大隊長厲聲應道:「這是作戰,再喊槍斃你!」隨即遭日轟炸機凌空投彈,大隊長座機起火,高志航被震出左翼後方,濺了一身機油,著火燃燒,地勤人員冒死搶救,高志航仍因傷重為國捐驅,時年僅三十歲。

高志航的英魂,成為中華民國空軍精神,亙抗戰全程,如戰神般的引領著飛行健兒,繼續英勇對日抗戰,直到勝利為止 。

八一四空戰勝利迄今七十四週年,始終為國人津津樂道,而高志航大隊長成仁前高聲呼喊「快起飛!快起飛!」的情景,同樣映照國人腦海,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相片:國防部史編室、陳邦夔 彙編:本刊編輯部)

高志航初任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時的英姿。
 

********************************************************************************************

八一四專刊

聖戰光芒耀古今
列印此則新聞  轉寄此則新聞
 

【作者速寫】吳東權先生,民國三十九年考上政戰學校,六十年退伍。著作等身,曾獲頒國軍文藝金像獎等獎項,現任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日本九六轟炸機空襲筧橋航校,企圖一舉摧毀我國空軍搖籃,反被高志航大隊長率領四大隊的空軍健兒,從南昌趕到予以迎頭痛擊,首開紀錄,創下我國空軍六比〇的輝煌勝績,政府遂將這天訂為「空軍勝利紀念日」,歷年來前輩多有撰文詳加描述,但仍有些史料遺珠,覺得不吐不快。

抗戰軍興,空軍最高統帥是航空委員會主委周至柔將軍,而杭州、上海、蘇州地區空軍指揮官是筧橋中央航校的副校長蔣堅忍將軍,校長是蔣委員長中正兼任。

二十六年八月五日早晨,蔣堅忍將軍突然接到一封密函,署名「劉玉成」:

堅忍處長暨空軍全體將士鈞鑒:

據確實(情報)日軍探知我國決心應戰,(日軍)現決定先發制人,其決定之大概方針如次:

一、先轟炸中國之重要城市,即對南京、漢口、濟南施行轟炸。

二、轟毀中國之飛機場、儲油池、彈藥庫及飛機。

三、佔領上海公共租界,制中國經濟之死命。(因日本相信英美二國,決不致因上海租界問題與日開戰。)

玆特奉達,請特別注意,預為防範,勿等閒以謠言視之。即頌

勛安  劉玉成謹上 八、三

這封信發自北平天津淪陷後的第三天,當時日軍正在北方佈署,宣稱要「三月亡華」,蔣堅忍對密函自然極為重視,寧可信其真,一面密報中央,一面連夜召開緊急戰情會報,決定在一周內疏散航校教練機、器材、油庫、重要教育設施,跑道頭增設高射砲,並請駐南昌機場四大隊飛機移駐筧橋,以保護航校。

湊巧八月上旬浙杭一帶雷雨交加,四大隊戰機延至十四日才趕赴筧橋,航校已經疏散一空,不過四大隊的機群剛剛降落加油,就傳來空襲警報,有些飛機還沒有添滿油箱,就緊急起飛迎戰日機,憑著高昂戰志,誓死決心,一舉擊垮來襲日機。

劉玉成的密函情報果然不差,使得航校方面及早防範,不但締造勝利戰果,而且減少損失。

蔣堅忍亟想訪查劉玉成其人,暗中懸賞尋覓,始終杳如黃鶴,一直到抗戰勝利,仍未出面。據提供該件密函給筆者抄寫的空軍前輩李才將軍分析:劉玉成很可能是臥底在日本軍部的旅日華僑,所以不便現身。

筧橋航校精神堡壘題有「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如圖)多麼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今逢空軍勝利紀念日,身為晚輩的我們,憶往撫今,感慨奮發、敬佩不已!

*******************************************************************************************

八一四專刊

繼志承烈 永念忠勇
列印此則新聞  轉寄此則新聞
 

【作者速寫】陳邦夔先生,民國二十七年入伍,三十四年考入復興關中央訓練團新聞班,畢業後分發空軍。服役三十餘年,轉電視臺服務至八十年退休。



驍勇善戰的高志航大隊長,剛毅氣概和超級強烈愛國心,締造我國抗日空戰的空前勝果,亦成就了他為國捐軀的一世英名。高志航治軍風範,也樹立第四大隊鋼鐵般的紀律。

高志航成仁後,遺有高堂父母高煥章、李春英,妻葉蓉然、長女麗良、次女友良和公子耀漢。政府遷臺後,迎養高志航母親在嘉義地區眷村,和我家只一牆之隔,政府部門與空軍官兵的服務照顧自不待言。

民國四十八年春,司徒福將軍擔任空軍第四聯隊長,我調任聯隊政戰部副主任,駐防嘉義機場,前後兩任聯隊長司徒福、金安一,副聯隊長鄭松亭、徐華江,都是當年與高志航併肩作戰的老戰友;中級幹部如大隊長周石麟,曾是當年帶飛雷虎小組的第一任隊長,還有陳燊齡、董啟恒、關振民、林文禮、榮承恩、歐陽漪棻,都是身經百戰,橫跨抗戰、戡亂期間的強將。有幸共事,真是與有榮焉!

不久,我奉調東港空軍幼年學校政戰部主任,兼至公中學(前空軍子弟中學)校長,高烈士之子高耀漢即在此就學,平生能得忠烈之後而教之,有空軍後起之秀可交棒,人生至樂也!

嘉義志開大樓,原是空軍第四大隊隊部,除供飛行官行政、作息,另一半空間由大隊長周石麟設計一座「志航廳」,具多項功能,無論小型聚會、接待外賓,或為空勤餐廳、舉辦舞會皆可,而成為飛行員特有的聚會場所,也是第四(志航)大隊的活動中心。

高耀漢自空軍粹剛小學升上至公中學,四十年投考空軍官校,因耳疾致體檢未過,重考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後擔任臺灣新生報記者,退休後投身公益事業,並從事兩岸三地高志航紀念活動。近來其故鄉吉林以高志航忠烈事蹟為主題,拍成電視劇《遠去的飛鷹》三十集彰其功,耀漢奔走於影視界,盼能如當年《筧橋英烈傳》,重現空軍堅苦抗日史實,顯揚英雄烈士功勳。

高耀漢目前又受黃埔四海同心會會長羅文山先生之請,擔任副會長,寄予重任,以光大乃父高志航將軍忠勇遺風。

******************************************************************************************

八一四專刊

細說筧橋
列印此則新聞 轉寄此則新聞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揭開對日抗戰的序曲。同年八月十四日,日本航空隊進襲杭州及廣德機場,我第四大隊空軍健兒在杭州筧橋上空首開紀錄,創下六比零的輝煌戰果。

從此八年抗戰史上最有名的「八一四筧橋空戰」歷史地位,於焉確立,也是國民政府制定「空軍節」(四十四年更名為「空軍勝利紀念日」)的由來,而第四大隊也稱為「志航大隊」,當時的高志航大隊長更贏得「空軍戰神」的美譽。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奠都南京,成立航空處;民國十八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南京附設航空班,是為中央空軍教育的濫觴;民國二十年,航空班遷至杭州筧橋,改組為軍政部航空學校,民國二十一年,正式擴建為中央航空學校,在抗戰期間,為我國培育出許多優秀的飛行健兒。

筧橋,位於浙江杭縣東北十里外,宋代咸淳年間開發,在鎮邊走馬塘築橋,後來滬杭甬鐵路在此設站。民國二十一年,政府撥款徵收筧橋附近的「高級蠶桑學校」原址,成立中央航空學校,校旁設有游泳池及空軍宿舍,分為甲、乙、丙三類建坪,紅瓦白牆,名曰「醒村」,含有「睡獅已醒」之意,原先只是擁有一條小街和兩百餘農戶的筧橋小鎮,因八一四空戰,以及政府成立中央航空學校,乃成享譽中外的抗戰聖地。

筧橋航校光耀古今,這個「筧」字,原是劈開竹子見白的意思。在古代,農人為了將山中溪水引進稻田灌溉,除了挖掘溝圳導水之外,還有就是利用粗竹,劈成兩半,將其中竹節削掉,然後一根銜接一根,順著山勢,或依附路旁,或以支柱架空,橫越溪壑,從水源地導水,沿著竹管一節流向一節,迂迴曲折,直抵水田。別看導流的水勢不大,但潺潺細流,夜以繼日,仍可灌溉許多稻田,還引水入廚,盛入水缸,作洗滌飲用之「自來水」。

當年杭州城外流水人家,幾乎都用這種竹節引水的方法取得水源,供應耕作和生活所需,因之名曰「筧橋」。

前賢的詩詞,也有「筧水」之句,如陸游的「溪煙漠漠奕棋軒,筧水潺潺種藥園。」還有白居易的《石函記》也說:「錢壙源北有石函,南有筧,放水溉田。」可見唐宋之際,當地居民已知劈開竹管,架設筧橋引水灌溉農田!

筧橋小鎮名稱富有詩意,而且史載:「筧橋,漢孝子丁蘭宅此。」原來當地出了大孝子丁蘭「刻木事親」,為二十四孝之一。

筧橋,自古至今 ,即令人發思古幽情,及至近代,他的英烈,更加彰顯其爍耀千古的不凡!

(彙編:本刊編輯部)

http://tw.myblog.yahoo.com/rose_2132006/article?mid=29290&prev=-1&next=29288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5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