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30 04:46:23瀏覽320|回應0|推薦40 | |
唐朝時,只要是前往鄱陽郡餘干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註)當縣令的人,往往到任幾日後就死了。之後便再無人願意前往就職,連縣衙都因此荒廢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有一個讀書人某甲雖然金榜題名,卻因為家境貧窮無法送禮打點,就被吏部分發到餘干縣當縣令。某甲雖然也聽聞餘干縣的怪事,也只能騎驢看唱本,走一步算一步的上任去了。
某甲抵達餘干縣後,衙役們為了縣令的人身安全,敦請某甲先住到另外的臨時公署。某甲雖從善如流,但仍吩咐下去將原本的衙門內外重新整理,剷除荊棘雜草、修葺圍牆屋宇。數日後,工程完成,某甲便搬回衙門,只不過衙役們仍不敢在此過夜值班,某甲也不勉強眾人,獨自一人待在廳堂,點亮了許多燈獨等著親眼看看會遇到什麼樣的怪事發生。
二更剛過,有一個東西,外形像是個能盛裝三斗米的白色袋子,一蹦一跳的來到某甲的座牀前,然後一鼓作氣的直接跳到了桌面上。某甲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樣子,慢慢的伸出手碰觸它(註),果然是一個裝滿水的皮囊(註)。就對它說:
「幫我將一盞燈搬到西南角處。」
話剛說完,一盞燈就已經被放在西南牆角處。某甲又對它說:
「你可為幫我按摩。」
皮囊就扭轉著身子爬到了某甲的身上扭來扭去的按壓著,某甲頓時感到十分舒服,某甲又開玩笑般的對它說:
「你能讓我的座牀漂浮起來並停留在空中嗎?」
僅一會兒,某甲連人帶床就已經飄浮在空中。之後只要是從某甲口中說出的要求,結果沒有一件不讓某甲滿意的。直到第一聲雞鳴響起、天色將亮,那個皮囊才轉身一蹦一跳的離去。某甲循著皮囊蹦跳的蹤跡尋去,直到官舍內的池塘邊痕跡才消失。
天亮後,某甲再次前往池邊痕跡消失處仔細查探,發現一個小洞口,模樣像是螞蟻洞。某甲就找來工具試著挖掘,沿著小洞挖了一丈左右,小洞突然變大成直徑三尺多的大洞,而且裡面深不可測。此時才有衙役們紛紛探頭探腦的進來查看,見某甲居然安然無恙都很驚喜,私下都認為某甲應該是個有福德之人,才會使鬼怪都避讓著不敢害他。
某甲見衙役們都來了,就吩咐他們準備了許多個鼎、鑊(大鍋)以及柴薪,就地汲取池子中的水,燒了許多熱湯,然後接連不斷的灌入大洞之中,那大洞裡面似乎真的很大,灌了有一百餘斛的熱水還未見有水溢出。但聽見洞穴中傳出如雷鳴般的聲響,連大地都為之震動了。某甲又吩咐繼續灌熱水,再灌了一百斛後,大地才平靜了下來,洞中也不再有任何聲音。隨後某甲領著衙役們一起合力挖掘,深挖數丈,挖到了一條大蛇,長有一百餘尺,旁邊還有多到數不清的小蛇,都已經死在這洞穴中了。某甲將大蛇取了出來作成蛇肉乾,分給縣民們一同享用。此後餘干縣縣衙便平平安安的,再也沒有縣令無故死在任上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網路版原文為「餘『乾』縣」,查閱資料該地在漢朝時建制,因位處餘水之「干」而名「餘汗縣」,至南朝宋、宋武帝劉裕、永初年間改名為「餘干縣」。 「餘汗縣」中的「汗」音「干」,見【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音干。餘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應劭註】汗音干。 「餘干縣」中的「干」字義為「岸,水畔」。見《詩•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故網路版原文的「餘『乾』縣」的「乾」字應又是文擋掃描、簡繁轉換時產生的錯誤。據改之。
註:「掁觸」,「掁」音「城」,觸、撞。「掁觸」即觸碰之義。
註:「韋囊」,「韋」,熟皮,去毛加工鞣制的獸皮。「韋囊」即皮囊。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十.餘乾(干)縣令
鄱陽餘乾(干)縣令,到官數日輒死。後無就職者,宅遂荒。先天中,有士人家貧,來為之。既至,吏人請令居別廨中。令因使治故宅,剪薙榛草,完葺牆宇。令獨處其堂,夜列燭伺之。 二更後,有一物如三斗白囊,跳轉而來牀前,直躍升几上。令無懼色,徐以手掁觸之,真是韋囊而盛水也。乃謂曰: 「為吾徙燈直西南隅。」 言訖而燈已在西南隅。又謂曰: 「汝可為吾按摩。」 囊轉側身上而甚便暢。又戲之曰: 「能使我牀居空中否?」 須臾,已在空中。所言無不如意。將曙,乃躍去。令尋之,至舍池旁遂滅。 明日,於滅處視之,見一穴,纔如蟻孔。掘之,長丈許而孔轉大,圍三尺餘,深不可測。令乃敕令多具鼎鑊樵薪,悉汲池水為湯,灌之。可百餘斛,穴中雷鳴,地為震動。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因並力掘之,數丈,得一大蛇,長百餘尺,旁小者巨萬計,皆並命穴中。令取大者脯之,頒賜縣中。後遂平吉。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