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06 08:19:37瀏覽277|回應0|推薦2 | |
"病入膏肓"是朗朗上口的成語, 這是只病情已經進入心肺之間的狹小之地, 藥物無法到達. 由內而發的膏肓痛確實不多, ㄧ般而言, "痛入膏肓"卻常會出現, 上背部肌筋膜發炎是正確的解讀, 通常與久坐、姿勢不良、疲勞,壓力有關. 傳統中醫治療背部肌筋膜發炎疼痛還可以透過針灸崑崙等遠端穴位的方式,另有中醫師建議配合處方藥葛根湯等方劑加減對鬆弛肌肉也有幫助。 膏肓痛患者初期由肩頸僵硬不適開始,也就是肩膀過度的緊繃或聳起造成。接著附著在肩胛骨附近的肌肉,尤其是肩胛骨內側的肌肉開始出現疼痛,有些患者觸摸會發現有條索狀的結節產生。等到更久時間,疼痛就會牽連到胸前,甚至胸口疼痛感會更甚於背後。 比較麻煩之處是自己摸不到膏肓穴, 無法直接按摩治療. 這時候物理治療就可以用上手. 通常以擴胸和縮胸的動作來帶動膏肓活動, 還真會有效果, 可以消除膏肓痛, 不用太擔心無可救藥. 病入膏肓的典故出自於左傳, 發生在春秋時代晉景公的身上, 景公病重, 派人到秦國尋求良醫, 於是秦桓公派遣醫生緩去晉國為景公治病. 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病入膏肓」這句成語,用來指人病情已到無藥可救的地步,或比喻事情的發展,已嚴重到無法挽救的程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