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應RCEP所可能帶來世界工廠整個亞洲供應鏈的大整合 重啟高雄自由經貿園區 蔡政府應該認真考慮了
2020/11/19 11:53:30瀏覽78|回應0|推薦0
RCEP落定,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台美印太合作網絡,美國的印太繁榮之路(印太四國繁榮聯盟)大概就被覆蓋了,還好台灣還有ECFA可作一些平衡,也有馬政府時代跟新加坡紐西蘭簽的自貿協定有個突破口,,接下來,無論從台印或從對台美,想要再突破RCEP,恐怕就沒那麼樂觀了!如果要從高科技越過RCEP,也會面臨RCEP中日韓高科技產業鏈的強力競爭!RCEP最值關注的是,整個亞洲供應鏈的轉移,簡單講就是大陸做為世界工廠,把末端裝配的業務外溢.往東協轉移,也就是把出口業務轉到東協(與當地國家合作,以當地國家名義出口),而東協裝配所需要的前端零組件仍由中國供應(或中日韓供應),這樣做資源整合,一方面可以避開(繞過)中美貿易戰的糾葛,另方面,貨由東協出口到歐美,實質上還是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反把大陸與亞洲政經連結得更緊密!所以作用不可小覷(過去台灣是把零件送進大陸,裝配後從大陸對歐美出口,RCEP之後出口點從大陸移到東協,台灣供應鏈會因成本高,或政治因素被阻隔於外)
<三四十年前,國際貿易中有70%是成品的貿易。你這個國家把拖拉機賣給我,我這兒把機床賣給你。到2010年的時候,40%是產成品,60%的貿易量是中間品的貿易,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種中間品的貿易;到了2018年,70%以上是零部件、原材料的中間品。
這裡面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品,已經不是由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企業來把它生產出來,賣到另外一個國家,往往是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生產的上千個零部件互相組合,形成的一個產品。這個過程產生了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在中國,最近10年,服務貿易每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務貿易是五年翻一番,而貨物貿易一般要十年翻一番。
整個生產力體系這方面的變化,正在影響和產生新的世界貿易規則。
現在一個產品,涉及到幾千個零部件,在幾十個國家生產。所以,看世界的製造業,不是看單個的企業規模多大,而是看產業鏈的集群、供應鏈的紐帶、價值鏈的樞紐,誰能把上千個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組織在一起,誰就是這個世界製造業的老大。>(引自陸學者 黃奇帆的分析)
RCEP之後的世界新形勢,大陸原先作為的世界工廠,將以大陸為中心外溢到整個東協,造就整個亞洲,變成新的世界工廠,台灣可以做甚麼?: 我們<在分析供應鏈網絡時,需要關注一個重要的變量,那就是規模。規模越大,網絡裏的中小企業就越多,分工就越深,效率也就越高;同時,網絡裏各個節點動態組合的可能性就越多,彈性就越大。一旦網絡的規模超過某個臨界點,在成本控制能力上就會出現一種質的變化,開始從全球吸納對供應鏈有需求的製造業。中國在規模上是舉世無雙的,供應鏈網絡的發展也已經過了那個臨界點。結果就是,全球的中低端製造業都向中國轉移。
在未出現實質性技術變遷的前提下,這種轉移幾乎是終局性的,就是說進得來出不去。但這並不排除中低端製造業有可能從中國外溢到鄰近的東南亞國家。
之所以說是外溢而不是轉移,首先在於東南亞國家在供應鏈網絡的規模優勢上無法與中國相比,所以它們可能承接從中國供應鏈中溢出的一部分生產環節,但無法取代中國製造中心的地位。>(中國製造未來史/施展)
PS:大陸製造的專業分工很細,光做一個零件,都可以成為一家有經濟規模的企業,可想而知,這樣既有專業又有效率,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大陸可以將大量生產的零組件輸出到東南亞,與當地國家合作,在當地組裝,再從當地出口到世界各地,繞過中美貿易戰,台灣也可以透過ECFA把在大陸生產的零組件輸入台灣,作裝配組裝再對歐美出口…
所以重啟高雄自由經貿區,蔡政府應該認真考慮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15346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