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7 01:28:58瀏覽1328|回應0|推薦13 | |
小記閉關唸書,可能唸到有點腦震盪,最近看到原文書,竟有想吐的感覺。病入膏肓,看來不是吃點好料就可解決,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便成了小記書本地獄中的最後救贖。 今晚曲目都是小記所愛。林姆思基─高沙可夫的「白雪姑娘」組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獨奏家:布魯尼Alexey M. Bruni),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非常俄羅斯的夜晚,但又不是太現代、太狂亂,正好適合小記目前的狀況。 說起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雖然今年還不滿二十歲,但在普雷特涅夫的領導下,已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演奏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打破了卡拉揚、阿巴多、貝姆或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正統德奧」所樹立的藩籬或典範,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給愛樂者全新的感受。 先說下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這首曲子小記覺得並不容易表現,旋律雖然優美而強烈,但整體結構頗為複雜,若各聲部間配置不當,很容易就變成災難,許多廉價CD,就是因此被小記束之高閣。 普雷特涅夫的詮釋非常精采,雖然感情豐富,但卻不讓人覺得肥膩或濫情,把拉赫曼尼諾夫在一九○七年時那種略帶憂鬱、卻又躊躇滿志的氣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尤其第三樂章慢板,簡直渾然天成,不只小記聽得目瞪口呆,旁邊坐的某位陳姓鋼琴才子也聽得手舞足蹈。這就是普雷特涅夫的魔法。 上半場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一直以來都是小記的最愛。國中剛開始有零用錢,有一陣子酷愛買D大調的音樂:除了貝多芬、布拉姆斯、帕格尼尼與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外,還有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莫札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等。為什麼都是D大調啊?小記至今也不解。可能當時唸書也唸得腦震盪吧? 那時有一卷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現在已忘了是誰的版本,小記超愛那卷錄音帶!尤其是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每次聽完還要倒回去聽,最後聽到整個錄音帶都變質不能聽了。這傻孩子... 因此小記對這首曲子是很挑剔的,尤其聽過歐依史特拉夫(David Oistrakh)與海菲茲(Jascha Heifetz)的錄音之後,更感覺後人應該很難超越。不過,說布魯尼承續俄系兩老的精神,處理每個小節都非常細膩,好像所有音符都他不願含糊帶過,一定要非常嚴謹精確才行。 整體而言,小記覺得恰到好處,配上普雷特涅夫與俄羅斯管弦樂團,就像是一碗濃淡適宜、軟硬適中的蘇州煨麵,再多一點高湯或再多一些火候,可能就要走味了。 不過,小記還是要雞蛋裡挑骨頭一下。第一樂章中段以後,布魯尼某些Solo的低音部分似乎不是很準,有點突兀;所幸中間有個空檔,布魯尼趕緊把琴別向後方調音,後來就好多了。(耳朵有沒有這麼神啊?)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