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9 14:07:08瀏覽207|回應0|推薦1 | |
資料來源: 一、三牛: (一)「空手鬥牛」的時代:日治時期 (二)「持劍鬥牛」的時代:美麗島時代 (三)「庖丁解牛」的時代:後美麗島時代 李登輝以臺灣人副總統,及雖處於主流卻被視為非主流的國民黨員身份,接掌蔣經國過世後的國家政權,在缺乏宮廷派穩固支持的情況下,可說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這時,黨外運動者結合弱勢「遊官」,終而完成雷射刀不流血的「庖丁解牛」。黨外運動長期渴望解決報禁、黨禁、陸禁、海禁、媒禁等違反人民自由的限制,力促國會全面改選,甚至總統直選,「庖丁解牛」這一階段可說一次切割了這些阻礙民主發展,可能擴散的癌細胞。 二、四遊: 1.“遊民”跟“流氓”不能劃等號,古代的“遊民”和“流氓”這兩個詞並沒有本質區別,“但現在講到‘流氓’這個詞有貶斥的意思。 2.遊民:凡是脫離當時社會秩序的約束與庇護,遊蕩於城鎮之間,沒有固定的謀生手段,迫于生計,以出賣體力或腦力為主,也有以不正當手段取得生活資料的人們,都可視為遊民。 「遊民」和「遊士」在正常的社會,是各居兩個沒有交集、不可能來往的世界。當時代該變的時候,社會條件成熟,儒雅紳士成為「遊士」;草根流氓成為「遊民」,原本相互歧視的兩種人,因為對改革現狀的共同體認,搭起了彼此的橋樑,居於兩極端的邊陲,一拍即合,成為推動時代巨輪的核心力量。但是,「遊民」和「遊士」結合之後,究竟要如何成事?翻遍了圖書館,整部中國政治社會史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結論,那就是必須動用武力,無論是遠古時期最原始的「竹竿加菜刀」,或是近代的槍砲子彈,都要以流血換來朝代的興替。 (三)遊商:中小企業者。 (四)遊官:非主流的官僚。 薩孟武教授的「遊民、遊士」,若再加上中小企業者與非主流的官僚「遊商+遊官」,這兩種原本界外於政治圈的邊陲力量,一旦結合,即可成為改革的核心。遊民與遊士結合起來的邊陲力量,或許仍須採取暴力流血的方式;加入遊商與遊官這股邊陲力量,則不必採取暴力手段即可以和平方式爭取自由民主,兵不血刃不泅過血海,不踩過屍山而改朝換代! (二)四遊得天下: 在臺灣,採取「地方包圍中央」,憑藉選舉選票的「數人頭」即可和平政權轉移。以筆桿即改變了蔣氏一家一黨專制50年的政權。 四、大陸與台灣的學生運動: 「六四天安門事件」共軍槍口對準學生、群眾,引發國際輿論同聲撻伐,造成世界各國經濟上的杯葛與抵制。 2.台灣的庖丁解牛: 1989,在這個轉型的關鍵年代,兩岸同步進入禍福迥然相背的發展。同樣起源於學生運動,然而「空手鬥牛」和「庖丁解牛」的結果,也成為民主與集權的絕然相異的分水嶺。 五、台灣舊勢力不能復辟的兩位關鍵人物: 使國民黨舊集權勢力,民主假期過後不再能復辟的產值,總統直選和媒體開放兩件大事,牽涉到兩個關鍵人物。 1.宋楚瑜: 國民黨的宋楚瑜秘書長和平解決了野百合運動,化為國是會議開啟了總統直選之門。 2.胡志強: 新聞局長的胡志強發了第一張民營電台,開啟了第四權,成為第一權。 六、共造兩岸民主: (一)黃信介與毛澤東: (二)四遊+庖丁解牛: 傳統中國槍桿出政權的革命,在臺灣則首度易之以筆桿「四遊」完成。今日人手一機的網路時代,網路的信息流通成為革命的新工具,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成功,即是最佳的例證;然而,任何國家地區,以「解牛」而不以「鬥牛」和平終結極權統治,若要真正免除血流遍地的革命過程,邊陲民主仍然必須沿用「四遊」結合的邊陲論,這是後繼各國民主志士可以引為參考的成功例證,也是實踐和平轉變的真理所遵循的密碼。 (三)王道統一共創大同: 劇變的世界,面對崛起的中國,列強環伺之下,轉變臺灣命運從棄兒而為寵兒,宛如天蠶,其操之在我的自救之道,審重思考,採取如下方略: 1.非武化永久中立國。 2.全面開放自由貿易島。 3.內閣制的聯合政府。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