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0/04 17:28:32瀏覽1908|回應1|推薦25 | |
學校開學了! 看到大一新生洋溢著幸福快樂的表情踏進校園, 我迫不及待想要提醒他們很多事情. 雖然我剛進大學時從來沒有認真聽過老人們的建議, 但是我還是要說, 只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樣浪費太多青春才看清楚生命真正的價值. 我的建議很簡單, 就是一定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在小時候就很清楚自己的興趣, 但是隨著年紀增長, 我們越來越會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放棄自己的方向, 最明顯的就是大學入學考試的分數往往決定能夠讀什麼科系, 所以為了要讓家人朋友覺得自己傑出, 很多人都避免去唸分數很低就可以進去的科系, 這樣的考量就完全忽略自己的興趣為何. 我本身就犯了這個大錯, 本來高中時我一心一意想讀昆蟲系, 聯考之後如願以償的可以進去, 但是我才發現這是那個學校第三類組分數需求最低的幾個科系, 而且根本不需要物理的成績 (但是我物理有考得很好), 所以最後我選擇分數較高的心理系. 當時我很滿意自己的決定, 但是現在我毫無疑問這個決定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我可以了解為何大家都想讀熱門科系, 因為畢業後有出路, 但是也要想如果這個熱門的專業不是我們有興趣的, 以後的人生每天要花許多時間在不感興趣的工作上不是很難過嗎? 如果工作上缺乏全力以赴的熱情, 那麼又能夠達到多少成就呢? 何況熱門科系不是永遠都熱門, 過去最熱門的物理系現在輸給電機和資訊等工程科系, 現在有些工程科系也漸漸不如以往熱門了. 更嚴重的是這種錯誤的價值觀讓人生像無底洞般永遠無法滿足, 像是我讀心理系之後卻又發現精神科醫生比心理師更吃香而感到難過, 因為當時我追求的只是外在的虛榮不是內心真正的興趣, 這種虛榮感並不穩定, 很可能哪一天遇到某個人相比之下遜色了就沒有了! 如果一個人只追求外在的虛榮, 即使再辛苦努力也依然感到失落, 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 才不會隨著外在的變化而跟著改變, 而能夠在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中感受到平和穩定的喜悅. 有人會問我如果自己的興趣是非常沒有出路, 像是藝術或哲學, 難道也要不顧一切去追求嗎? 現在大學都可以修輔系和雙學位, 如果真的不放心就多修一個科系給自己保障, 通常就是多讀一年而已. 其實我也很鼓勵大家都去修個輔系或雙學位, 因為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相當需要能夠整合不同專業的人才. 除了專業領域, 人生中還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了解自己的方向, 像是談戀愛時也只有了解自己才知道怎麼找到能夠彼此廝守到老的合適結婚對象, 而不會浪費大半人生在為錯誤的人付出. 交朋友也是一樣, 在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才能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會一個合作計畫結束後就再也不相往來. 而且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時都是最認真的, 表現的是自己最美也最酷的一面, 親和力也自然跟著大增, 友情和愛情當然也會跟著順利! 但是要如何了解自己想要的夢想? 以下就列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讓大家可以照個我的建議去做: (1) 多去課堂聽課 大學裡最重要的資源就是講課的教授! 只有足夠的知識才能了解自己, 而這些教授正好個個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 就是我們取得知識最好的管道. 所以已經註冊的課程一定要去上課, 其他時間如果很無聊, 都可以去課表找自己喜歡的課程旁聽, 大學的學費主要就在上課, 既然都繳錢了就應該好好運用才不會浪費! 千萬不要翹課, 讓我再強調一次, 翹課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除了浪費學費之外也浪費自己的生命, 因為上課是吸收知識最有效率的方式, 如果自己讀書恐怕要花十倍的時間才能學到同等的東西, 我後來才發現只要上課用心聽講, 回家很快就能把書看完, 然後考試前也不需花很多時間做準備, 反而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而翹課的同學雖然在翹課時覺得很輕鬆, 但是到了考試前就相當痛苦了! 在這種痛苦情況下學習就更難了解自己的方向. 開始上課之後, 很多人都會發現所選擇的科系和自己所想像的差異很大, 還好在大學要轉系通常比直接考進該科系容易, 但是只有多上各種不同領域提供的課程, 我們才會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 如果想要換科系也可儘早更換而不致於耽誤太多時間. (2) 參加兩個社團 光是上課還不夠, 很多事情必須自己真的去做才能夠了解, 而社團正好提供這樣的機會. 我認為所有大學生都應該參加兩種社團: 第一是單純才藝和專業取向的社團像是做蛋糕或是學音樂, 藝術, 爬山, 運動等, 從這裡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嗜好, 甚至還有助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領域, 像是本來很少接觸大自然的人, 也許參加登山社之後, 才發現自己對山上的動植物有很大的興趣而轉到生物系. 即使在社團學到的只是普通的才藝, 這些嗜好對調劑身心和舒解壓力還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第二是必須與特定族群接觸的服務性社團, 像是慈幼社, 山地和農村服務等(也可以是比較激進的勞工社或女研社等),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整個社會的一環, 要認識自己就一定要認識和自己相互依存的社會, 所以除了周遭的同學之外還需要了解其他不同背景的人, 才能對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定位有真正清楚的認識, 尤其大學生通常都出身於中上階層, 更有必要藉由參與服務性社團了解處於基層的人民. 小時候沒有人想當剝削勞工的老闆或是無視民間疾苦的官員, 但是如果我們不努力去了解整個社會, 就會不經意把比自己弱勢的階層次級化而讓自己變成小時候很討厭的那些人, 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不了解自己所造成的人格扭曲, 只有藉著社團活動和弱勢者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 才能夠在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 不管參加哪個社團, 參加之後就一定要參加所有的聚會, 不要只去一兩次就因為要考試等藉口而不再參加, 因為只有長期參與才能真正了解社團活動帶給自己的意義. (3) 不要只看表面 到了大學之後, 在一個新奇又陌生的環境之下, 我們會覺得每個人都比我們厲害很多, 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失去自信, 因為正好這是一個機會, 讓我們了解把生命的價值放在和別人競爭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 其實隱藏著許多無奈, 一個抽菸看起來很帥的學長, 可能苦惱著想戒菸卻一點都戒不掉, 一個酒量很好的同學, 也許已經因為飲酒過量而出現身體健康上的危機了, 本來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 只是大家總是只想展現好的那一面, 所以如果我們看起來沒有別人漂亮, 口才比別人差也不用太在意了! 身邊的人只是提供我們了解自己的參考, 我們學習她們的優點, 避開她們的錯誤, 而不需要讓她們影響我們的未來方向, 因為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自己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4) 多聽不同意見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全對或全錯, 只有多聽不同的意見才能全面了解一件事, 包括自己所要追求的夢想. 尤其在台灣一定要了解這裡是個有民主形式但還缺乏民主內涵的國家, 過去的威權體制至今仍然掌握大多的社會資源, 因此許多媒體資訊都充滿偏見, 所以電視節目和新聞的內容不要全盤吸收, 應該比較來自不同立場的消息, 尤其是沒有藍綠立場的外國媒體資訊, 等到聽取更方意見之後再下定論. 另外也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意見也有主觀成分, 因為每個人受到自己的成長背景與個性等的影響之下都擁有不是理性可以詮釋的主觀信仰, 因此當遇見和我們意見不同的人也應該予以包容, 不需要因為統獨藍綠或宗教立場不同而爭執不休, 用這樣寬容的心態才能夠設身處地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 然後取得更多知識去了解自己.
趙詠華 趁著心還能飛 MV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