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18 04:48:56瀏覽1405|回應1|推薦66 | |
這篇抽空敲好的就先貼上來唄.....
----- 偶素分隔線 之 故事開始 -----
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的永清縣(註),位於房州州治房陵縣東一百二十里處。這處山城可能因戰火之故城牆毀損殘破,整座縣城瀰漫著一股蕭條氣息。
唐朝、唐穆宗李恆時,有一位來自京城長安、姓孫的人被派任到永清縣擔任縣令。一年後,孫縣令的弟弟來此探望兄長(註),猛然見到永清如此零落荒蕪的光景(註),不免也為兄長擔憂不已。
孫弟空閒(註)時便在縣境內四處遊覽,所見大多都是荊棘處處的荒廢景象。偶然間,孫弟見到一座雖然看似有些微荒廢,但建築還算雄偉堅固(註)的古廟,廟中擺設了許多尊泥塑的神像,其中有一尊安放在主位之上的神像,兩旁有三尊婦女模樣的塑像陪侍在側,因為門上沒有牌匾(註)或是其他標記,也就無法得知這尊主神的姓氏與來歷。好奇的孫弟就詢問縣內的小吏這座廟的來歷,小吏雖是土生土長的永清人,卻也只知道廟中供奉的是「永清大王」而已。孫弟四處打聽了許久,也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喪氣。於是孫弟回到古廟,在牆上題寫了詩詞以表達自己感嘆之意。
過了一會兒,孫弟只覺得昏沉疲憊,就靠在廟牆下打起了瞌睡,並做了一個夢。夢中那古廟的主神對孫弟說:
「我的名聲與事跡已經被埋沒許久,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因而我煩惱得想要親自向大家述說,卻又擔心被人們當作妖邪作祟而已(註)。今日見你這後生小輩如此真誠的發問,我就好好的對你說說,也能藉此機會抒發(註)我累積多年的憤恨之情。
我本是毗陵縣(註)人,祖父(註)子隱為大將軍,也曾留名青史,於《吳書》之中有他的傳記。祖父因為誅除了南山上的猛虎,斬殺了長橋下的蛟龍,為民除了二害,因而陰功昭著(註)。也因此,我向來也擁有雄心壯志,希望能如祖父般立下經世濟民的功勳。
我的名字是廓浦(周廓浦),因為在金(今陝西省安康市)、商(今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均(已淹沒於今丹江口水庫水下)、房四個州郡之內曾有(註)有猛獸出沒(註)殘害百姓,導至漁夫不敢開船航行、樵夫不敢上山打柴,水路、陸路的交通都因而中斷。我承蒙上帝任命要誅除這些危害人命的猛獸,數年之內勦滅殺掉的猛虎不計其數,人民的生命財產頓時得以安全無憂(註)。
惡虎們的首領盤據在荊州的西城郡(約在相當今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至漢水流域間),牠的個子非常巨大(註),行動特別的敏捷,一身的白色皮毛猶如有著花紋的白色絲織品。額頭上有個圓鏡,能散發出閃爍的光彩。這頭大白虎殘害人的數量最多,因此連同牠那些害人的同類們都被我誅殺了。當地的居民感念我的恩德,就為我建立了祠廟以祭祀我。凡自襄水、漢水以北,至藍田關(註)以南之間的地區,包括這座廟在內,有三十多個供奉了我的神像的廟宇,都是我休息的地方。
雖然百姓們年年供奉祭祀,使我的香火連綿不斷,但卻因為民間的誤傳,多將誅殺白虎的我當作了白虎神,這真是錯誤到極點了!幸虧有你這般的君子前來探訪詢問,讓我有機會告訴你這廟的來歷與典故,希望你能願為我將真實的歷史昭告信眾,以糾正那錯誤的傳說。」
後來,孫弟就將廟神周廓浦所說的內容轉達給在襄州(註)擔任幕僚朋友,又寫了一篇相關內容的文章,委請工匠刻寫在木板上,放在(註)永清縣的那座古廟中。又過了許多年,因為灰塵侵蝕、雨水浸泡,木板上的文字都快要看不清楚了。直到唐朝、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壬申年),襄州採訪使(註)麾下的判官王士澄奉命監督審核地方節度使的工作內容(註),來到永清縣這座古廟,看過這木板上的內容後感到十分的神異,又擔心因為這塊板子毀損後真相又會被誤傳,就雇工將板上的內容刻寫在石碑上,豎立在廟門旁。因此《祀典(記載祭祀的典籍)》中記載著:
「捍大災、禦大患,功及於民者,世世祀之。周君紹厥父之勇,膺上帝之命,四郡之境,豐祠相接,其惠人也博矣,其受享也宜。然甿俗莫知,謬以為白虎之廟,非孫生之賦詠,激發廓浦之幽靈感通,神功不彰,邪正莫辨矣!」
大意是:阻擋大災難、抵禦大禍害,立下的功勳能惠及百姓的人,世世代代都會受到百姓感恩祭祀。周君(周廓浦)繼承了他的父親(註)的勇猛,因被上帝任命而護佑了四個郡的安康,也使得祭祀他的高大祠堂一座接著一座,這也是因為他付出了廣大的恩澤,享用這樣的待遇也是應該的。然而因為百姓們不知緣由(註),誤以為這是祭祀白虎神的廟宇,若非那位姓孫的書生的題詩,激發了廟神周廓浦的神靈與他交流,不然的話廟神周廓浦的功勞無法得以彰顯,百姓們也不能分辨對錯了!
之後,看過碑文內容的人這才明白而且認識了這座真正的主人周廓浦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永清縣」,治所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西北、南河南岸。
註:「寧省」,探望年長的親屬。
註:「牢落」,形容稀疏零落荒蕪的樣子。
註:「暇日」,閒暇、空閒的日子。
註:原文此處的「歸然」,辭義待查。疑似「巋然(巋音虧)」的筆誤,待確認。 「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像高山一樣挺立著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註:「門牓」,「牓」音「榜」,同「門榜」,門前張掛的牌匾。
註:「祆怪」,反常、怪異的事物、現象。
註:「攄」,音「書」,抒發、發表。
註:毗陵,縣名。漢置,晉改為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註:「大父」,祖父、爺爺。
註:即指「除三害」的周處,字子隱,。見《小小說 – 除三害勵改彰名〈上〉、〈中〉、〈下〉》。
註:「甞」,古音義同「嘗」。
註:「鷙獸」,「鷙」音「至」,猛獸。
註:「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也指人民,或指生命財產。
註:「偉博」,巨大、宏偉博大。
註:「藍關」,藍田關的簡稱,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為古都長安、咸陽東南的門戶。秦統一天下之時,此關因面臨嶢山得名嶢關。北周時改名青泥關。隋代改名藍田關並沿用至今。
註:「寘」,音義同「置」。
註:「襄中」,應是指曾稱襄州的湖北省襄陽市,待確認。
註:「觀風」,採訪使的別稱。《續事始》曰:「唐至德初,改採訪使為觀風,始置判官二人、支使二人、推官一人也。」
註:「支郡」,漢代指諸侯國的屬郡。唐末、五代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
註:「厥父」,其父親、他的父親。但前文用的是「大父(祖父)」,應是原作者筆誤導致。
註:「甿俗」,「甿」音「蒙」,民俗;風尚。
改編自 《錄異記》
原文:
《錄異記》.卷四.鬼神.永清大王
房州永清縣,去郡東百二十里,山邑殘毀,城郭蕭條。穆宗時,有孫令自京之任。逾年,其弟寧省,乍睹牢落,不勝其憂。暇日周覽四隅,無非榛棘,見荒廟歸然,土偶羅列,一神當座,三婦侍側,無門牓標記,莫知誰氏。訪之邑吏,但云「永清大王」而已。令弟徙倚久之,莫雪其悶,賦詩于壁,以詰以嘆。頃之,昏然成寐,與神相接。神謂之曰: 「我名跡不顯久矣,鬱然欲自述其由,恐為祆怪。今吾子致問,得申素誠,以攄積年之憤。 我毗陵人也,大父子隱為大將軍,吳書有傳。將軍誅南山之虎,斬長橋蛟龍,與民除害,陰功昭著。余素有壯志,以功佐時。余名字廓浦,為上帝所命,於金商均房四郡之內,甞有鷙獸,暴害於人,漁樵不通,道途斷絕。余數年之內勦戮猛虎不可勝數,生聚頓安。虎之首帥在西城郡,其形偉博,便捷異常,身如白錦,額有圓鏡,光彩閃爍,害人最多,余亦誅之,殄滅其類。居人懷恩,為余立廟。自襄漢之北,藍關之南,肖形構宇三十餘處。及此廟貌,皆余憩息之所也。 歲祀綿遠,俗傳多誤以余祠為白虎神廟,謬之甚矣!幸君子訪問,得敘首末,願為顯示,以正其非。」 他日令弟話於襄中賓幕,編述書版寘于廟中,塵侵雨漬,文字將滅。大中壬申歲,襄州觀風判官王士澄督審支郡,覽而異之,恐板木銷訛,乃刻石于廟。故祀典曰: 「捍大災、禦大患,功及於民者,世世祀之。周君紹厥父之勇,膺上帝之命,四郡之境,豐祠相接,其惠人也博矣,其受享也宜。然甿俗莫知,謬以為白虎之廟,非孫生之賦詠,激發廓浦之幽靈感通,神功不彰,邪正莫辨矣!」 後之覽者審而識之。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