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音樂旋律帶動CPR壓胸訓練的創意教學
2014/11/02 10:31:09瀏覽3386|回應0|推薦0

美國推估每年約有30萬人發生心跳停止後死亡(Roger 2012),所以朝向全民運動的CPR(心肺復甦術)訓練,似乎推得比其他國際積極。

而"壓胸"(Cardiac compression, cardiac massage)這個單純的救命技術,只不過是CPR的基本動作(BLS-
基本救命術)之一,但卻有很多施行者沒有正確做好,即便處理順序是對的。

所謂CAB
(新版CPR)的"C"就是指壓胸。

執行此術的重點是,要把胸骨往下壓約5公分,也就是要壓得夠重(夠深)且夠快即push hard and push fast。

格主雖然不是所謂ACLS的指導員(Instructor),但因從事麻醉工作已近40年,所以是屬於比較關心急救技術(教學訓練與理論)的專業人士,且最近一次參加ACLS證書更新,還是在幾個月前的事。

由於格主的求學過程中,曾多次接受過老外教學的薰陶,也算是滿習慣他們那一套風趣活潑又生動的工作坊(Hands on Workshop)及授課模式,所以最近看到一篇關於「用音樂可以維持正確壓胸速率」Using Music to Maintain the Correct Rhythm during CPR.  Roach JA et al(2014) Nursing Times; 110:38,12-15. 的文章時,覺得滿有趣的,隔天還特別上YouTube去聽歌,以滿足突來的好奇心。裝可愛(害羞)

雖然國情不同,但喜歡聽西洋流行歌曲的CPR/ACLS Instructor也可能會有一點興趣,因為該研究發現,在老師授課與指導後,有搭配音樂做壓胸動作的護理人員當中,有66%可做到建議的壓胸次數(每分鐘100次以上是目標値),這比依照傳統作法的護士只有41%,顯然成績亮麗,值得注目。
開心(ㄏㄏ、ㄎ、哈)

據瞭解, 主導ACLS的技術發展、修訂與普及的美國心臟協會(AHA)早在2009年就已提唱過運用音樂做壓胸訓練的方法,尤其最流行的是歡樂周末(Saturday Night Fever)這部電影中的主題曲之一,叫 Staying Alive (Bee Gees)的這條歌,這篇文章又提到,原來當時還另外公佈了其他約40條英文流行歌曲(The AHA Playlist) 。喔~耶!

為了活化教學,促進學習效果,這實在是異想天開的點子,在此順便舉幾個例子給西洋歌迷鑑賞、試聽並實際搭配壓胸動作看看,如Cindi Lauper主唱的"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Abba的招牌歌曲"Dancing Queen", Phil Collins的"You Can't Hurry Love", 同樣也可以用來給民眾做CPR的壓胸訓練。

將符合節拍的流行音樂融入CPR教學與演練的原始作者,包括Matlock (2008)及Rowlins (2009),都很令人敬佩,現在連護理人員也能適用這些歌曲以改善壓胸的品質(Effect of music enhancement),是這篇新文章所下的結論。

在實際執行CPR的現場,通常是分秒必爭,非常緊張的時刻,難以想像會有人使用音樂來協助CPR,而且在很逼真的模擬演習時,也是一樣,大家的表情也都會很嚴肅,用播放音樂的方式幫助施行壓胸者打拍子,應該不太實際,有可能被視為是在開玩笑,所以只有用假人,在玩假的場面才能點歌或播放這些西洋熱門歌曲。微笑

本來,邊做事邊哼歌的行為,看來好像是心不在焉,會被認為沒有認真工作,尤其是在急救現場,邊聽西洋流行歌曲,邊做CPR恐怕會被國人以為你不正經、瘋了嗎?

但在訓練過程中,需要講究效率與氣氛,為了譲學員抓住要領或早一點上手,搭配音樂的調子,或旋律以維持高品質的壓胸動作倒是一個好辦法,格主猜測這樣的學習方法,在歐美國家的接受度可能不會太低。

上述文獻發現唯一的缺點,是這個有音樂提高學習興趣,並能讓壓胸次數達到100bpm以上的效果並沒有維持太久,在完成訓練6週後,就與沒有使用音樂做壓胸訓練的族群沒兩樣。尷尬

該研究報告,只有針對壓胸的次數做評估,而沒有查看壓胸的深度,但根據AHA2012年的指針,要評估甦生技術是否執行得正確,必需兼顧壓胸的頻率與深度,這點並沒做到,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以往有很多人在上CPR的課時,都聽過或熟悉使用一邊出聲數"1001、1002、1003、1004、1005............"的作法,但那已經算是"古早味"了,所以建議新一代的人,應可嘗試以新口味的方法做演練,並定期測試相關人員的壓胸技術,以維持一定的急救水準。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863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