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02 00:56:29瀏覽539|回應1|推薦1 | |
三天的連續假日,以商場停滿車輛及電影院滿是觀賞「大囍臨門」的人潮看來,那間坐不到四分之一的小廳,一天僅二場次在我觀看完就要下檔的「STILL ALICE」真是少人青睞,而且還在茱莉安摩爾獲得本屆奧斯卡金像獎女主角之後。影城裡完全看不到相關的廣告與海報,像是失去記憶的阿茲海默,連足跡都抹去。 封面美麗動人的回眸一笑,是五十歲的Alice在阿茲海默症病發後,海邊休養時欣喜迎接伴侶的到來。期末咀嚼一回被故事感動,也推薦體研所的同學看,去日本時,在飛行的過程中再看一回,依然感動。或許是投射作用吧,好強如我,如何去面對生命的不完美。〈連阿德勒都勸說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為了遷就電影長度,捨棄了書中很多重要的細節,那是一頁頁撕去的記憶。阿茲海默如同打翻的墨水瓶,瞬間蔓延一片黑,蓋過了一切曾經。對於一個認知心理學家、優秀自信的哈佛心理系教授的Alice,那是死期的宣判。寧可自己得的是癌症,還可以反擊,有機會贏。而阿茲海默症病者,只能束手待斃,憤怒且無奈。人類生命走到終點時,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記憶。阿茲海默症者的記憶如同被消磁般,最終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為了不拖累家人,為了尊嚴,Alice為自己未來擬定的「自殺計畫」也在一切遺忘中,忘了如何完成操作,才能在故事結尾告訴我們亙古不變的道理,用愛戰勝一切,當一切都不復記憶時,愛還圍繞...。 我想..凡事都有它的意義存在。 上學期在體研所的學習呈現卡卡的狀態,尚無法解求知的渴,想想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回到當初報考體研所的初衷,選課做了部分的調整,也參與一般生的課程,希望能兼顧更多,又能有所得。很榮幸在國體遇到很好的老師及很棒的同學,中年尚能享受讀書的美好。 讀心理學最有趣的部份是找到自己,原來自己的怪咖行徑,心理學中早有解。在成就目標理論「結果取向」與「工作取向」中,運動心理學家認為後者在面對失敗時仍可堅持和最佳表現。「結果目標取向」集中焦點在比較和打敗他人,而「工作目標取向」集中焦點在和個人的標準和個人的進步做比較。最好採用工作取向,強調和自己的表現標準做比較,而非和他人的標準作比較。嗯..我一向如此,就不知道這樣的態度影響孩子多深,人生的重點不是和他人比輸贏,而是一次一次的超越自己。 雖然白髮日增,我還是滿意現在的自己,相較年輕時有更多更深的體會。記憶流逝的Alice想念從前的自己,而我珍惜當下的自己。一切,加油~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