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4 21:31:51瀏覽384|回應0|推薦0 | |
資料來源:
一、拙與巧 1. 在中國藝術美的範疇中,「拙之美」是很獨特的審美趣味。 2. 一個人學習藝術的進階,由稚拙而熟練而熟能生巧,乃至爐火純青,入於絢爛。進一步,便由絢爛而復歸平淡。平淡中再無纖巧,可反入於拙。此拙不同於稚拙,乃是老拙、古拙、樸拙等極高境界。 二、老拙、古拙與稚拙 1. 西方藝術不曾有中國藝術中拙美的概念。現代主義回歸原始的拙,是原始文明的生拙、是兒童的稚拙。雖然天真可喜,但從藝術的正道來說,畢竟只是支流。 2. 中國的古文物,啟迪了中國藝術心靈對樸茂、殘闕、遒勁、渾厚、古拙、沈雄、蒼老等美的趣味。成為中國近代美術品鑑追模的風尚。中國書畫中所謂的金石味,講的就是古拙之趣。 三、平淡見真味 1. 拙出之於平淡,平淡不是貧乏簡陋,而是從極端綺麗精審,從極豐腴濃郁而來的。有如大匠運斤,不見斧鑿痕跡。陶淵明的平淡,蘇東坡說他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2. 拙的概念實出老子: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四、四僧之拙 1. 中國藝術高古老拙之美,經明末四僧漸江、八大、石谿、石濤至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而至吳昌碩,可說登峰造極,後無來者。 2. 四僧懷著亡國之痛,留下了他們抒發個性的精彩之作。他們的氣節與人格精神,對當代中國藝術家,應會產生深切的感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