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成熟的國家書摘
2010/12/20 14:05:35瀏覽346|回應0|推薦0

資料來源許知遠(2010)。未成熟的國家。台北縣新店市:八旗文化。

參閱資料1:台灣的黃金十年VS中國的十二個五年計畫

參閱資料2:欲與天公試比高(毛澤東沁園春演唱曲)

參閱資料3:北京說了算

參閱資料4:為兩岸政經把脈

參閱資料5:台灣大劫難

參閱資料6:龍應台北京大學演講全文

一、前言:
(
)探討中國的書:
最近買了幾本探討中國的書:北京說了算、當中國統治世界、泥足巨人從蘇聯解體看中國的未來、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和未成熟的國家、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
(
)探討百年中國:
未成熟的國家全書分成十章。僅用短短195頁的篇幅,探討了1895年甲午戰爭百年來中國如何探索、改變、修正的歷史。中國目前正在強勢崛起,而中國最年輕的公共知識份子許知遠卻本能的警覺到:中國努力了一百年,依舊是個未成熟的國家。經濟奇跡的背後,潛藏著不可輕忽的危機和風險--人們內心深處失去某些東西,喪失了對未來美好的期待,也不相信社會還有別種可能。

二、內容摘錄:

代序 二十年和一百些丟失的東西
()強大的俄羅斯:
1.
假相:
多少俄羅斯人曾經堅信不疑,史達林正是最英明的領袖,他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成就。西方的主流知識份子相信,莫斯科找到了人類歷史上更好的一條途徑。
2.真相:
史達林逝世後的十年,街上走著些下班回家的、疲倦的人們。在他們疲倦的眼神裡和壓彎的脊背上,存在著一種不可理解什麼的意識。只有最敏感的頭腦,才會意識到這國家正面臨著深刻的危機是的,或許你有了一表面強大的肌體,但靈魂卻是低劣的。
()天安門事件:
1.
天真: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被當時參與撰寫宣言、參加遊行的的青年,認為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延續。青年人覺得有責任、有能力去改變這個國家的運行軌跡。但接下來的事件讓他們大吃一驚。驅散他們熱忱的是子彈和鋼盔。
2.放棄:
那個事件的影響,不在於死了多少學生,而是整整一代人都放棄了。子彈和鋼盔提醒人們不要試圖去參與政治。去挑戰現有的權力,不僅毫無效果,而且會引來個人災難。

()經濟改革:
1.
世界運轉新模式:
1992年鄧小平南巡武漢、珠海、深圳、上海,呼籲經濟改革,中國在世界經濟衰退中,以更強大的姿態出現。「發展資本主義,維護專制制度」仿佛成了是世界運轉的新模式。就像當年強大的俄羅斯一樣。

2.給予與失落:
經濟改革無疑是國家政權對全社會的一次收買給予你掙錢和墮落的權利,但放棄你作為公民的其它權利。經濟改革形成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唯利是圖、處處貪腐、思想窒息、言談粗鄙、道德淪喪、信念崩潰。人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不復存在了。

()精神世界:
1.
最終的成就:
物質豐沛、國家強大、技術進步、甚至民主制度都不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我們的成就,最終是以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完善來衡量的。

2.最大的力量:
堅持純真、善良、高尚和創造力會變成最強大的武器。這些是我們丟失的最寶貴的東西。我們該如何檢討百年來的歷史,從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呢?

第一章 帝國的崩塌
(
)甲午海戰的失敗
一葉知秋,且看下例:198526,大敵當前,來遠與威遠的艦長邱寶仁、林穎啟仍從容地上岸嫖妓。
()挽救無及的腐敗 
中國人眼中,黃金時代總存在於那己經逝去的年代。出現某種新挑戰時,還是習慣使用曾經用過的老辦法。

第二章 脆弱的新政
(
)紫禁城內的「新政」
1901-0911十年間,清朝實施新政,不僅沒有自救,反而更加混亂。因領導者是保守派,變革只是他們的權宜之計。
()新力量的崛起 
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成功,皇帝倒了,瓣子剪了,不良之政府雖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設則未嘗有也。

第三章 同治中興與明治維新
(
)向日本學習
1898-1911年之間,至少有25000中國學生前往日本,日本的榜樣作用成為一切改革的真正推動力。
(
)通往不同方向的變革
伊藤博文一代人絕不比曾國藩、李鴻章一代人更優秀。但曾國藩、李鴻章的同治中興失敗,伊藤博文的明治維新成功。原因可能在:中國的改革是為了修補舊傳統,緩解僵化的體制,絕不敢觸犯體制一絲一毫;日本的改革則更注重培養新力量,用新的形式取代舊的形式。 
第四章 孫中山與蔣介石
(
)第一個大總統
191211孫中山46歲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對中國未來之方向為建立現代制度。此時蔣介石25歲是滬軍第五團團長;毛澤東18歲是一名新兵;鄧小平7歲在背四書五經。
()不斷革命
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任期只有兩個多月,不得不讓位給袁世凱。靠議會制再造中國的努力失敗後,他發動了二次、三次革命都未成功。1924年蘇俄的鮑羅廷幫助他重組國民黨。1924年成立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從法國歸國的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國父的遺產
孫中山在1925年去世,中國依舊缺乏基本的國際地位,中國未統一、有效的政府未建立,儘管號稱共和,但卻並未比清朝政府贏得更多的尊重。1917年北京大學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造就了新一代新知識份子的誕生。
(
)信仰基督與儒家的蔣介石
蔣介石早年曾加入青幫,拜投杜月笙門下,也曾是上海股市熱潮中的投機份子,卻因不夠精明而失敗。後來投靠孫中山而成為核心人物,以驚人的速度崛起。192841歲的蔣介石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1930年追隨自稱「除了面孔,我無一屬於東方」的太太宋美齡信了基督教。1934開始提倡尊孔,宣稱新生活的目標是「禮義廉恥」。但這場運動是由那徹頭徹尾西化的衛理斯女校畢業的宋美齡領導的,而執行最得力的則是在蘇俄受過共產主義教育的蔣經國。
(
)並非偶然的失敗
蔣介石外表整潔嚴肅,制服筆挺,配滿勳章。黃仁宇說他缺乏基本的領袖個人魅力,演講無趣,迷戀細節像個教練班長。費正清說他領導下的中國,現代工業脆弱,缺乏現代國家必備的行政機構,只靠個人的力量來管理。八年抗戰拖垮國民黨政府,金融改革失敗,官方貨幣法幣貶值至少兩千倍。接收大員只關心五子登科--條子(黃金)、車子、房子、日本女子和票子(紙鈔)。沒有人對南京政權有好感。淪陷區的人民發明了這樣的順口溜: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第五章 毛澤東與周恩來
(
)異樣的共生關係
毛澤東與周恩來二人從不是親密的朋友,卻又超越了正常的同事關係。美國總統尼克森說:周恩來總是小心謹慎地讓舞台的聚光燈照射在毛的身上。
(
)明星氣質的職業革命家
毛澤東制定戰略創造理論,周恩來將理論傳達到組織內部與外部世界。周恩來的表達天才與組織能力,與毛澤東天馬行空的思維互補映襯。
(
)浪漫主義的貧窮和傲慢
毛澤東用七年時間確立中國新秩序,1956年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毛澤東期待的所有改革差不多全完成,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整個運動己經完成,工業收歸國有,農業集體化。毛澤東說自己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對毛澤東的功過,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邁斯納的論斷很著名,即中國的主要工業能力、基礎設施,都是毛澤東時代所建立的,為鄧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第六章 鄧小平時代
(
)領袖的病逝
199793歲的鄧小平逝世,科菲.安南說他:不但在自己的國家,而且在國際社會將作為中國現代化和生機勃勃的經濟發展的主要設計師而受到人們的懷念。
(
)復出
1977年鄧小平復出。鄧小平對個人崇拜毫無與趣,復出前就已直言批評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不渝地遵循”)不符合克思主義,一定要在内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鄧小平不但設計了一場偉大的經濟革命,在政治上推動幹部年輕化、在軍事上試圖使軍隊職業化的改革也同樣影響深遠。鄧小平喜打橋牌、痴迷足球。1984年告訴棋聖聶衛平說,保持健康的四個原因是:打橋牌、游泳、吸煙、喝酒。

()重組中的世界
192988歲的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等地,發表談話強調生產力才是衡量國家與制度是否優劣的基礎。他跨越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界限,說市場經濟同樣可以為中國所用。而為了確保馬克斯主義是打不倒的,他強調黨組織和國家機器必須高效、年輕化、廉潔。從他充滿朝氣的南巡六次講話後,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高增長期,而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評價也似乎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
)故事仍在繼續
鄧小平說:在這場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經濟高速成長的背後,也同樣蘊涵總總缺陷:中國社會慢慢失去平衡。腐敗猖獗,失去靈魂,變成赤裸裸的消費主義與物質主義,只崇拜權力與金錢。愛茲病、永續環境與日益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變成了中國發展面臨的新障礙。

第七章 後鄧小平時代
(
)一塊看得見的新大陸
中國是令人生畏的出口機器,是世界最壯觀的基礎建設與原材料加工廠,世界上最大的通訊市場。中國模式從經濟改革入手比起一味迷信民主選舉更可能推動封閉社會中的變革。中國逐漸變成十九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新聞產生地。
()中國世紀正在到來?
中國崛起的神話是在1992年底正式誕生的。鄧小平13年改革的成就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立刻就達融美國的五分之二,日本的三分之二,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這一代人的中國意識
2001年在中國發生了三件足以刺激民族主義這種想像共同體的三件大事:中國申辦奧運成功、加入WTO、中國足球終於進入世界盃。

第八章 政治的漸變
(
)想像中的理想國?
197819921998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使中國告別了個人崇拜與所有制的崇拜。199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當代中國階層研究報告」,將中國分成十個階層,90代的中國社會是一個斷裂的社會,有些官員擁有空前膨脹的權力,已經形成利益團體,變成阻礙改革的力量。各個不同的階層獲得不同的財富,感覺到權力和價值觀的需求,但卻仍不知該依靠什麼去確保自己的財富與需求。

()「民主是個好東西」
多數人投票不一定意味好結果,在最民主的雅典,蘇格拉底就是被公眾投票處死的。或許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它顯然不是前十年要解決的問題,優先建立法治政體,引入分權制衡可能是正確的方向。但法律的背後需要哲學的支持,這是中國文化中所缺乏的,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好的文化環境和具體執行者,還是毫無意義。

第九章 鍍金年代
(
)經濟:變化背後的不變
如何使中國重新獲得1820年前的支配地位,孫中山試圖通過共和思想,蔣介石試圖將沿海的資產階級力量與軍事上的強人政治結合在一起……最由鄧小平在1978年之後展開啟150年中最具希望的現代化之旅。中國能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國嗎?目前外界用來描述中國的燦爛遠景,與中國人的實際生活到底有多大的的關聯。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家?
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是靠中國自己企業的經營表現,而是靠政府每年規模龐大的基本建設投資的支持及外資企業在中國持續增長的直接投資。在某方面來說,與其說中國企業家創造了歷史,不如說他們是被歷史潮流推向了舞台中央。中國的企業家尚沒有時間形成自己的哲學,更沒有傳統可以承接,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在更大的範圍內對社會提出建言,你與他們交談,就會發現大多數都言語無味,見識平常。因為他們剛擺脫生存的壓力,或許過上幾年,才會思考更長遠的問題,具備更大的冒險雄心與創新的意識。
()轉變中的富人角色 
在充滿不確定感的環境中,中國的富人還很難由野蠻的創業者向更文明的富人階層過渡。在獲得財富的過程中,卑鄙興骯髒的手段可能像勇敢與智慧一樣重要。正因為他們手段不正當,才引起許多公眾不滿的情緒。但不管富人發家史多麼令人憤怒,我們都必須在法治的基礎上,承認他們的財產合法,收他們的稅,保護他們的財產。富人的財產除了來自強取豪奪,更來自於工作熱情與經營之道。私人企業創造的財富超過了GDP的一半,大大小小的富人提供了一億三千萬的就業的機會,無意中令市民的空間日漸自由,他們追逐利潤也提高了中國經濟運行效率。用財富創造慈善事業,樹立了為公眾服務的鮮明形象,中國富人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第十章 社會的焦慮
(
)庸俗與焦慮
一個中國人曾經代表心靈敏感細膩、能享受清風明月、悠遊山水,但現在差不多只剩下卡拉OK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4714708