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9 11:34:52瀏覽1872|回應17|推薦218 | ||
日子沒少過一件該忙待忙的事,但心頭的平靜輕鬆感,或許是最大的不同。自知是修持 ACIM Workbook 帶來的享受。此「享受」感,唯平安始能致之。
沒來由聯想到「志於道」與「游於藝」。以前認為這是兩回事,現在覺得是一體兩面。也許該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是四而一、一而四。不過現階段就老實承認,先管二而一、一而二可也。志之所之,亦游憩所之。心在哪兒、財寶也在哪兒。該苦其心志處,正是悠哉游哉處。呵…What a paradox of life! * * * 隆重進入 Lesson 181-200 新階段。讀著導言,想起以往也曾來到這兒,可今昔何其不同!當年不知修個什麼,只照表操課有口無心?如今大約真是時候到了,總之紙上文字都躍動為呢喃耳畔的提醒。對此,只能說既欣喜又感動。 上路前叮嚀殷殷,提醒待迎向的是言詮未及的經驗。不禁注意語言、話語在此修持階段中的角色。雖然 ACIM 基本上是文字書本形式,但經由文字化為話語而為經驗,則是修持 workbook 所欲達致的成果。已完成將近一半課程的此際,不能說毫未臻至經驗的境界。不然,每日勞碌中的平安感從何而來?不過該承認,臭老九如吾,每慣於思辨且喜訴諸語言,尤其喜「落實」為文字。能化為文字,便像是可交代的成果……這點,顯然該學著勘破。接下來的功課,既在於實際體驗 what’s beyond words,則顯然該更放開些、自在些,輕鬆些。即使認真以對,亦不失遊之戲之的意趣。反正「志於道」即「游於藝」麼。而況修持 Workbook,原就不是為了寫札記用的。札記倘成負累,棄之可也。 今天的 Lesson 181,是此一偈: I trust my brothers, who are one with me. 這些天對「永恆的當下此刻」甚有所悟。記起伴渡神父描述其神晤經驗:「餐桌上的餐巾,鑲著閃亮的金光。」十幾年前初遇 ACIM,豈不正是如此?眼目所及,宛若泛著金光……連肉眼所見,都有如是的改變,這是慧見啊…… 無怪乎 J 一直提醒,知覺經驗,取決於聚焦所在。改變焦點,經驗隨之改變。而決定聚焦何處,毫無疑問在吾方寸之間。J 不過伴吾用心於這方寸間的拿捏吧。當方寸掌握得宜,當下此刻的奧義瞬間畢現,連「眼」界都幡然一變。這正是「靜觀萬物皆自得」的重要緣由與成果……既是因又是果,只因一切瞬間迸現且畢現。…
在沒法不勞碌的生活步調中,面對看似紛冗的人事物,如何細品當下此刻未言無言的奧義?……這是新階段的課題。Lesson 181 此偈邀吾先從身邊人著手。不吝給予信賴,相信其善質,自能激發自身的善質。 當下此刻的奧義,其實始終鵠候就緒的心田,何嘗隱微?唯自困自迷的心不免需要點撥,此偈則提供一個平凡平常但再恰當不過的起點:就從身邊的弟兄開始,練習知覺焦點的轉換 (a shift of focus) 。 啊,J 這一招夠幽默!聖俗之別、淨染之辨,盡在此一心念之間。至為平常的身邊,即至為非凡的靈機,何勞遠求?所以,這是個學習如何藉生活周遭聚焦的新階段。 * * * 何以所志之道,即所游之藝?這世界並沒有「存心」苦吾心志者,有的只是邀吾悠遊其間的戲曲,聊供吾體會不同可能、馳騁不同想像。 道藝之分正如聖俗之別、淨染之辨,只在吾方寸之間。知覺焦點一旦轉換,經驗立刻跟著更迭、風景亦因之殊異。尋道,有須凜然以對的莊嚴,但也有悠然自得的閒憩。隨順因緣,亦道亦藝……呵…What a paradox of life!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