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京都御所 京都仙洞御所 修學院離宮 京都漫步
2024/01/17 21:55:28瀏覽9076|回應0|推薦44

 

喜歡日式庭園,或者說打從心裡就愛鬱鬱蔥蔥的自然林木,沒能走進山林,走入庭園也是另一種舒心與享受,在京都除了寺院庭園頗受嚮往,其實早年皇居的京都御所」、「離宮」等庭園,也有不同的趣味

日本稍具規模或名氣的寺院,入院大多需參拜費,這幾處是「無料」,但需要事先上網申請,有專人日文導覽或另索取中文導覽機

 

 

 

京都仙洞御所」,退位天皇住處許是無須面臨諸侯、將軍間爭戰的問題,因而除了占地面積很大,並沒有特別巨大堅厚的城牆。

也許為了安全維護的需要,庭院林木也相對名寺稀疏得多,地面草坪更清得乾淨,一隻小動物在林間活動,大概很快就會被發現。

但,是否能防「忍者」,就不得而知。

 

 

(茶室牆上有一幅李白詩詞:夜來月下臥醒,花影零亂,滿人襟袖,凝如濯魄於冰壺也。)

 

雖然居住建築內都不能進入參觀,但諾大優美的庭園內有北池、南池兩座池塘,各有一遠離主建築隱身林間的茶室,還蠻令人尋味。

看似樸實無華的庭園,但南池周邊優美的石礫洲濱,卻是〝厚工〞的以上萬顆形狀大小類似石子舖設而成,想來當年也下了不少功夫。

據稱,春天賞櫻,藤棚與杜鵑,秋天賞紅葉,可人潮不少,但我們進園雖已入冬,楓紅才漸開始,因此今日一起入園的僅十數人,今年京都時序晚了些。

 

 

 

得知園區內另一處京都御所」除了免事先報名,午後二時更有一場中文導覽,我們便在園區一間餐廳用餐,發覺日本即使在觀光景點的餐食,價位也就一般般,並不會貴得令人猶豫。

 

 

 

京都御所」自1331年起建至遷都東京約500多年,作為天皇的居所使用期間,幾度遭受火災而重建,因而也出現不同時期的御殿建築樣式,比起「仙洞御所」這裡面的建築物多了許多,看來皇室曾經在這兒使用很長的時間,透過建築可以觀察其歷史變遷與皇室文化的差異。

哈!我很認真的聽,但出了御所大門,便全忘了。

各宮殿建築內的隔屏門板畫,據稱都很厲害,想來也是,但,大都只能遠遠的看。

庭園裡還有兩座花園「御池庭」和「御內庭」,據稱庭內隱藏由一些著名領主獻上各種風格的石燈籠,觀光客的我們只能依循一定路徑遠觀。

 

 

 

「紫宸殿」為其中格調最高的正殿,此建築為舉行傳統即位儀式之所,因此據稱採用「平安時代」的建築樣式,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的即位儀式皆於現在的建築內舉辦,但「平成」與「令和」兩次天皇登基大典都改在東京舉行。

「紫宸殿」除了「高床式宮殿建築」,屋頂用傳統技法「檜皮葺」將檜木皮一點一點排列,以竹釘固定,層層堆疊幾十層而成,許多門樓屋頂也以此工法鋪設,「厚工」得令我著迷。

今日,除皇室相關重要節日時,在此舉辦京都御所茶會等慶祝儀式,在接待國賓時,也成為了介紹皇室文化的重要場所,所以,我們今日就當個「國賓」。

 

 

「修學院離宮」位於京都市東北部的比叡山山麓,當天,換了二趟車,靠「谷歌」帶路,步行近30分鐘,一路朝山區郊野行去,有一種去陽明山行旅的愉悅心情。

 

 

 

這由後水尾上皇用江戶時代初期1656年至1659年的4年歲月,依著山坡廣大的占地所建築的山莊。

庭園大到可以區分為:上離宮、中離宮、下離宮的三處高度相異的台地,以長長松樹並木道連接每座離宮,其間有各自的庭園、樸簡木造建築、隔屏門板雅緻的水墨畫,驚訝的是還有耕種的水梯田、菜圃。

 

 

 

下離宮使用「借景」手法,借用周圍的群山作為背景,營造出壯碩的庭園景致。

中離宮的宮殿內有不同於以往的霞棚,在當時堪稱十分新穎的設計。

到達上離宮的隣雲亭,可將廣大的浴龍池,以及遠處的京都市及西邊群山等壯麗景致盡收眼底。

諾大庭園春季可賞櫻花、石楠花、杜鵑花等,或許還有青綠或金黃的稻作秋季可賞覆蓋群山的多樣色彩。

 

 

 

我們參觀京都御所」、「京都仙洞御所」、「修學院離宮」,除了喜歡日式庭院設計,每場開放都有限制人數,不至人潮擁擠,其實還有一種類似一窺「台北士林官邸」的好奇吧!

「大阪城」、「二條城」、「京都御所」到「修學院離宮」,今日近二個小時的離宮庭園漫步,離開時心裡竟有一種澹然的念想「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回程小徑旁農家門口發現一「良心蔬果攤」,恍如走在台灣鄉野的親切感,意外享受京都的平凡,「交關」一下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f4642&aid=18026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