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林懷民(2010)。高處眼亮: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台北市:遠流。
一、自序:執迷與啟蒙
01.舞近於詩:
文字傷舞,林懷民用了大約20年 的時光,試圖洗去文字的牽掛,用畫面,用動力來思考。
02.流浪之歌:
1994年,林懷民從印度菩提伽耶歸來,不假思索,流水般地編出流浪者之歌,有時候林懷民會想,如果只能留下一個作品,他希望就是流浪者之歌。希望它在喧囂的時代裡,帶給觀眾安慰與寧靜。
03.舊作新編:
這本舊作新編的文集其出版的意義在:如果幸運的話,也許觸動了某個容易執迷的年輕人,引發他異天開的憧憬,像鄧肯、葛蘭姆、候孝賢、俞大綱老師那樣把著林懷民的手,給林懷民重大的啟蒙。二、躍動中的雲門
舞蹈中的人性成分,以及林懷民所遇到的舞者,使林懷民從一個寫小說的變成跳舞的人。
01.門後的故事
1972林懷民從美國回台,告訴中國文化學院的學生:我們可以自組職業性、高水準舞團。
02.從呼吸出發
葛蘭姆說:肢體從不說謊。舞者的特性使模糊的感覺形成呼吸,與觀眾互通聲息。
03.失足與起步
23歲的林懷民在葛蘭姆學校流汗挨罵,才決心做出一番事業給那日本老師看!
04.憶擦肩而過
林懷民記住那些和他擦身而過不知姓名的臉,記住他們的自信與生命力,用他們的影像來喚醒自己。
05.流浪者之歌
帶著根據佛陀故事改編的流浪者之歌,林懷民行吟於印度小村落--菩提伽耶,感知佛陀因慈悲才透過修為苦思,尋得救瀆之道。
06.哭家族合唱
家族合唱是一 齣以228白色恐事件台灣故事為主題的舞作。國外公演,深深感動了維也納的觀眾,也讓在異鄉的林懷民深深地感受到被尊重的自信。回到旅館後,在房間裡一個人幹掉兩瓶紅酒,大哭大叫。
07. 憶風影創作
蔡國強天馬行空的構想:讓一個人登高行走於琉璃瓦頂,加上林懷民細緻的執行,成全了高處眼亮的風影。
08.出走與回家
林懷本身有豐富的流浪體驗,所以雲門的流浪者計畫,支助、鼓勵年青的流浪者,自己提出計畫到國外闖盪,帶著新的視野與對自己的新觀點,重返台灣生活。
三、那些湧進靈魂的
每一天,彷彿都有一扇新的門為林懷民打開,讓他走進一個更大更新鮮的世界。
01.從排隊上車做起
美國賀許宏美術館一張小小的告示,婉言說理,告訴訪客輕輕的一摸,會使雕塑品永劫不復。而不是惡聲惡氣的命令你請勿動手。要建立文化大國也許要從排隊上車這類輕輕一摸的小事著手。
02.瑪莎葛蘭姆札記
札記本赤裸裸地揭示了她生命中的心靈活動。如:我是個賊--我不為此羞愧--我只偷最好的東西--柏拉圖、畢卡索。
03日本雅樂見習錄
林懷民跑遠路去跟日本人學習中國自己的舞--蘭陵王,偏偏學不到家,自覺真是丟人現眼。然而臉丟不得,林懷民咬著牙繼續學下去,繼續挨打,每天提早兩小時去揮汗練習那奇慢無比的雅樂。最後終於明白:蘭陵王的舞必須用心去舞,不是用肢體去跳,必須在舞蹈中呈現舞者胸中靜定的涵養。
04.崑曲風吹荷葉煞
雲門深感傳統表演藝術--崑曲等的可愛可親,而在郭小莊等京劇人士協助下演了夜奔與思凡。風吹荷葉煞是崑曲思凡裡的一個曲牌。
05.排灣歌舞紅柳樹
紅柳樹出了玉門關,愈往西就慢慢地枯死了。林懷民介紹排灣族樸拙有力的的原始歌舞,希望這美好的歌舞藝術不要像沙漠中的紅柳樹一樣。
06.鄒族唱歌眾神聽
鄒族人失而復得的馬亞斯比祭典禮迎神送神歌厚實、沈穩與大氣,是令人驚艷的震撼。
07.紐約看悲情城市
在228悲情城市的大背景下,候孝賢用那四兩撥千而的功力,刻畫出小人物的命運。有尖銳的歷史感和出人意表的美。
08.到印度瓦納拉西
瓦納拉西的梵文的原意是:洞悉生命的眼光。林懷民來到恆河邊的瓦納拉西,印度教徒一定要到的朝聖之地。
四、傾聽前人的腳步聲
掌聲響起時,林懷民並不覺得舞蹈結束了。好像仍看到舞者以斜隊飛躍,躍出舞台,躍過歲月......劇場的某些片刻是永恆的,不隨幕落消失。
01.鄧肯最後的旅程
(1)先行舞者:
鄧肯健康有力的身驅,大步奔跑跳躍的舞姿,正是新世紀的象徵。現代舞與新女性的先行者,鄧肯是個龐大的傳奇。
(2)感人自傳:
由於鄧肯拒絕電影機,只留下十秒左右的舞影。鄧肯身後留下的舞作不多,但她特立獨行的人格和對舞蹈至高的憧憬,為舞蹈開啟了坦蕩的大道。透過自傳的流傳,她敢作敢為的熱血性情也成為後人有力的感召。
02.《春之祭禮》傳奇
(1)現代音樂:
1910年,史特拉汶斯基夢到一場斯拉夫民族的原始祭典:睿智的長老們席地圍坐,看著一名少女跳舞,跳到力竭而死,他們把她做為祭牲,來安撫春之神。史特拉汶斯基據此寫出了春之祭禮的原始音樂,一團團互相傾軋的噪音,叫人無法適從。他破壞巴赫以降西洋音樂的框框,現代音樂由此而生。
(2)現代舞:
尼金斯基是鄧肯之後落實現代舞觀念的第一人。她是俄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捨棄芭蕾講究線條、推祟展技的觀念,以破碎的節奏,破碎的人形與畫面,為現代人造像。
(3)春之祭禮:
兩人在1913年合作完成了春之祭禮在巴黎香舍麗榭劇院首演。春之祭禮的首演,觀眾的喧囂蓋過樂團的音樂,整個戲院像地震一樣。史特拉汶斯基嚇得逃到後台。尼金斯基在翼幕邊在一張椅子上用俄語高聲數拍子,直到結尾的處女之舞,混亂才告平息。歪戴呢帽的文藝青年和有閒階級的伸士淑女展開了一場前衛藝術之戰。50多年來運用春之祭禮排演的舞作至少50齣,雲 門也有個1984年的台灣版本。
03.永遠的瑪莎.葛蘭姆
(1)飛舞一生:
將近60年的舞蹈生涯,瑪莎.葛蘭姆以決心、努力和才氣,為自己塑立了一尊神像。
(2)學丹尼斯:
瑪沙小時候生長在清教徒氣息的保守城鎮。他們覺得跳舞是罪惡。後來搬到另一個氣氛完全不同、受西斑牙文化薰陶、自由溫暖的小鎮。父親帶她去看聖.丹尼斯的無蹈表演。22歲的瑪沙在父親去世後到丹尼斯的舞蹈學校學舞、當助教、教師、舞者。
(3)做葛蘭姆:
7年後,瑪沙獨自到紐約闖天下,32歲時舉行第一次作品發表會。基於對芭蕾和聖.丹尼斯一代柔順風格的反動,葛蘭姆的舞者勾腳赤足,動作乾脆,線條強硬。花了近10年的時光,葛蘭姆發展出一套以縮腹和伸展為基礎的技巧。
(4)精進舞作:
技巧成熟後,葛蘭姆的舞蹈由個人的抒情述志逐漸轉移到美國民族素材的探討。現成的音樂也改為根據舞蹈需要譜寫。現代雕塑也在舞台出現。並自己設計服裝,親自縫紉。把自己的舞蹈作品稱為戲劇。瑪沙由個人而民族進一步利用希臘神話的素材闡述她對人生的看法。
(5)舞作留傳:
葛蘭姆半世紀的努力,編出155齣舞蹈,留下一套堅實的技巧,透過成千的葛蘭姆舞者,她的技巧與風格遍及全球。
04.貝拉.列維斯基:根植加州大也的舞蹈家
(1)留在加州:
貝拉覺得美國加州塑造了她的藝術觀,所以選擇留在加州。排舞場就在起居室外。貝拉在室外的木樁授課,團員在陽光、鳥聲、樹影裡起舞。貝拉以鋼鐵的意志守著寂寞,留在加州訓練舞者、編作新舞,在眾神喧譁的現代舞世界裡,發出了響亮的加州口音。
(2)正確要求:
不管什麼動作,貝拉都要求團員做到:充沛的精力,一絲不苟的確實。她說:我絕不被不可能嚇倒,也不與差不多和平共存。他訓練出來的舞者有強健的小腹、挺直的脊椎、開朗的肩膀、剛硬的肢體線條。腳步動作輕盈、雙手表情多端。不管做什麼動作,最大的特質是:迅速、俐落,而又有穩健的控制。
(3)舞蹈動作:
對貝拉而言,動作是她的最愛。她要求舞者以動作來表達舞的內涵,舞就是舞,臉部表情滾蛋!至於舞的內涵,她不解釋,舞者自己去體會,節目單上也沒有介紹,觀眾應有自己的結論。
(4)年輕加州:
加州是美國第一大州,是美國最晚開發的地域,淘金潮使這塊土地成為夢土。加州是美國最富的一州,汽車文明在此發展到極點。富裕與緊張使享樂主義在此蓬勃發展。加州沒文化包袱,基本上加州是年輕、瞻望的。地理與歷史的因素使加州自由、開放、樂觀、活潑,而又充滿希望。
(5)加州精神:
貝拉的舞具有加州的精神:是速度、活力、開朗的動作,是無限的空間。新動作、新音樂、新的物質技發明莫不是入舞的好素材,彷佛暗示著無窮的新希望。
05.看保羅.泰勒:一個文藝青年的成長與認知
(1)外國舞團:
1967年,世界一流舞團保羅.泰勒第一次來台。林懷民是政大新聞系三年級學生,排了半天的隊卻買不到30元的學生票,只好花了半個月的零用錢買一張十排的六十元券。以後林懷民在看到一場好舞而心情大樂或精神最低落的時節,都會想起當年買不到學生票的往事,而在心裡升起與其大旱之望雲霓、引頸期待外國舞團來訪,台灣為什麼不成立自己的舞團的念頭?這樣的念頭改變了林懷民後半生的命運。
(2)內向保羅:
保羅說:我很少出門,不認識什麼有錢人,見了他們也不知如何啟齒。我只會編舞,我只想安安靜靜地工作,多編幾支舞給團員跳。
(3)招牌舞作:
光環是歐洲風格的迴光返照,是保羅的招牌作。簡單明快的動作、樸素的構圖、煥發的精力,舞出了生命的喜悅,那份溫和、活潑,輝耀的境界是人人期待的人生。
(4)登鋒之作:
海濱大道則是美國的古典,是保羅的登峰造極之作。以亮麗的青春歌頌生命的歡歌。舞蹈的動作、精力、速 度、節奏,舞者煥發的活力,在在是美國民族的年輕。
06.康寧漢先生,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1)前衛舞作:
康寧漢受達達理論實驗音樂家凱吉影響,用機緣的手法編舞;用腳步快速移位、轉變方向、傀儡式的姿態跳舞;以舞台四面八方為正面起舞;舞者數自己的拍子,不再聞樂起舞。
註:達達DaDa主義:反審美創造和反戰行為的專有名詞。
(2)純粹舞蹈:
在這種無政府狀態下,舞作不再敘說文字性的內容。舞蹈去除了附麗和包袱,純粹到只剩下動作。姿勢、動力、速度、個別和群隊的肢體穿越空間的圖案,以及舞者動作時的愉說或冷靜的神情,都以鮮活的樣式凸顯在觀眾眼前。
(3)後現代舞:
由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新一代的舞者大鳴大放,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諸子百家無奇不有的後現代舞都是受到康寧漢創作觀的啟發。康寧漢打倒舊有藝術觀,不給觀眾任何壓力的舞蹈,受到60年代戰後新生代的熱情擁抱。
(4)顛覆自己:
80年代後的康寧漢,身罹關節風溼。以曲扭的身體、蹣跚的步履登台,夾在俐落蹦跳的年輕團員之間成為奇特的焦點,使得其沒有情緒的舞作,洋益著情緒性與戲劇感。之後的舞作罕用機緣創作,舞作益加純淨,抒情風格躍然,使人在讚嘆其作品的精純之餘,也感激那額外的人性溫暖。
(5)彬彬君子:
以叛逆、革新、前衛名滿天下的康寧漢,吃素、練瑜珈、教課、排舞。酷愛觀察昆蟲等動物,熱衷新科技,是最早用錄影機紀錄,最早專為電視創作的編舞家,熱衷用電腦編舞。舞蹈是他終生的修持,他是位大隱隱於市、溫和有禮的彬彬君子。
07.摘蘑菇去:懷念約翰.凱吉
(1)聲音.顛覆:
凱吉喜歡市聲,認為市聲是生活的詩篇。
(2)音樂.表達:
凱吉希望泯除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聽過凱吉的音樂,或許使人驚覺市聲之美;或較易忍受它。
(3)舞蹈.機緣:
凱吉40年代結識康寧漢並一起生活了半世紀,在他的影響下,康寧漢用機緣排舞,使舞蹈打破了劇院的框框,成為後現代舞蹈的開端。
(4)生活.淡泊:
凱吉天天上街買菜、燒飯,得閒最喜歡往林子摘蘑菇。因為他年輕時小心品嚐菇菌,蒐集專書,後來成為菌類專家,曾在大學講授蘑菇辨識。凱吉在40年代離婚後的徬徨裡,求助於東方哲學,研究易經,又隨鈴木大拙學禪,自此欣賞環境中的聲響,有著隨緣靜觀大千的心境,一朵花一世界的童心。伴著康寧漢,照自己的意思活到79歲,雖然清苦,但卻是札札實實的一生。
08.從前衛到娛樂:崔拉.莎普的傳奇
(1)名利雙收:
崔拉.莎普被同行毫無保留地推許為編舞家中的編舞家,似乎沒有任何編舞家像她如此名利雙收。莎普是美國式成功的同義詞。
(2)札實學習:
她的父親是汽車掮客;母親是為婚姻犧牲藝術的鋼琴家,婚後經營露天汽車電影院。莎普一歲就接受聽音訓練,二歲到外頭學鋼琴,然後學小提琴、中提琴、鼓樂、樂理、合聲、作曲、芭蕾、踢踏舞、學校樂隊指揮、打字、速寫、口授函件......。八歲起在露天電影院打工賣熱狗,看遍好萊塢新舊片。童年的藝術與理財基礎教育,使莎普具備創作與經營舞團的能力。大學時,為了跟最好的老師學習,一天上五堂芭蕾,還看遍所有重要的舞蹈表演,跟活著的好舞蹈家--瑪沙、葛蘭姆、艾力克.霍金斯、艾文.尼可萊斯、模斯.康寧漢學習現代舞,也跟有名的爵士老師魯易其上課。沙普謹記母親的名言:有機會就學,以備不時之需。
(3)心花怒放:
看莎普舞團表演是一種新奇的經驗。目瞪口呆是最好的形容。對一般觀眾來說,莎普之舞從頭到尾是賞心悅目的流動饗宴,不是看不懂的藝術,而是讓人心花怒放的大娛樂。莎普是個聰明巧妙的編舞家,抓住了時代的渴求,把現實的苦難,把不景氣的煩惱,關在戲院外,讓觀眾擁有兩小時的輕鬆與溫暖。
09.舞《寒食》遙祭葉公公
(1)葉公公:
葉公超先生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系。23歲就在北京大學、北京師大教授西洋文學。有「文學的天才,外交的奇才」之美譽。來台後任外交部長,參與1952年《中日和約》與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1958年任駐美大使,表現深受艾森豪、邱吉爾、甘迺迪等西方領袖的肯定。晚年任總統府資政,醉心於詩詞書畫。1974年林懷民於葛蘭姆來台時於圓山的飯店認識葉公超先生。葉公超30年代即在格林威治村看過瑪沙的表演。二位東西方傳奇人物相談甚歡。
(2)助雲門:
1976年雲門自香港公演回國,林懷民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求助於葉公超,讓雲門度過經濟難關。葉公超從不過問錢怎麼花,只問:還有沒有錢?1975年籌募基金之後,林懷民再也沒有向葉公公哭過窮。葉公公溫煦的關愛,無言的信任,就足以讓林懷民奮力為雲門的財物創作求突破。葉公公對雲門的創作和活動也不多加過問。他只是提醒:不能弄到最後只成了一個戲班子。林懷民在灰心絕望時,提醒自己不能讓公超先生失望。
(3)舞寒食:
1981年雲門在歐洲公演,德國最大報--法蘭克福廣訊報的星期雜誌,以雲門為封面,以八頁篇幅介紹雲門,其中有三大幅跨頁舞照。林懷民要寄給葉公超先生,但葉先生卻往生了。林懷民以我要為公公好好演出寒食來遙祭葉公公。因為葉公超先生曾經喜歡寒食中那個拖了長布的中國讀書人造型。
10.雅各枕遇梅蘭芳:一張珍貴的照片
(1)梅蘭芳:
1925年丹尼雄舞團到北京巡演。梅蘭芳把自己的班子搬到丹尼雄的劇場演出一折戲給團員欣賞。聖丹尼斯大為震動,說她從未看過那麼美麗的手,那麼優雅的身段和雍容的台風,而台上美女竟然是一位男士。三人相會留下一張珍貴的照片。
(2)雅各枕:
丹尼雄夫婦後來分居,各自發展。鐵雄和一群體院的學生組成全男舞者的舞團,拓荒整地建劇場,舉辦演出。1933年蓋好的劇場,日後成為舞蹈名家在夏天聚會切磋、公演的地方。這是享譽全球雅各枕舞蹈節的濫觴。
(3)林懷民:
2002年雅各枕舞蹈節70週年慶,雲門應邀演出流浪者之歌。在資料室裡林懷民發現了這張照片。表演結束,舞蹈節將之送給林懷民。梅蘭芳、鐵雄都曾給林懷民很大的啟示,所以林懷民接過照片,心中有著奇異的感動,彷彿走完一個生命的週期。
11.館前路四十號:懷念俞大綱先生
附錄:俞大綱先生簡介:
俞大綱先生專精於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與戲曲文學的研究。來台後先在台灣大學教詩學,後來在文化大學創辦戲劇系和藝術研究所戲劇組。喜歡與青年人接近,提攜不少藝文人才。劇作有:《新編繡襦記》(1970年)、《王魁負桂英》(1970年)、《人面桃花》(1971年)、《楊八妹》(1971年)、《兒女英豪》(1972年)、是戰後台灣重要的新編古裝京劇劇作家。
林懷民曾說:如果沒有平劇養身,雲門舞集充其量只是美國現代舞的翻版。
俞大綱影像查詢(請點選)
(1)多一張票:
1973年林懷民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演講,介紹現代舞。俞大綱先生來聽演講後鼓勵林懷民,同時約他去看京劇,因為俞大綱先生剛好多了一張票。很長一段時間,俞大綱老師總多一張票,因此林懷民就看了不少京劇,後來開始自動自發去看,逐漸覺得西皮二簧的可親可愛。陪俞老看戲除了有好東西吃之外,俞老師總是先問感想,然後不著痕跡地為林懷民分析結構,或從一句戲文引出一串文學典故,或以角色的情境說演員如何掌握了唱腔和動作,做了出色的表達。
(2)京劇新生:
同年春天,俞大綱先生應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史惟亮先生之請,幫忙邀中視京劇社長輩為團員講京劇音樂,俞老師要林懷民也去聽。候宗佑先生講鼓點,哈元章先生和幾位長輩講唱腔,曹駿麟先生為林懷民拆解示範起霸的動作組合。對林懷民來講,那是一堂重要的編舞啟蒙課。俞老師常說:京劇要被時代淘汰他可以接受;但是新的表演形式一定要誕生,傳統才能延續。俞老師蓄意培養京劇的出色演員:郭小莊,並囑咐林懷民為郭小莊說戲、磨戲。在俞老師感召下,雲門也請小大鵬演示京劇基本動作;請李環春先生演夜奔,郭小莊演思凡。
(3)雲門舞集:
後來史惟亮團長邀林懷民與省交合作發表舞作,林懷民說:全部要用中國現代作曲家的音樂,史老師喜出望外,雲門從此誕生,舞蹈成了林懷民一生的專業。雲門首演後保守與前衛的人士都認為林懷民的作品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四不像。但俞老師肯定雲門的嚐試,並以長文談雲門的新舞劇許仙,從蛇圖騰說起,細述白蛇傳故事的發展,進而評析舞作。雲門在俞老師的誘導、啟發,呵護下誕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風格。
(4)莊子解悶:
俞老師每逢林懷民在鑽牛角尖時就說:別嘆氣,你來,我講莊子給你解悶吧!後來又講李義山、講錦瑟。四位漢聲的大將奚松、吳美雲、姚孟嘉、黃永松也被點名來上課。後來蔣勳也來上了最後的幾堂李義山。俞老師鼓勵漢聲的團隊要做田野調查,報導民俗活動要宏觀地找出文化的根源。
(5)不許解散:
雲門的工作常讓林懷民不勝負荷,有一天就跟俞老師說想把舞團解散。俞老師拍桌怒斥:你這麼年輕,只要做下去,一定看得到結果,我年紀一大把,身體也不好,還是願意盡我的力量來鼓舞你們。不許你解散。
本書扉頁印著:獻給俞大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