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拆解五蓋-疑惑
2018/01/13 23:05:46瀏覽333|回應0|推薦3

20171223 庭園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法友:如子、宏子、香子、英子、玉子、嶂子及導讀人 珍子

慧學讀本:《內觀禪修次第》,<第三章啟動喜樂系統—拆解五大障礙>/ 作者:艾雅·凱瑪

 

珍子:

關於拆解疑蓋的宗趣,誠如文本開宗明義所言:「比丘棄除疑惑,在學習與執行善法之時沒有任何疑惑,讓心純然淨化。」這一段話指出我們在靜坐禪修的過程,內心如果有任何疑惑,身心是沒有辦法安定下來的;另外,關於心的純然淨化,書中譬喻「疑」猶如在沙漠中旅遊,身邊只有少量的食物,又沒有地圖,在漫長旅途中是非常危險的。說到這,想起另一個「疑」的譬喻:心中有疑,心就像一池混濁的泥水,看不清自己的面貌般。

 

至於,在勝解的正信還沒有建立前的「疑」會是什麼呢?書中說到,會懷疑佛、法、僧,也懷疑導師,更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整套教法。想想自己走在漫長的修行路上,如果沒有堅定的勝解力而生的正信,確實是不知要如何走下去,更不確定應該走哪條路,才是有助於究竟解脫的。

 

而且疑惑會使我們在禪修過程裡錯過輕安,因為疑產生思緒的波動,所以心就無法平靜、輕安,心是無法進入專一的狀態。真的要禪修的話,必須「放下」所有懷疑的心,放下所有非禪修業處的思緒,只管禪修。六祖慧能大師曾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這念純粹的覺照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以前,我曾懷疑放下惡是當然的,為什麼還要放下善呢?

 

玉子

以二元認知來看,是有善惡的分別與對立;放下二元認知,法爾如是,善與惡只是一種世法實相。在修止禪時,若思善還是思惡都表示心起分別作用,也就是第六意識在分別,這樣的分別想是不需要的。

 

如子

「善與惡」是有漏法。從不同的角度看,善也可能是惡的,從另一方的立場來看我們認為惡的,但對他可能是善的,所以善惡在世間法來說是屬有漏的。

 

英子

從十二支緣起的「受」支來說,受是感受,是對善惡的感受與接受;有了接受就會緣生或產生下一個「愛」支。我們現在是走在解脫之道,要解脫就要從感受上去切斷此輪迴之流,所以,就該不思善與不思惡。

 

香子

我覺得是念頭的關係,因為我們有惡有善的認知,所以就會有分別想的念頭出來。而靜坐禪修就是要讓心平靜,讓念頭安住在所緣上,令心不起分別作用,最後達到一種不執著狀態。

 

珍子

確實,在禪修的過程,不管想善的或是惡的都是起心動念。烏雲會遮蔽陽光,白雲也會遮蔽陽光;鐵鍊子能鎖住你,同樣的金鍊子也能束縛你。在禪修的路上不管善法或惡法,它們障礙解脫心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會讓心不能專注。而「疑」在我們禪修過程是個障礙,是因為沒有培養「正知」才造成沒有持續實修下去的力道,因此正知正見是非常的重要。

 

五蓋之一的疑蓋研究審查不可混淆,找出自己與所接受的方法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只相信佛陀或指導老師並不會讓我們解脫,而是要依教奉行法教,親自實證,才能讓我們獲得身心安頓與解脫。所以,在學習法、修持法的過程中,聞、思、修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了足夠的堅定的正信,我們才能在沒有疑惑下修行,此是擇法覺支之心行。

 

巴利藏增支部三/65(漢譯南傳大藏經增支部第三卷,268-275)中,世尊與比丘僧眾來到拘薩羅國一個名為羈舍子的"迦羅摩族( Kālāma,音譯:葛拉瑪,漢譯:伽藍)村落,時村民們向世尊請示:有些婆羅門或沙門(修行者)來到此,總是強調自己所說的話才是真的,因而咒罵、輕侮、卑視別人所說的話是低等、下級的。因此,該如何區別哪些人所說的話才是真的,哪些人所說的話是虛妄的呢?世尊如是云:「汝等 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因與藏〔經〕之教〔相合〕、勿信因基於尋思、勿信因基於理趣、勿信因熟慮因相、勿信因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勿信因〔說者〕是堪能,勿信因〔此〕沙門是我等師。沙羅!若汝等惟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圓滿執取此法,即能引益與樂,是則沙羅!其時汝等應〔將彼〕具足而住。」白話說是:

01. 不因「常常聽人這麼傳說」就信以為真。02. 不因「是大家遵奉的傳統」就信以為真。

03. 不因「是普遍相信的報告」就信以為真。04. 不因「是有經典作依據的」就信以為真。

05. 不因「符合於邏輯的推測」就信以為真。06. 不因「符合於常識的判斷」就信以為真。

07. 不因「符合於類比的推論」就信以為真。08. 不因「和自己的觀點相合」就信以為真。

09. 不因「符合的機率非常高」就信以為真。10. 不因「是導師或權威所說」就信以為真。   

 

我想重點是必須透過自己聽聞後,推其本末是否符合「三法印」,若符合接著就去實修它並親證,如此才能毫無懷疑地走在修行之路上。每個人都有五蓋,我們要把五蓋視為花園中的雜草,不斷地除草,而且是直到我們心力足夠時方能把五蓋完全根除。在這過程裡,我們要用慈心和平靜心去對治,更要記住修行是一無所穫,以及放下一切。


延伸閱讀作複習:

拆解五蓋-貪欲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418373

拆解五蓋-瞋恚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612311

拆解五蓋-昏沈、睡眠及懶惰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985138

拆解五蓋-不安、慌亂與罪惡感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08811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