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與生的內觀對話 01
2018/03/18 14:02:46瀏覽727|回應0|推薦4

20180317 庭園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法友:如子、宏子、珍子、築子、豐子、英子、玉子、香子

慧學讀本:1.《生死奧秘: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 釋德嘉、釋宗惇等著

              2.《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S.N.Goenka)

 

【 聞、思、修、證,一念之間 】

「諸法本者,即眾生心,若隨善心成六度門,若隨惡心作三塗道,當樂土而為苦境,皆是心成,處地獄而變天堂,悉由心轉,或即剎那成佛,或即永劫沈倫,祇在最初一念之力」,故云「法無定相,但隨人心。」《鏡宗錄》第43卷/永明延壽禪師著

 

摘記這次法談章節內的關鍵文句,與您共勉:

 

01.從臨終者的主體經驗觀之,它(臨終)卻是個人直探生命底蘊的高峰經驗。因為根據世界宗教背後所共享的長青哲學」(perennial philosophy)對生命的宏觀認識,臨終時刻正是個體融入大化遷流的宇宙生命場的關鍵時機,個體生命亟需宗教智慧的引導,以發現自身與超個人向度聯繫的生命紐帶,才能順利完成生命存在模式的轉化任務。不過,臨床實務上,除了功夫深厚的修行者、秉持淡薄人生觀的雅士,或涉世未深、仍保純真心性的孩童外,絕少有人能迅速進入這個從個體生命轉向宇宙生命的轉化航程,多半人都陷溺纏繞在世俗的業緣泥流之中,抽身不得。

 

02.蓮花基金會倡言:「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03.透過宗教師慈悲的溝通過程,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並用的意會,協助病人從低落的情緒中,接受並瞭解佛法人生無常的道理,從生命回顧中尋找內在力量,建立希望和生命意義。

 

04.當醫療到了極限,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這時人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死的問題,反而陷入死亡的恐懼?然而,生命何其奧秘,又何其堅韌,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風景,只是我們遺忘了人人本具的無限可能,那就是內在力量、覺性的力量,一旦尋回這力量,體悟生死智慧,不會被生與死困住。

 

05.平靜喜悅與悲傷憂鬱的距離,可能很遙遠,也可能僅在一念之間。死亡,可能是人生最大的失落,但有沒有可能,是人生最大的布施?如果我們平常對生命本身多一點觀照,如果我們願意多陪伴病人,並且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討論的機會。臨終關懷、靈性照顧,是每位病人和家屬都應享有的醫療權利,如果非死不可,就讓我們死得幸福、死得平安、同時也帶給家人滿滿的祝福。

 

06.和臨終病人相遇,可能牽動我們原本生命中的不安、無助、痛苦、無力、憤怒等等不舒服的回憶。臨終是一面鏡子,與病人共修,也提供了照顧者修習與轉化的機會,幫助深化我們的修行。

 

07.<病情告知──尊重病人的意願>

1) 隱匿病情,究竟保護的是誰?知道病情,是否真的對病人有害?

2) 就靈性照顧面向,「病情告知」更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礎,避免病人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有充分時間在自己的意願下做死亡準備。

3) 根據統計,在告知病情後,有些病人會有四至七天的情緒低落期;不過,走過低潮期後,有很高比例的病人會開始正視時間不多的事實,更有行動力,積極安排相關未竟事宜。

 

08.我永遠感激內觀法為我的生命帶來的轉變。我順著這條大道,每向前邁進一步,目標就變得愈明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達到全然的覺悟。

 

09.內觀真正的考驗,是在生活中。修習內觀的人,不要只是一味靜坐,而應該走出去、快快樂樂地過活。專心致力於這個方法,發掘 內在的實相

 

10.Wisdom is the principal things; therefore get wisdom : and with all thy getting get understanding. 

延伸閱讀此句出處及更多相關箴言:"   He taught me also, and said unto me, Let thine heart retain my words: keep my commandments, and live.Get wisdom, get understanding, forget it not; neither decline from the words of my mouth. Wisdom is the principal thing, therefore get wisdom, and with all your getting, get understanding.King James Version《舊約聖經》, 箴言>第四章:4-7

 

 

延伸閱讀

1. 死亡準備與四道人生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1102462

2. 生活的藝術:內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