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德與倫理淺析
2008/09/01 17:24:14瀏覽21713|回應0|推薦2

道德和倫理不同,釐清了兩者間相對又相依的關係,道德教育纔有可能抓到核心。

倫理是就社會存在的需要而對角色責任的要求。一般講五倫乃至現代人加上的第六倫第七倫等;現今任何規範角色責任的法令或約定俗成的規矩也都可以視為廣義倫理的一部份。倫理是屬於社會從外部加諸於一個人的各種規範約制力量,也是社會得以維持和繁延的關鍵因素。

道德則是對獨立人格的成人條件而說;是屬於個人內在自發的人格能力和特質;更精確地說道德是與人的自覺能力所自主的行為有關。由於人的行為是表現在社會或群體中,因此,道德表現常和倫理行為相隨相稱。具高度道德人格能力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充分尊重和體現自己的角色責任,於公義和私情衝突時多能以成全高標準的角色責任,而暫時放下私情。久而久之,道德行為和遵守倫理便成了聯想的等號;但兩者本質上的差異還是需要分辨的。

沒有道德自覺能力,祇會依循傳統社會倫理的人,從某個角度看是社會穩定的力量,但也可能是社會進步或進化的拌腳石。反之具高度道德自覺人格能力的人,常有可能是一個社會進化的改革力量;有時他們會為了一般社會民眾尚無法看到的公義,而挑戰原有的倫理規範;從舊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們可能是離經叛道者,(蘇格拉底被賜死、耶蘇被釘死、秋僅因革命而亡…)但從道德行為的位格,他們是有德者,是開創新局的精英。沒有道德能力且又不遵守倫理規範的人則是社會的寄生蟲。

不懂道德的人纔會把道德看成迂腐的陳腔爛調,殊不知,道德力量是社會進化的真正動力。(科技知識的運用,祇能強化社會的手腳,道德力量的提昇纔有可能認社會的大腦或文化產生進化)。理性知識和科技的力量再大,最多就是套裝運用軟體,如果個人的道德力量沒有甦醒,則人就祇是社會機器的角色零件。有人以為靠手段爭取到社會的高位(權或錢)就可以能為支配者而擺脫被支配的角色;其實他這個觀念,仍是社會政治經濟理論的受支配者,這樣的人並沒有真正自由,光這樣他還不是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人格的自覺的話),而祇是高明的角色勝利者。群居動物中的首領不也是如此?

道德和倫理的不同點可以歸納如下︰

一.道德是個人存在的位格中有關自覺的特質;倫理則是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角色規範。

二.道德不具有強制的規範作用,倫理則有規範的力量。

三.道德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人格素質的能力,倫理則是一種倫理意識感知的對象。

四.道德的作用使人心靈自由開放,倫理的作用使人生活安份。

五.道德是完全自發自主的,倫理是被規約期待的。

六.道德的位格對於時間空間是不變量;倫理則受到時間空間文化的條件限制。

七.道德沒有具體內容表現,倫理則有具體的內容表現。

八.道德的成長是靠啟發而自覺,倫理意識的發展是靠經驗和教育。

九.道德是以人格主體為標的,倫理則是以社會行為為標的。

十.道德表現是超我或無我,倫理的要求是大我。

十一.道德行為包含倫理(某一層次的社會倫理),倫理行為不一定包含道德(有道德意義)。

十二.道德是社會改革的動力,倫理則是社會維持的力量。

依於以上道德與倫理的不同,道德教育和倫理教育的方法和內容應該不同;看官以為如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faiminsun&aid=218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