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主浮沈:小學老師
2011/08/24 20:08:02瀏覽246|回應0|推薦2

資料來源:

張俊宏
(2011)和平中立的台灣,p147-150
。台北市:台灣書店。

網路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4435


壹、內容摘錄:


一、民族性的改造工程:

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曾將文官制度移植到海外殖民地台灣。這套文官制度規範的範圍不只在行政官,也在司法官;不僅在行政體系和司法體系,更是進行『民族性的改造工程』,從小學一年級基礎教育就開始。

二、從小學塑造健全人格:

經過人格的塑造,人性的劣根性改造著手,將法制的觀念深植在小學生腦中,如同雕塑一個嶄新的民族。如同現代醫學「預防重更勝於治療」的觀念,這套百年前便在台灣著手的文官制度,從小學就開始,做制度化長久的培育,便能防範體制內的貪贓腐敗。

三、小學教師享盡尊榮:

日本人為了落實從小學紮根文官制度的作法,當時小學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規定要去就讀師範學校,畢業後直接再回到校園當小學老師。小學老師就是政府的一級文官,享盡社會的尊榮和崇敬,因為他負有教育國家未來棟梁英才的重責大任。

四、小學培養國家棟梁:

當時的師範校,學程最長曾到八年。全國教授級的精英,都到師範學校教導這些未來小學老師,教導他們如何在一個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去培育他們成為一流的國家棟梁。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人,便是經過這個程序改造的,其從小紮根的法治觀念,對於國民素質的影響深遠,頗值得當道為政者深思,這才是國家和政治人物決勝千里、誰主浮沈的不變真理。

五、福島核災看日本素質:

2011311,日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天災、人禍、地震、海嘯、核災結伴相乘,幾乎遠超過戰爭的劫難。多少人評論:若是其它國家遭遇此劫難,即便未致滅亡,亦將成嚴重動盪的亂局。惟獨日本舉國沈靜、內斂,多少人診斷,這乃是大和民族的民族性,但是早一代的臺灣人就不會同意這種看法。因為1945年之前由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就具備這種國民素質和生命特質。但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民族血統與基因,而是由日本人從小學開始紮根教育,從軟體細心培養,所型塑出來的生活習慣,不能簡單地稱之為「民族性」。


貳、心得感想:

一、背道而馳的師資培育:

想到台灣教改過程中的師資培育多元化,剛好與日治時期,一直到師資培育法出爐前,重視小學師資培育的做法背道而馳!民主很好!多元也很好!但是多元化卻變成了非專業化,真是令人憂心不已!

附錄1:師資培育多元化(請點選)     

         
附錄2:
師資培育多元化的政策背後(請點選) 

隨著我國解除戒嚴,教師的培育制度也產生了重大變革。在戒嚴時期,曾經有所謂的「師資第一,師範為先」的口號。當時,台灣的師資培育是採取一元化的閉鎖模式,由各個師範院校單獨培養。由於師範教育負有重要的政治社會化的任務與功能,因此,由「師範教育法」來規範整個師資培育內容,包括:所有教師的培育、進修、計畫招生、師範生公費、教師在職進修等。各師範院校在課程上除了重視專業培訓,也加強民族精神教育。當時不但所有的師範生有公費補助,畢業之後也有工作保障。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提供國內中小學師資安定的環境,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師資培育機構樹立聲望與地位,有利於吸引當時優秀的人才。儘管如此,師範院校所能夠培育的各科人才仍相當有限。一方面師資培育機構不能滿足許多教育工作的需要,加上當時大學畢業生對從事教職亦有強烈意願,因此配合改革聲浪,採取自由市場的理念來規畫師資培育。

    隨著民國七十六年(1987)解嚴與民國八十年(1991)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後,在政治走向民主開放與政黨政治、人治的色彩逐漸蛻變的過程中,以往師範教育負擔精神國防、配合執政黨政策的角色備受批評。因此從民國八十一年(1992)國會改選之後,來自於立法院及大學教育改革團體要求廢除師範教育法的聲音愈來愈強烈。終於在教育部與審案的立法委員協商下,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十月,以「師資培育法」取代過去的「師範教育法」,並且於隔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實施了將近四十多年的師資培育制度,從此改變過去負有政治任務、精神國防的形象。從這個角度來說,師資培育的變革,可說是國內當時各種新興政治勢力及既得利益者之間的一種制衡。甚至有人指出,台灣師資培育的改變,可以說是政治的考量壓倒學理的主張,這樣的改變,未來恐將教師專業化的理想嚴重破壞。整個師資培育法是在民主開放初期所產生,也是教師政治協商下的產物。

二、沒有尊榮感的教師:

因為浮爛的師資培育政策,讓所有大學都可以以速食的方式培育師資,良莠不齊的流浪教師滿坑滿谷,滿街充斥著:拖著應考皮箱,輾轉各縣市,猶似流民,急著找頭路的老師。優秀的學生因就業困難,漸漸認清此無奈無望的狀況,再也不去投考師範學校。取得教師資格的老師要成為正式教師之前飽受折磨,老師還有一點尊榮感嗎?

附錄:2010年流浪教師破7萬(2011.09.01自由時報,可點選))

教育部表示,迄今總計有十六萬三千四百零九人考取教師證,只有八萬六千八百零四人如願當上正式教師,一萬五千九百七十七人則是代理代課教師,流浪教師有六萬零六百二十八人,即使考取教師證,能成為學校正式老師的比例只有五成三。

統計也顯示,八十六年度的中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只有一%,但九十九年度的代理代課教師比例高達二十四.二五%,平均每五位教師就有一位是代理代課教師,更離譜的是有五千多人是未取得教師證的不合格代理代課教師,且多在國中小學任教。


四、向下沈淪的師資培育:

如此與日本統治台灣時期,重視師資培育大相勁庭的做法,政治勢力的角力打敗了教育專業,台灣的師資培育真是只有向下沈淪一句話可以說了!台灣的小學老師還能載舟嗎?


看福島核災下的日本:誰主浮沈--小學老師!

能不深思!?

三、沒有高素質的師範教育:

而範院校也紛紛轉型,既沒有大師級的師資搖籃,也沒有素質高的師範生,更因無法障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就讀師範漸漸變成沒有飯吃的行業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55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