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4 20:08:02瀏覽246|回應0|推薦2 | |
資料來源: 網路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4435
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曾將文官制度移植到海外殖民地台灣。這套文官制度規範的範圍不只在行政官,也在司法官;不僅在行政體系和司法體系,更是進行『民族性的改造工程』,從小學一年級基礎教育就開始。 二、從小學塑造健全人格: 經過人格的塑造,人性的劣根性改造著手,將法制的觀念深植在小學生腦中,如同雕塑一個嶄新的民族。如同現代醫學「預防重更勝於治療」的觀念,這套百年前便在台灣著手的文官制度,從小學就開始,做制度化長久的培育,便能防範體制內的貪贓腐敗。 三、小學教師享盡尊榮: 日本人為了落實從小學紮根文官制度的作法,當時小學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規定要去就讀師範學校,畢業後直接再回到校園當小學老師。小學老師就是政府的一級文官,享盡社會的尊榮和崇敬,因為他負有教育國家未來棟梁英才的重責大任。 四、小學培養國家棟梁: 當時的師範校,學程最長曾到八年。全國教授級的精英,都到師範學校教導這些未來小學老師,教導他們如何在一個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去培育他們成為一流的國家棟梁。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人,便是經過這個程序改造的,其從小紮根的法治觀念,對於國民素質的影響深遠,頗值得當道為政者深思,這才是國家和政治人物決勝千里、誰主浮沈的不變真理。 五、福島核災看日本素質:
隨著民國七十六年(1987)解嚴與民國八十年(1991)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後,在政治走向民主開放與政黨政治、人治的色彩逐漸蛻變的過程中,以往師範教育負擔精神國防、配合執政黨政策的角色備受批評。因此從民國八十一年(1992)國會改選之後,來自於立法院及大學教育改革團體要求廢除師範教育法的聲音愈來愈強烈。終於在教育部與審案的立法委員協商下,於民國八十二年(1993)十月,以「師資培育法」取代過去的「師範教育法」,並且於隔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實施了將近四十多年的師資培育制度,從此改變過去負有政治任務、精神國防的形象。從這個角度來說,師資培育的變革,可說是國內當時各種新興政治勢力及既得利益者之間的一種制衡。甚至有人指出,台灣師資培育的改變,可以說是政治的考量壓倒學理的主張,這樣的改變,未來恐將教師專業化的理想嚴重破壞。整個師資培育法是在民主開放初期所產生,也是教師政治協商下的產物。 二、沒有尊榮感的教師: 教育部表示,迄今總計有十六萬三千四百零九人考取教師證,只有八萬六千八百零四人如願當上正式教師,一萬五千九百七十七人則是代理代課教師,流浪教師有六萬零六百二十八人,即使考取教師證,能成為學校正式老師的比例只有五成三。 統計也顯示,八十六年度的中小學代理代課教師只有一%,但九十九年度的代理代課教師比例高達二十四.二五%,平均每五位教師就有一位是代理代課教師,更離譜的是有五千多人是未取得教師證的不合格代理代課教師,且多在國中小學任教。
看福島核災下的日本:誰主浮沈--小學老師! 而範院校也紛紛轉型,既沒有大師級的師資搖籃,也沒有素質高的師範生,更因無法障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就讀師範漸漸變成沒有飯吃的行業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